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跳级”的喜悦和悲哀

我初中二年级是在昆明粤秀中学读的,那时我的英文和数学成绩是全班最好的,英语、数学两位老师也特别喜欢我。初中二上学期开学,正值日本鬼子投降之际,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3日正式签署投降书。举国上下都在一片欢笑声中,老师、学生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9月下旬才略上正轨。10月领导人到重庆和蒋介石和平谈判,又引起了师生的关注。谈判后不久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全面发动内战,师生非常反感。接着蒋介石枪杀李公博,枪杀闻一多,枪杀西南联大、南菁中学等学生……引起了反内战的高涨,全市学生罢课,游行。先是各大学游行,接着出现中学生游行。国民党立即派兵阻拦。有一天,我们粤秀中学全体师生已准备好游行,队伍刚出发,国民党全副武装的军队赶到,立即把许多机关枪架在大门口,不准我们出门游行。宣布谁出门就开枪打死谁。校长、老师和他们交涉,争论很久。他们说他们是执行命令,不讨论是非。双方一直僵持到中午。老师为了保全学生的性命,免受无辜的伤害,学校才宣布取消游行。国民党军队才放开路让学生回家吃饭。虽然我校学生被拦而游行不成,但心同全市学生一样,反对蒋介石独裁,反对内战一浪高于一浪,哪里有心坐下来读书呢?这一学期,就是在动荡中过去,我们一点课业都没有学到。春节过去,我们便举家回海南。庆祝祖母七十大寿后,已经是3月初了。各校已开学,不收初二下插班生,回昆明也一样。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忽得消息说琼海中学将召一个“高中预备班”,为当年秋季正式招高中一年级学生作准备,我喜出望外。入这“高预班”需考试录润才能就读。我别无选择,只能勇敢去应考。考这个班,要求学生具有初中毕业水平,一般需要有毕业证书,以同等学力考的,分数要求要高一些。我初中没有毕业,没有毕业证书,只能以同等学力考。我原名蔡冠智,如果用原名考不上,丢面子;同时觉得如果被查出我初中还没有毕业,那会不录取我的。于是就决定改名。改什么名?我想了好久,我仰慕民族英雄,就挑选了“岳飞”的“飞”字;又要学习勇敢精神,选了个“勇”字,于是就成了“勇飞”之名。这名也有点吉利,一考就被我考上了。从此我就用此名,一直到现在。“冠智”之名后来易人了。我“六哥”和“六嫂”在昆明住了一年光景,两人关系仍不能合好,只得返回海南。回海南后,“六哥”想考海南医学专科学校学医。他过去只读过私塾,什么学历凭据都没有,报“同等学力”考,怕学校也不会收。于是,他和我商量用我的初二上成绩单和证明书以“同等学力”去考。他原叫“冠英”,就改名叫“冠智”,反正我已经用了“勇飞”。幸运,他考上了。从此就叫“冠智”了。不过在家时长辈们口头上还是习惯叫我“冠智”,叫“六哥”为“阿六”。他工作之后把“智”字改为“志”。他学习认真,工作出色,成绩卓着,后来当了广西南宁医院院长,妻子也是名医,后来他因病去世。

话说回来,“高预班”开学,我一看班里年龄最小的是我,人也小,坐在最前排。同学中多数二十多岁,并已工作多年的。有的开百货店,有的开文具店,有的当过职员或工人,有的当过报社记者等。如:蔡彬影同学笔名“水鸟”,文笔很好,只是没有文凭,来“高预班”镀镀金。班里程度参差不齐,相去甚远,老师上课非常为难,我也就遭殃了。英文,班里只有我和南洋回来的侨生等几人读过,其他同学都没有接触过。日本学校毕业的学生会日语,读私塾的学生没学过外语。英语老师照顾大多数只得从ABC教起。这一学期英语我不仅没有进步,学会的也忘了不少。数学,我主要缺初三三角几何基础。“高预班”总共只有三个月读书时间,老师都采取从初一到初三,三年课程的复习性教学。对我来说是浪费时间,该学的知识却没有学到。况且我对老师讲课的话听不懂,他们不是海口人,方言音重,因此我的数学成绩明显下降。语文,那时叫“国文”。老师算是很有水平的,但教的是文言文。写作也求“写文言”。我从小是读白话文写白话文的,不会写文言。不能与其他同学相比,故成绩也下降。但是我仍然是拼死拼活地学,我知道比不过那些大同学就考不上高中,就有辍学的危险。父母亲说过,我学不上去就不给我读,学得上去就尽量供我读书。大哥已辍学,主要供我。全班50余人,学校规定,期末考试,总成绩平均在75分以上的,可以直接升入琼海中学高中一,不用参加入学考试。我考得78分,得到直接升入,高兴万分。父母亲只得供我读书。全班能直接升入高中的同学共17名,有的重考,有的退学了。

读高中,我算“跳级”跳上去了,但我觉得我几乎在悲喜之间徘徊。悲的是时有留级的危险,学校规定,两门主课或一门主课,两门副课不及格者留级。我下面几门课最伤脑筋:第一,数学。在初中我的数学是佼佼者,到高中却落后了,原因是没有循序渐进地读书,学习的系统性脱节,因此跟不上。初三年级的三角、平面几何我未系统地听讲过,作过扎实的练习,缺乏基础,到高中学函数、立体几何,困难就大了。初中代数学的虽较好,高中教大代数的老师是海南儋州人,说的是满口儋州话,讲的课我根本听不懂。海南的儋州话与海口话相差甚远,相互通话困难。以浙江方言作比较,海口市若比作杭州话,那么儋州话就像衢县话那样。那时我只凭语感直觉,没方言知识,故不能很快地掌握老师的方言特点听懂他的话,因此上大代数课听不入脑,学习怎么会好呢?故时有不及格的危险。化学课,那时因抗战刚胜利,琼海中学原是以海外华侨为主捐赠款办的,在抗战前已颇有名气,学校面积相当大,设备都较好。抗战期间被日本鬼子全然破坏,并把学校作为日本宪兵司令部。被抓入此司令部的人,十有九死。因此学校恢复高中时化学仪器几乎全无,纸上谈兵;我的数学基础又差,怎么学得好呢?也常有不及格的危险。国文课,则是笑话课。我们的高中课本是采用当时中华书局本,较深。课文是从古到今。高一的一位老师在海南是有名的,但是全部用海南话讲课,他普通话(那时叫“国语”)讲不好。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语音是一致的,一字极少有两读、三读现象。海南话则不同,口语和书面语几乎是两套语言,多数字都有文读、白读两种或三四种读音,还有训读或公认的“错读”法。如:“别墅”读如“别野”;“苑”读如“宛”等。很不容易掌握。我小时候跟父亲学的话都是口语,不懂得书面读法,老师用书面语言读书或说话,我简直像听另一种语言一样,十分困难。别的同学读一课书,最多只有十多二十个生字词,而我,通篇都是生字词。普通话不懂可以借字词典查知,海南话不懂,那时是无字词典可查的。我要一个字一个字请教同学,请教老师,读的功夫比别的同学大几倍,但学的还不比别的同学好。至于作文,更可笑。抗战胜利了,老师要接受新思想,中学生写作规定用白话文写,老师只得照办。老师向我们说:“写白话文,就是要明白如话,口头上怎么说,拿起笔来就怎么写。口头上说清楚的,写出来也就清楚了。”用白话文写,我在云南读书都是这样的,昆明话口语和书面语基本上也一致,怎样说怎样写即可。海南话可大不相同。我做作文按海口市音写话,我自己看是很通顺的,例如:“汝行去处?”(你走到哪里去?),“汝食饭去无?”(你吃了饭没有?),“天亮早起身走三圈。”(早晨起身跑三圈),“先生讲话我无识。”(老师说话我不懂)等等,但是作文交给老师,老师的批语是“语句不通”四个字。考试作文分数占比重大,成绩怎么会好呢?也有不及格的危险。数学、国文两课不及格其它课再好也要留级。那时我们的国文老师对“白话文”的概念也是似懂非懂的,更不了解各地的方言情况,只说:“口头上怎么说拿起笔来就怎么写”是不确切的。应该说:“口头上按普通话(当时称“国语”)怎么说拿起笔来就按普通话怎么写”才正确。因为教师评学生作文的语言分是普通话分,不是方言分,我后来才慢慢悟到。我这两门课能及格,我的平均分数就不低。体育全班第一,都考90几分,音乐、图画、英语、军训,大都在前三名之内,其它课也名列前茅。所以每考完数学,国文得知及格后就不担心了。总平均分数带回家,父母亲看后高兴,我仍然能继续读书了。“跳级”的喜悦与悲哀,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并觉得能影响至今。坏事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变为好事:我因回海南读书“跳级”,学到了许多非正课里能学到的语言现象,在学国文课中,我学的要比其他同学学得的多,这对我后来的语言文字研究工作,尤其是汉语方言研究是很有好处的。当然我现在介入电脑汉字信息处理研究,缺少坚实的数学基础,有碍进入电脑更广阔的天地,是很遗憾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