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外婆家

我是抗战胜利后,1946年春节刚过后才去过外婆家的。那时,我15岁。爸爸、妈妈带我和我的大妹、二妹、三弟一齐去拜望外公、外婆。外婆家在白沙门中村,从海口市出发,渡过海口的江(南渡江下流)外还要过两个渡才到外婆家。进村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整个村的房屋都矮小破旧,而外婆家的房子更矮。我走进门好像会碰头似的。瓦房,座西朝东,南间是卧房,中间是客厅,北间做厨房。每间恐怕只有12平方米。外公坐在当中客厅的八仙桌“上八位”上迎接我们。我们走进屋,便把屋塞满了。外公声音洪亮,气色很好,对我们兄妹特别喜欢,拿瓜子等给我们吃,或叫人烧水泡茶给爸爸、妈妈喝等。我到那里什么都感到新鲜,但我发现外公怎么老坐在那个位子上不动?不过,也没想下去就由小舅等带我们到周围去玩了。晚饭时分看到外公走动了。他的腰弯得很低很低,比90°鞠躬还低。行动吃力,一只手拿着一根旱烟管和烟袋,一只手背在腰背上,招呼我们坐的位置。外婆个子不大,但精神很好,她比妈妈大的岁数不多。开始我不知道,后来妈妈告诉我们。生妈妈的外婆在妈妈很小的时候病故,妈妈还有一个妹妹,两人无人照管。外公做皮匠,每天到海口一家牛皮厂上班。工种是坐着把浸泡好的牛皮上的毛铲干净,始终是弯着腰,一天劳动下来,腰已疼得难竖起来了。回到家还要照管两个孩子,实在苦不堪言。于是才要了这位“填房外婆”来照看妈妈姐妹俩,所以她年纪轻一些。而这位外婆对我们非常好,又能干。抗战八年,海南岛沦陷后,海南人惨遭蹂,外公也不例外。他的腰就是遭过量的苦劳损伤而直不起来。家务生计等都亏这位外婆操劳。这位外婆有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大舅是这位外婆前夫所生的,前夫已去世,遂带到外公家来。大舅善捕渔,捕来多由外婆挑到海口菜场上去卖。我们回海南,主要住在海口市内,外婆最疼我,经常把最新鲜、最好的鱼、蟹、虾等送来给我吃(1946年秋,除我留在海口读书外,家里其他人全部到昆明去了),因此我对外公、外婆也特别尊敬。外婆家前面不远处是一座庙,渔民很相信菩萨,大船出海打渔必拜菩萨测吉日。测到不吉利的日子决不出海。外公不捕渔,但乡民都很尊重他,有什么事都来找他,因为他为人正直,在日伪时代也是刚直不阿的。我们平常在村里的庙前玩,听大人讲故事。还有一件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兄妹到白沙门前,双亲就再三交代,在白沙门饭桌上比手掌大的鱼放在盆子里不准翻鱼身。上面的鱼肉先吃完,然后把鱼脊骨和刺搛开,或者拨在一旁才吃下面的鱼肉。什么原因?他们说吃鱼翻身不吉利,出海打渔要翻船。如果谁不慎把鱼翻了,他们就不出海,已在海上的人出事故,也怪罪这个翻鱼的人。因此我们都很小心。外公于1947年病逝。那时我在琼海中学读高中二年级。我得知消息后马上回白沙门去,但已入棺。那里的人不让未成年的孩子看长辈的遗容。我跪在棺前十分伤心,哭个不停。外公去世后,外婆家中的主要支柱就是大舅,一切主要劳动都靠他,小姨好象只比我大一岁,那时还没有出嫁;小舅还比我小六岁,读小学。时间过得真快,现今已50多年过去,外婆和大舅都早已不在人世。92年春节我回海南与小舅、大哥、大嫂等一同到白沙门去向乡亲拜年,看到那里变化太大了。外公、外婆那个“家”已成一块平地,大舅、小舅两家已另造了宽畅的两层楼房。而这楼房实际上也只是大舅母一家住在里面。小舅任中国畜牧进出口公司海南分公司总经理,一家人住在单位的公房,四室二厅。小姨母与她的女儿、女婿住在一起。女婿是海南师范学院物理系教授。房子是他们自己建的三层新房,相当宽畅。以我们这一代与外公、外婆一代相比,我们真是太幸福了,老人对我们这一代的希望已经实现了,请安息罢!

话又说回来,不知怎么的,我的思绪好象更加不平静,看着白沙门村中这块平地,又想起外公、外婆慈祥的音容笑貌,特别怀念那个矮小破旧但非常亲切热闹的外婆家。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