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二十三
一周之后,大京戏剧学院表演系的五位教授副教授组成的临时评审团全票通过了舞台剧《黄黄》。其中一位年轻的女副教授,末了还玩笑似地问他们艺术节前排的票是不是全部预约掉了,希望能给她留一个位置。叶家玉受宠若惊,当即就答应了。
艺术节全程在大京文化产业区举办,位置在大学城往南。虽然离市区比远,但是来自大京各个方向的人都可以直接从绕城高速到达,所以每届举办都能吸引到数量可观的市民甚至外地游客前往观看。艺术节不只有影视剧作参展,还有一系列的书画设计展,参展作品多也是它的特点之一,因此虽然产业区的会展厅面积巨大,平均下来,每部影视作品能得到的观众席位其实很少,而在公开放映或者演出之前,没有人知道哪部作品会吸引更多的人——方便以此来安排座位数量。所以往年在参展之前,那些被看好的作品所在展厅的位置都会被事先预定,会方没有这个程序,就是私下和创作团队约定就行。
目前《黄黄》的前排位置并没有安排多少人,它虽然在京戏小范围的演出过,但是知道的让你还是很少的。梁洁依的微电影却是完全不同,《信使》有点未映先热的意思,她的作品因为不需要送京戏审核,所以只在m大编剧系放映过,看过的人只有几位老师和文学院学生会的干部。等于说除了在校园拍摄的那段,梁洁依的作品基本没有被曝光。只是有时候越神秘才越叫人好奇,特别是这样一位校园风云人物的作品,要知道这年头被称作“才女”的女生太多,真正有可以被谈论的真才实学的却太少。另外,传言说《信使》的女主演是京戏将要毕业的校花,三年级的时候就因为一部公益广告成功和超星娱乐签约的厉心蕊。很多人还没看过这部微电影,就把自动把它想象成了电影公司制作精良成熟的影片。
而叶家玉,她作品创作的全过程,包括寻找导演、演员和整个排演都是在京戏进行的,大家在一开始的惊奇过后,慢慢就淡忘了这个人,就算偶尔有人想起,也不会给她多于梁洁依的关注。
微电影拍摄剪辑之后就没什么大事了,艺术节的时候有一块屏幕直接播放就可以观看。舞台剧却不同。
在和古寅商量过后,两人一致同意遵循全剧的风格,舞美一律简单化,效果全靠灯光。不过即使是这样,叶家玉还是似懂非懂,这时候就全靠古寅的经验了。灯光先不说,他们至少需要三块底幕,周琅独场的时候一幅,与龙语阳相遇后一幅,最后一幅。古寅的意思是美院的学生就可以做,不过最后还是加了一句,当然专业的效果会更好,只是价格也“更好”。
听了古寅一大番介绍和讲解之后,叶家玉终于有了自己能派上用场的感觉……于是两人没有去美院而是直奔产业园,那里就有很多专门做舞台设计的公司。对方不是第一次给艺术节的参加者做设计,所以双方谈得很顺利,叶家玉大致讲了一下故事内容和自己的想法,对方的员工就已经把构想做了出来,约好三日后看样图,艺术节开始前布置好,底幕就算是解决了。
后来的艺术节,让她无比庆幸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而灯光师,提前这么多时间,价钱又那么好商量,并不难请。
剩下叶家玉他们要做的就是多磨几遍剧,等着艺术节方面的审核然后公演。不过对于已经排过那么多次的他们来说,可能保持最佳的状态更重要一些,并不需要像之前那样高密度的排演。
不知道京戏给出的推荐表具体是怎么说的,和剧本一块送上去没多久,他们就收到了全高校艺术节组委送来的邀请信。
艺术节开幕当天,周六。早上的时候大京绕城高速文化产业园出入口有短时间的拥堵
叶家玉和古寅前天晚上几乎没睡,通宵在最后整理布景和展厅。周琅虽然被两人硬逼着没跟来,晚上也兴奋得没睡着,龙语阳倒是没什么压力,差点没赶在开幕式前到。
然而,展映开始,情况却不如他们的想象。
尽管可以说非常成功的小范围试演和京戏方面给出的评价都让他们对《黄黄》信心没有十分也有七八分,但是他们都漏算了艺术节的现实。叶家玉一早上观察下来对艺术节的印象就是作品多,全部看完几乎不可能,所以大家都抱着“好不容易来一趟不多看些就太亏了”的心理,尽管他们也卖命吆喝了,路过的观众看到是舞台剧,再看时长,基本都没有了想看的欲望。
原来他们想得太乐观,原定一小时演一场一天共演七场,还笑说还好没有什么台词要不最后估计嗓子要哑。结果只开幕之后演了一场,还是献给两个因为两边电影展厅人满来他们这歇脚的观众,之后就再没人愿意推开他们展厅的门。就这么快到了中午,听说两旁的微电影已经开始循环播放而观众仍旧络绎不绝,叶家玉简直欲哭无泪。
周琅看得出来很失望却还是想安慰她,古寅虽依旧一副常用的无所谓脸,但他们都看得出他也不好受,就连龙语阳的手都开始不由自主地在反复轻敲提琴盒子。
叶家玉眼睛盯着舞台一言不发。
她绝不相信这是自己的作品应得的冷遇。
“不能这样。”
三人齐齐望向终于开口的女孩。
马上第一批观众就要离开,带着他们的“艺术节见闻和感受”,之后到来的观众中,会有一部分或多或少的受到这些评价的影响,他们不能坐等转机出现,因为很可能这种情况是恶性循环。
连批评意见都收不到的作品,是非常可悲的。
叶家玉把自己的想法和三人说了。
“家玉你真厉害~我太崇拜你了!”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是周琅。
“还不知道有没有用呢,”很冒险,她还是有些顾虑,“古寅你怎么看?”
男生没说话,只赞许的点头。但她好像感受到他那厚镜片下一双眼闪出兴奋的光。
好吧,一个人疯是神经病,大家都疯了好作伴。
“这样……不太好吧?”提出反对意见求存在感的龙语阳。
“龙语阳你是不是男人啊是男人别畏畏缩缩的!”被周琅打压。
“……哦。”
展厅实际是一个巨大的空间临时隔成一个个小间,然后参展者各自在自己的小展厅里展示自己的作品。
叶家玉的想法非常简单,既然大家都先入为主的排斥,就让他们在真正看剧之前没有机会意识到这是时间比较长的舞台剧好了。
她要把面对大厅的外墙拆了,说是墙,其实就是几面玻璃推门挂上遮光的帘子组成的。帘子拉到两边,玻璃门除了两边全都卸下来靠墙,保安很快就走过来询问,他们再三保证会丝毫无损的装回去最后叶家玉耐不得烦写了字据说如有损坏愿意付足可以再建十个这样小展厅的赔偿金,他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原先的宣传海报撤走,舞台灯光全开,聚光灯全都打在底幕上。
这时候底幕的重要性才显现出来。一开始叶家玉是想用具象的设计,就是乡村景色、城市街景这些画上去,但是做多了布景的对方公司很不客气的说,他们比她更清楚艺术节的观众们更容易被什么样的东西吸引,叶家玉犹豫了一下就选择相信他们。
那简直就是超巨型的广告牌,路过这片区的观众们还没来得及去详细看别的小厅的海报,就被它冲击到了,渐渐开始有人停下脚步进去。
“龙语阳,上!随便拉首什么曲子!”
这无疑是最让龙语阳开心的任务。虽然排剧方面各种不靠谱,但他的小提琴确实没得说。《黄黄》中出现的小提琴曲全部是他自己的创作,而现在他根据现场的情况拉出来的,又是完全不同的曲子。此举完全哄住了受到底幕吸引驻足目前有点不明真相的观众。
“去吧,周琅!”
小小的空间渐渐有人坐下,叶家玉不打算再等,这一系列动作的有用时效不会太长,希望在失效前能靠作品本身来留住观众。
周琅似乎也感受到了压力,重压之下她的表演似乎又有了突破,一场结束,场内居然有观众留下没走,看样子是打算再看一场。
周琅回到后台补妆,很想说话,苦于整张脸都不能动,只得使劲朝叶家玉眨眼睛。
这一步看来是走对了,后来有观众和他们说走到这边可以看的东西太多,真不知道怎么选择的时候就特别好奇他们那里与众不同的是在弄些什么东西,就这么一好奇,感觉这一早上都算值了。其实很多不是艺术专业的人,很少接触也很少看影视剧之外的表演,这种小型的舞台剧让他们有一种特别的新鲜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