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接回苏府
她轻轻笑了笑,这方丈还真是有意思,长明灯送给她,还把这兰花送给她。
这兰花虽然苏锦绣不认识,可是却也是看得出绝不是一般的兰花。
苏锦绣又看了看着放兰花的盆子,也是古色古香,十分合自己的心意。
到了下午,花枝便带着几个丫鬟来了,送来了几套衣裙和一些首饰。
花枝看着庄子里破败的环境,再看看宠辱不惊泰然自若的苏锦绣,心里感慨万分,这当真是鸡窝里出了金凤凰啊!
苏锦绣对着城里的苏向磕了头,抹着眼泪送走了花枝。
花枝也被她这种酸楚感染了,也陪着哭了一场,劝了她不少。
花枝回去后详细说了庄子的情况,还说到苏锦绣对着苏府的苏向磕了头,老夫人心里是恨不得立马把她接到自己身边。
苏锦绣换了套老夫人送来的素净却雅致的衣裳,果然是上好的料子。
和这衣裳比起来,那粗布衣裳简直就是不堪入目。
苏锦绣又戴了支老夫人送来的玉簪,涂了些薄粉,淡淡地染了唇……
这下子见红秀都看呆了,原来只当做小姐是天生丽质,可现在她却想不出词汇来描述。
秦嬷嬷一点也不惊讶,江心柔那样的美人,能生出一般的女儿来吗?
不过这苏锦绣却是小小年纪就风流婉转起来,幸好自己一向是教她大家族里的规矩,这才压住了她那股妖娆,显得娇柔温婉起来。
苏锦绣见了她们的神色,也是一惊。
细细端详着铜镜里的可人儿,果然是眉目如画容貌绝色啊,她也能想象江心柔的美了,一定是美得惊心动魄让人欲罢不能啊。
不过比起江心柔,苏锦绣的美里却带了风轻云淡和一股冷清之意,倒是不像个纯粹的花瓶了。
花枝走得时候说了,明天老夫人就会派人来接。
苏锦绣看着房里并排的两盆兰花,脸上的笑意渐渐浓起来。
这金边墨兰是准备送给老夫人的,另外一盆观音庙里送来的兰花,却让苏锦绣更是喜爱,决定要自己养着。
忠烈侯府的书房里,俊逸却一脸淡漠的男人回味起在庙里的兰花和那个小人儿。
如今已经袭了爵位的梁子言在战场上待久了,原先的儒雅气息也变得阳刚起来,那股死人堆里混出来的煞气更是让人惧怕。
没想到这么一个衣着平平的女子,为了一株兰花便拦了自己的路?
梁子言闭着眼坐在太师椅上,一个黑子男子疾步走进书房。
“侯爷,小人去观音庙看过了,找不到侯爷说得大殿前的兰花,不过小人看有动土的痕迹,就问了问,原来那方丈把花送给昨天去寺里的苏家小姐了,说是这花被苏家小姐救了,就送去当谢礼了。”
梁子言蹙眉想了想,那个丫头是苏家小姐?
“苏同知家的小姐?”
桌前的长风恭敬道:“就是那个五品同知苏正平家。”
梁子言更是不理解了,那个穿得比丫鬟还寒酸的竟然是个五品同知家的小姐?
有点意思……
长风见他不说话了,又问道:“侯爷,要不小人去买盆兰花送过来?”
梁子言也是一滞,自己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想去挖回那株差点被自己踩死的兰花,他不得其解,摆摆手道:“不用了,本来差点是我在佛前犯得罪过,既然已经被送了人,也就没什么可惜了。”
长风摸不着头脑地退下了,侯爷什么时候有这些个弯弯绕绕的想法了?
梁子言心里暗道这也是个不错的结果,既然被你救下了,我这罪过也算是被你救下了。
梁子言嘴角一勾,起身拿着剑出了书房。
竹林萧索下,青衣男子衣诀翻飞,在翠绿的竹林间舞着剑,一道道的剑气凌人,看呆了一旁守着的长风,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有侯爷这样的身手啊。
第二天苏府的马车停在了庄子外,一个温和的老者恭敬地等在院外。
秦嬷嬷认出这是苏家的管家苏楠,于是行了一礼,“有劳苏管家亲自来了。”
苏锦绣见秦嬷嬷这么恭敬,也猜到了这位苏管家的身份不低。
于是她点了点,开口道:“有劳苏管家操心了。”
苏管家昨天被老夫人叫去派了这活儿还心里直纳闷呢,今天见了这位从没见过的三小姐,这才恍然。
这庄子里都能养出这样的气质,难怪老夫人放不下了,还要派自己亲自来接。
苏管家带来的小斯很快就把东西装好了,因为的确是没什么东西要带,红秀和秦嬷嬷一人抱了一盆兰花上了马车。
苏管家眼色疑惑,苏锦绣淡淡一笑,“让苏管家见笑了,我一向爱兰花。”
苏管家见她镇定自若深色淡然,连忙回了礼,“三小姐客气了,那咱们这就上路吧?”
苏锦绣看了看门外站着的陶家夫妻俩,对秦嬷嬷使了个眼色。
秦嬷嬷便走了过去,把一个荷包硬塞了过去,低声道:“小姐会护好红秀的,你们放心,等到了时候,小姐还要指望着你们帮衬呢。”
一行人走远了,陶家两口子还是呆呆地楞在门口,“红秀他爹,真的,他们真的就这样走了?”
陶笑天急声道,“说点吉利的,小姐这次是被老夫人看重了,是去享福了。”
陶家婶子还是有点怅然若失,“那大家子里头也不好呆啊。”
陶笑天倒是不急,“我看这三小姐就不是个一般的,这回啊,说不定就是飞上枝头了。”
陶家婶子叹了口气,像他们,像苏锦绣,哪有那么多运气啊?
好命都是挣来的啊!
“这银子怎么办?”
陶笑天想了片刻说道:“存着吧,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出什么事,我们替小姐存着笔银子也好。”
陶家婶子又叹道:“可惜我们红秀不是个聪明的,帮不了小姐。”
陶笑天这时也是叹了口气,“各人走各人的命,她呆在这里也是个乡下野丫头,去了苏府命好的话……还能有门好亲事。”
陶家夫妻俩怔怔地站了很久这才回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