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五的“休闲”生活(2)
号里原本有两副旧扑克,都是新开号时各自从以前的号里带过来的,已然破烂不堪,用它算命和一个人“拉大车”玩还可以。.玩“六家”,高手们三把牌过来,每张牌的特征就全记住了。玩扑克,都看记号,缺少了判断和推理、不动脑筋也就失去了趣味。于是,我让拿出十元号费,一气买了五副扑克。
一般的情况,都是吃完晚饭以后,刚刚擦过板和地,还未等涮碗的洗刷完毕,几个按捺不住的年轻人就找来了:“老爷子,比划比划吧?”
所谓“比划”,就是指的打牌。如果确实没有其它的事,我总是说:“比划吧。”这就开始了。
号里的人多,喜欢打牌的人也多,三人一组三人一组,俗称“一拨儿”。常常有三四拨儿人。两拨儿人在打,其他的就在场下等着上场。虽然还有牌,完全可以另起炉灶,但大家情愿用一副牌打,五把为一局,哪拨儿输了哪拨儿下台,换上下一拨儿顶替。.大家都觉得这样更有刺激些,兴趣更浓。虽然号里不能大声吆喝,也不能向外面那样尽兴地拍牌,但大家玩的也是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况且号里也不乏此中高手,精彩对局屡屡出现。号里人玩牌的态度还都相当认真,有的人对警察的提讯可能二二乎乎的,可玩牌却都是一副“敬业”的样子。有时还要复复盘,来个摊牌讲道理,以便于切磋牌艺,提高竞技水平。有时为一张牌的得失,争得面红耳赤的也不是没有。一次,一位四十多岁如同传说中的三国时的刘备一样,长着一对可以“垂肩”的超大耳朵的涉车犯和小不点“一拨儿”。当时大小王都出去了,“刘备”手握一张“大青山(三)”,牌走过来,立马就能取“贡”了。可小不点年龄小牌技有限,更缺乏战术修养,没能看出这点意思来,半道拦了一张“三”,该他出牌又打起了“对儿”。结果“贡”让对方拿去了。眼睁睁看着即将到手的鸭子飞了,一张“大青山(三)”还窝在了手里,把“刘备”气得脸都变了颜色,脸红脖子粗地嘴里冲着小不点不依不饶。小不点一时吓的不知如何是好。一场不测之战,眼看就要爆发。我一看不好,急忙喝止了。
受热烈气氛的影响,这次,我也“下海”了,玩的也是饶有兴趣。不过号里人在打牌方面也未能免俗,也把社会上“巴结”“领导”的习气发扬起来,对我“照顾”有加,出了牌就没有人管,没打几张牌,我就轻而易举地“拿”贡走了,这么作对对家很不公平,也令我不免索然无味。我声明:这样,我还玩个什么劲。他们才收敛了一些。但总的说,玩的还是很高兴的。为了“纪念”在号里的这段扑克牌活动,当时某晚躺在板上意犹未尽,我曾特意寄调《西江月》“攒”词一首。水平不怎么样,但为了让列位看官也感受一下我们当时的欢乐气氛,这里特大胆奉上:
西江月
——牢中乐.打扑克牌
久有这般心愿,
寻常哪觅宽余。
原来号里倒人齐,
忙打“六家”凑趣。
对垒不容虚让,
一牌出差真急。
必须五把胜三局,
要不“下拨”来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