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走茶凉,如梦似幻(3)

因为我对妙善法师说,希望住的地方越安静越好,所以妙善安排我住在新安寺后山一个偏避的院落里,这里既宁静又独立,我住在东厢房,我的侍卫们住在其他厢房内。

第二天清晨我骑马上朝,来到宫门前,被禁卫军士卒拦住,“对不起,韩将军,皇上有旨,任何人都必须下马进殿,还有您的佩刀不能带进去。”守门的禁卫队长拉住我的马缰,对我非常客气地说。

我知道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他儿子的时代,我既然不住在宫里,当然也就没了那些特权。这些士兵是我属下的属下,我这个上司的上司当然不能为难他们,于是跳下马、解下佩刀,一身空空地甩着衣袖大步进宫。

太极殿内,满朝文武纷至沓来,安成王进殿了,所有文武恭敬地向他行礼,如今的我已不随皇帝上朝,免不得要向他行礼,我夹在众人中间和他们一起躬身道:“臣等拜见安成王殿下。”

下一刻,一双手握住了我的手,我抬头看握住我的人竟是安成王,只见他满脸关切地问:“子高,孤王听说你出宫了,可是昨天去领军府找你,才知道你住到寺里去了,这是为什么呀?”

我从他的手里缩回自己的手,冷冷道:“没有为什么。”然后躬身退到自己的位置上,不再理会他。

整个朝议,讨论的是大行皇帝的丧事,由始至终,我一脸漠然地沉默着,下朝后,我独自匆匆离去,听到安成王在身后喊我,我也没答理他,装作没听见。

巡视完京城和军营后,我回到新安寺,走进大雄宝殿,跪立在释迦牟尼像前,双掌合十闭眼念诵《楞伽经》,等我再睁眼时,发现妙善法师不知何时跪坐在我身边。

[注:《楞伽经》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佛经,传说是达摩祖师所写,隋唐开始《金刚经》盛行,《楞伽经》逐渐为人忘却,曾一度失传,到北宋年间,一位张姓人得到《楞伽经》遗本,找到当时的大文豪苏轼一同重新编撰,才有了现在的《楞伽经》相传,此二人功不可没。]

“大师,《楞伽经》中讲:‘所谓一切法,如幻如梦,光影水月。’是说我们所看所感的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幻吗?”我问道。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诸法,本来空无自性,生灭无常,犹如梦幻,而这一切,都是从人的意识所变现出来。将军大人看到的、感知的,都是由无明恶习熏染藏识而变现的虚幻现象。如果将军能够真正见道参悟,就能置身其中,不失心境的澄明,虽然身处在色尘世界之中,看待自身和外物,俱能亲证到如梦似幻的存在。”妙善回答。

“是吗?可是弟子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弟子深爱着一个人,而那个人也深爱着弟子,即便他已经永远离开了弟子,可是弟子还是能感受着他的存在,所以弟子现在很痛苦很烦恼。”我戚然道。

妙善叹息道:“佛说,人有生老病死四苦,哀痛烦恼不绝。所以他在菩提树下入道,想要引渡众生到能够获得永恒平静的空间里去。将军想要摆脱痛苦烦恼,就要参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道理,看待自身和他人,都像佛陀那样清醒和慈悲,那么,将军大人就离白莲遍地的平静不远了。”

我似懂非懂又问:“大师,那要怎样做才能参透呢?”

“忘言忘念,无得正观。此八字,请将军常记在心。如将军能舍妄归真,就能达到凡圣等一的境界,就能够彻悟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舍离一切能取、所取的对立,就会达到无所分别的解脱境界,整个身心充满了光明,寂照时涵盖整个虚空,物我两忘,达到心灵最彻底的觉悟。即便是十二缘生,六道轮回,也困不住将军,这就是超脱之法。”妙善微笑道。

我点点头,也微笑道:“谢谢大师的教诲,可惜弟子听得半懂不懂的,弟子真是愚钝。”

“将军大人,老衲指点也只能到此了,修行在于各人,有的人在佛前念诵了一辈子经卷也无法参悟,而有的人瞬间就顿悟了,希望将军大人早日大彻大悟、脱离苦海。”妙善也点点头笑道。

“韩将军,有人要见你!”我的侍卫长走进大殿对我说。

“谁啊?”我问。

“是安成王殿下。”侍卫长说。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