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秦逾
马车悠悠行驶着。
春日明媚的阳光下,马儿仰头嘶鸣一声,得了些粮草,悠然地嚼着。
陈修昏昏沉沉睡去,荆轲驾驶着车马,林询发呆望,谢言则捧着书卷苦读。
上无形的眼目依旧注视。
如此半个时辰,荆轲忽然一怔。
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前方慢悠悠地赶路,那人背着行囊,脚步悠然。
周遭阳光明媚。
竟然是刘三,凑巧和陈修一行人同一离去。
后者显然也发现了荆轲,两人目光对视,并不打招呼。
像是不相识的陌路人。
那马车愈行愈远了,刘三忽地露出笑容,从行囊中取出一块干粮,三两口吞咽了干净。
……
这辆马车到达秦国国都,拢共用了三。
陈修默默计算着时辰。
与太上约定的交战之日,还剩下五。
世界毁灭的倒计时,则还剩下……五十七。
坐在马车上,陈修环顾这秦国王宫的景致,忍不住皱起了眉。
萧杀。
肃穆。
铁血。
不像是一国王宫,反倒更像是什么军营或战场。
目光遥遥望向更远处,那座浩瀚巍峨的秦国王宫隐约可见。
陈修曾去过韩国王宫,那个地方同样富丽堂皇,但却缺少了这种磅礴的气势。
如同身着铁甲的铿锵军士,与穿着儒衫的白衣公子。
街头巷尾,不乏有人烟出没,有的身穿铠甲,有的一袭布衣。
唯一相同的地方,是脸上同样冷漠,看不到太多的神情。
“秦国之人,往往十几岁便要服兵役,能在这韩国国都安家立业的,都是从一场场战争中杀出一条血路的战士。”谢言道。
陈修点零头。
马车继续行驶着,陈修一路观看,忽然皱起眉头:“没有老人吗?”
他一路观看下来,马车行驶过程中所见的,最年长的竟都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
“依照秦国律法,冉了五十岁便要被扔进山沟,只留下三五的粮食,至于之后是饿死、葬身野兽之口,还是侥幸在山野中苟延残喘下去,则全看他们自己的造化。”谢言叹息着道。
他是读儒家典籍长大的,自然不忍见到这样的一幕,无法去理解。
“无人反抗吗?”陈修问道。
“在秦国人眼中,这被视为荣耀,不止平民百姓如此,便是王宫贵族到了五十岁,也会自行赶赴山野……自然,也有人仗着权势与钱财逃走,去往其他国都了此残生,只是他们背后的家族便要遭殃,会被永生永世唾弃、沦为笑柄。”
陈修点头。
“只有一个例外。”谢言顿了顿又道。
陈修目光望去。
“秦国的大将军,秦逾。”谢言到秦逾这两个字时,语气前所未有的沉重肃穆。
陈修看向他的眼睛,其中藏着掩饰不住的凝重、惊惧、厌恶。
目光看向其他人,荆轲的眼眸中也满是寒光,林询则挠了挠头,簇毕竟距离韩国国都有些路程,他虽然听闻过秦逾的名字,却不知其究竟。
“来听听。”陈修道。
“秦逾,乃是秦国的传奇人物。”谢言娓娓道来。
“他出生自王系,是上一任秦国国君的弟弟,这一任秦国国君的叔叔。”
“据他幼时并不喜欢征战,喜欢的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
“秦国凡俗十几岁便要从军,哪怕是王公贵族也不例外,他却偏偏不去。那时秦国的风俗还没有铁血到眼下这等地步……依靠家族的权势,暗中的流言蜚语虽有,至少表面上无人敢逼迫。”
“变故,出现在他三十一岁那年。”
“当时齐国势大,秦国势微,历年来交战不止,但都不过是打闹罢了。”
“无人想到真正的决战的那一会来得如此之快,在秦逾三十一岁那里,战争终于到来,秦国铁蹄强盛,摧枯拉朽一般,接连攻破数座城池。”
“消息传到秦国国都,举国震动。”
“当时的大将军名为周原,也是了不得的人物,可秦国战意衰弱、惶惶不可终日,如何能有胜算?”
“于是……他便请以秦逾头颅祭旗。”
“答应了吗?”林询问道,对于这等事,他也极感兴趣。
谢言长出一口浊气:“秦国国君不得不答应,周原在万千臣子、军士面前请以秦逾头颅祭旗,若是不答应,秦国的军民战意便将彻底衰落,举国灭亡只在旦夕之间。”
“但最后死的并非是秦逾,而是大将军周原。”
“无人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周原就这样平白无故的死了,更为古怪的是,秦逾竟然亲自任大将军,率领秦国铁蹄大战齐军。”
“那一站尤其惨烈,最后的结果,跌破了所有饶眼球,竟然是由当时衰弱的秦国获胜,自此,也才会有今日的强盛秦国。”
“大将军秦逾也由此声名鹊起,三十一岁之前,他是舞文弄墨的儒生,三十一岁之后,便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将军。”
“他以嗜血为名,铁蹄所过之处,无不是尸骨一片,据传他曾立下一个规矩。”
“他将要攻占的城池,若不在三日之内投降,入城之后,便要将十二岁以上的男人屠戮个干净。”
“有人估计,被他如此屠戮的普通人,至少达到了数万之数。”
林询听得倒吸一口凉气,这样的事迹太过古怪。
一个喜欢舞文弄墨的儒生,一朝突变成杀人不眨眼的将军。
超乎了常理。
“秦逾与齐国之间的一战,则更是疑点重重,有人秦国之所以能获胜,是秦逾施展了什么奇谋,有人是因为秦国士兵悍不畏死,还有人……还有人,是上的仙人施法。”到这里,谢言看了陈修一眼,以往对这最后一个猜测,他从来是不以为然的,如今却不得不承认,的确有这样的可能。
修行者的手段之恐怖,实在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完之后,谢言目光环顾众人,缓缓问道:“你们觉得这秦逾如何?”
“实在是恐怖的人物。”谢言答道,“哪怕手段狠毒了些,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位人杰。”
荆轲也点头附和,这样的故事太富有传奇色彩,演义也不过如此。
唯有陈修呼出一口浊气,静默不言。
他心中隐约有了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