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偷桑椹子吃的故事
那是在“中法专科补习学校”读书的时候。昆明市的老城墙,东边就是建在盘龙江旁,盘龙江起着东边城墙的护城河作用。江对岸就是临江里,我们原来住过的地方,“中法专科补习学校”就在那里,算为城外。江水由北向南流,那时昆明东边的城墙下面就是江。北面的小东门处还有一段完好的旧城墙,南面多拆除建民房了。东边城墙里边沿墙的一条路叫牛皮街。这条街多数是制作牛皮的作坊和皮革店,回族人多。牛皮街再往里与牛皮街平行的大路叫护国路,有个护国门,是纪念蔡鄂反袁称帝的。离护国门不远,有一条与护国路成垂直的路,叫南祥路,就是我家那时租住的地方,可见距离并不太远。
有一天,有同学告诉我,靠近东门城墙那里有一大片桑树,桑子成熟了,红得已变紫。桑子里边甜蜜蜜的糖都要淌出来了。他说他吃过,“好吃得不得了。”真把我的心说痒了。但我说:“人家种的东西不好去偷的。”他说:“没人种的,是野生的,四边都没有围墙。”我想了一下就说:“好罢,放学就去。”
一放学,两人背着书包就去,他带路,经过一座新修不久的桥,七弯八拐,到了那片桑椹树地。桑叶非常茂盛,这个地方,我从来没有走过,看不见房屋行人。走进桑树丛里,别人更看不见。我们高兴极了,树高,就爬上树去摘来吃。“好甜啊!”他说。我也赶忙塞一颗入口。一试,不仅甜,而且还有点儿香味儿,越加高兴。我向他会意地点头。于是边摘边吃,爬上另一棵树,桑子已到嘴边,不用摘,就用嘴直接慢慢地咬,而且选最紫而不太大的,咬起来方便。过了一阵瘾之后,就想摘一些带回家吃。没有东西装,就把帽子取下来装。那时小学生规定的服装是:蓝色学生装,头上戴蓝帽。头,都是光头。我们一只手捧着帽子,一只手摘。我摘着摘着,觉得肚子痒起来,接着腿、喉咙、头都痒起来了。一抓就是一个疙瘩,像被蚊子咬了似的,再抓就连成片,像臭虫咬,越来越多。不对,我爬下树来,头也有点胀。我对同学说:“我不摘了,我要回家。”他问我:“怎么啦?怎么马上就要回去。”我说:“我全身都痒,不好受。”他爬下来一看,见我全身起“风块”,而且有点儿红,也觉得不对,就赶忙收拾回家。我捧着帽子里的桑子,慢慢地觉得我大概是吃这桑椹子出毛病的,就把桑椹子倒了,把帽子戴上。奇怪,“怎么帽子小了呢?”戴来戴去戴不进。这下子觉得糟了,怎样向母亲交代呢?说去偷桑子吃要挨打的,而且时间也迟了,赶忙跑回家。一回到家,把书包一放,就躲在光线暗的地方,怕家里人看出来。母亲见我吃饭时间到了,怎么还没有出来,每天吃饭是打冲锋的,怎么今天这么“斯文”了呢?就叫我。我出去不好,不出去也不好,饭也不想吃,只是痒难熬。于是回应了一声“噢!”脚并没有动。母亲想,我有点“特别”,就到房间里边看我,见我不停的抓痒。就把我拉到明亮处一看,全身是“风块”,知道过敏得较厉害。赶快找出防过敏的药给我吃,并问我:“你吃了什么?”我说:“吃了桑子。”她问:“桑子哪里来的?”这下子西洋镜被戳穿了,只得一五一十交代。母亲首先是严厉批评不该去乱偷人家的东西吃,并“责令”我:“以后除自家的东西以外,不管什么人家,或者是没有人家的东西,都不准拿来吃。”我乖乖地答应了,接着母亲告诉我:“你有些东西吃了要过敏,不及时吃防过敏的药是难好的。”那时给我吃的是什么药我都不知道,现在多数吃“扑尔敏”等。按照母亲原来迷信的思想说是:“偷吃人家的东西不得好报,”我便是不得好报,苦了一夜,第二天也还没有全好。
其实,我“过敏”是有历史的,从小吃南瓜、南瓜子、黄瓜等就会起“风块”。母亲原以为我娇气,因为我家其他人吃这些东西都不会过敏,母亲曾作过多次试验,有时放一点点儿南瓜碎掺在其他菜里炒,我事先不知道,吃后也过敏,因而证实是体内缺乏什么素所致,不是娇气,故母亲平时在家中备有防过敏的药。我一出现成块成片的“风块”就给我吃,我到浙江来,吃“虾皮”和河里的虾也过敏,不知何故?只得自己注意,不能贪吃,“偷吃”必将有报应,前事当“历历在目”矣!
”也是穷人家,心能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