第十章 含情脉脉

在偌大的擒云山庄里,到处都是利用和勾心斗角,只有竹园,还是如此的清净。

竹园,似乎是整个擒云山庄里最干净的地方了。

清水和阿城白天的时候呆在竹园里,夜晚便提着一壶清酒,跑遍整个河西城。

每天不是打着手势聊天,就是窜上窜下地跑出山庄看星星看月亮看烟花看河灯。清水教会了阿城围棋,阿城为清水用竹叶吹出好听的曲调,清水在阿城面前越发展示了调皮的一面,甚至在阿城扫地的时候,会故意踢散竹叶捣乱,阿城也很无奈啊,却也不能拿大小姐怎么办。就这样嘻嘻哈哈的小日子,过得十分开心。没有任何人打扰,仿佛离开了俗世。

清水发现自己对阿城的莫名的感情越来越强烈,她慢慢地承认了自己喜欢上阿城的这个事实,这个沉默寡言的少年,和她打着手势交流,被她牵着手飞上城墙,看向她满眼里尽是温柔的英俊的少年,他们有着共同的孤单的灵魂。

很多时候,清水都觉得阿城给了她前所未有的感觉,不仅仅是安全感,还有被喜欢的感觉,好像阿城一直在背后默默地保护着她,虽然阿城说自己不会武功,清水也看出来了,谁保护谁还不一定呢。

清水此刻坐在案前安安静静地临摹完了丫鬟新送来的名家字帖,抬起头来休息的时候,看着面前清扫阁楼满头大汗的阿城,不禁笑了出来,还好自己不会说话,随便怎么笑也发不出声。

有时候清水也会对自己很失望,要是可以说话该多好,就可以和阿城在屋顶把酒言欢了,也不用次次啃着鸡腿的时候得用嘴叼这空出双手打手势才能交流,多么煞风景啊。想到这样的场景,清水又笑了。

阿城一抬头就看到清水如花的笑颜,眼里藏着星星一般明亮,阿城一时看得有点恍惚,便打着手势问清水为什么这么开心,清水指了指阿城,笑颜如花,阿城一时想到了什么,却什么也不敢说,红了脸颊,匆匆的拿着扫帚走了出去,看到阿城这个样子,清水想,要是自己可以发声的话,不知道笑得多么猖狂。

日子就像是清风,依然清淡爽朗,只是比起之前,清水的脚步不知道轻快了多少,照镜子的手绘,仿佛连眉眼间印刻了那么多年的疏离也在慢慢淡去。只是因为生活中和心里都多了一个阿城。等今晚天黑,又和阿城一起飞向护城河边看成片的河灯吧。清水感觉对阿城的喜欢和依赖越来越强烈,她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更不知道该不该表达。

直到有一天,清水和阿城在阁楼的屋顶上依然对着竹海和月亮喝酒,看着月光下的阿城,侧颜是那么好看,阿城发现清水在盯着他,便也转过头去温柔地望着清水,清水想着,这样叫做含情脉脉吗。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酒劲上了头,清水的动作有点不听大脑的指挥,她的身子倾向了身边的阿城,阿城看着她,不知道要做什么,在月光下,清水慢慢地凑近他的嘴唇,就是在即将亲上去的那一霎那,阿城猛地推开了她,眼里全是震惊,还有另一种她看不懂的表情,就像第一次看到她的那种表情,那种复杂得根本看不懂的表情,清水似乎又在他的眼里看到了疏离,可是刚刚明明还是化不开的一片温柔,清水不懂。

阿城打着手势说道:“大小姐,您喝醉了。”喝醉了?应该是喝醉了吧,可是刚刚阿城的反应和表情让清水很不解,也感觉到了伤心,她将酒壶扔在屋顶,背对这阿城提气跃起,刹那间,不知道飞向竹海的哪一边去了。夜风吹了过来,安静偌大的竹林发出簌簌的声响,不是又吹落了多少竹叶。

阿城看着消失不见的清水的背影,内心更是难受,原来清水真的喜欢自己,他之前一直不敢这么想的,可是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些尘封在岁月里的残酷的真相,他们之间隔了太多的仇恨,那些仇恨刻印在他的骨子里,也就是为什么,有时候看到清水的绝世武功,他会在内心将她当做敌人。他从一开始就把清水当做了自己的敌人,所以第一次见到清水时,听到下人们叫她大小姐,才会露出那样复杂的表情。

本来,她就是他的敌人,只是这件事清水不知道,阿城更是不愿知道,他更加不想承担那些上一辈的恩怨,可是往事终究是太残酷,阿城的眉宇之间又恢复了散不去的愁云,他和清水之间,隔得太多了,他也隐瞒得太多了,可事情终究有暴露的一天,不知道那天来临的时候,清水会怎样看待对自己的这一段感情。

竹林起雾了,月亮渐渐地隐去了。

从那天晚上以后,虽然他们都假装忘记,再不提起,嘻嘻哈哈地也和往常一样,可彼此心里都明白,有些事情一旦揭穿,就也不会再和以前一样了。

清水再很少和阿城对视了,甚至开始觉得,阿城是刻意避着自己。尽管不知道,阿城到底是否明白自己的心意,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一次自己朦胧的冲动让阿城疏远自己。

傍晚,清水难得没有去竹园,只是借着将要褪去的日光看着手中的书卷。自幼便没有上过学堂,对书上的内容也只是一知半解。看了许久,看进去的不多,倒让自己有些烦躁。

突然手中的书被人抽去了。一抬头,是一张放大了的脸。

夕阳在阿城的脸上度上了金色的边,棱角已然模糊了起来。清水忽而觉得眼睛有些朦胧起来,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大抵是天气闷热,汗水糊了眼睛。

清水朝着阿城笑了笑,抬起头看着阿城,一时竟然呆了,许久都没有回过神来。

只听到阿城喃喃念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原来在看《诗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