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以死谢罪

叶淑梅道:“当今天下,没有人能杀了他,逍遥居士也不能。卓大哥是自杀的!”

郦丽华惊问:“他为何自杀?”

叶淑梅道:“他与号称一诺千金的李问岳前往河间府,杀了河间王府的总管王守锋。孰料这王守锋却是一位义薄云天、肝胆照人的好汉子!当年他为了救太原守将王将军的夫人和幼子,不计自己的声名荣辱,向金军诈降,使自己背上了一个贪生怕死、霸占烈士遗孀的恶名。其实这些年来,他与王将军的夫人都是清白的!并且他在金国长期潜伏,暗地做了许多有利于我大宋的事。例如:他掌握了宋国枢密使武存孝私通金国的证据,并且早把这些证据交给了王将军的夫人。”

郦丽华听到这里,赞叹道:“这王守锋真是一位奇男子、好汉子!我现在才明白:当初就是他暗中向我养父养母通报了金人将要进犯碧湖山庄的消息。”

叶淑梅道:“卓大哥当时没问青红皂白,一剑便杀了王守锋。随后从王将军的夫人口中才知误杀了人。卓大哥便道:‘以前我杀的都是该死的人,如今杀了不该死的人,就是我自己该死!’于是在将武存孝通敌的证据送到了宋国朝廷之后,他就拔剑自杀了。”她脸上显出庄严而悲戚的神情:“卓大哥平生剑无虚发。但最后一剑,刺的却是他自己!”

郦丽华叹道:“卓大哥严以律己,我不禁想起了《史记#8226;循吏列传》中的李离。他主管晋国的刑律,因偏听偏信而误杀了人,便自认失职,自杀谢罪。卓大哥真有晋人遗风。”

说到这里郦丽华一脸敬仰之色:“陶潜《咏荆轲》中有诗句:‘其人虽已死,千载有余情。’这用在卓大哥身上,倒很恰当。”

叶淑梅道:“当年李问岳与王守锋情同手足,合称中原双侠。但当王守锋向金军诈降后,李问岳并不知晓其良苦用心,而王守锋也没有机会向李问岳说明真象。后来李问岳生活在黄山的深潭中,十八年来虽然与世隔绝,但对王守锋的憎恨之意必会与日俱增。待其重见天日后,最想做的事就是杀掉王守锋。因此王守锋之死,李问岳难辞其咎,他痛悔自己的鲁莽,不久也自刎而死。王将军的夫人不久也自尽了。”

郦丽华道:“自从侯百万得知卓大哥要杀他的那天起,他可能就一直过着担惊受怕、提心吊胆的日子,并且神秘地在这个世界上销声匿迹了。如今卓大哥已死,估计侯百万很快会抛头露面。”

叶淑梅双目忽然闪出无比快意的光芒:“倘若让侯百万那恶贼轻松地死去,未免太便宜他了,难消我心头之恨!最好是让他一无所有,穷困潦倒!让他细细品味那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她缓缓地说下去:“宋太宗时,益州知州张咏觉得金银铜钱携带不便,便创立了‘交子’制度,这堪称是自古以来最早的纸币,每张钱票作一千文铜钱。无独有偶,侯百万在交易中动辄上万两银子,他也觉得金银铜钱携带极为不便,于是参照张咏的做法,制作了侯氏银票。这样他外出经商时便不用带现钱,只携带一枚印章足矣。例如:他要进一批货,需一千两银子,他便随手在一张纸条上写上‘白银一千两’,然后加盖他的印章;无论是谁,只要持有这张由他本人亲笔书写并盖有他印章的纸条,就可随时在侯家的任何一处钱庄支取一千两白银,侯家有二十处钱庄分布天下,各处钱庄的掌柜非常熟悉侯百万的笔迹和印章,就会收下纸条而向持纸条者支付一千两银子。如此一来,这张纸条就成了价值一千两银子的纸币,可在世上流通。侯百万本人也曾不无得意地自夸:‘身无分文而一掷千金走遍天下。’”

“那又怎样?”

“相传当年在水泊梁山有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名替天行道的英雄好汉,其中有圣手书生萧让,最善于摹仿别人的笔迹;另有玉臂匠金大坚,最善于雕刻印记。此二人神乎其技,已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我越听越糊涂了!”

“在《英雄榜》上排名第八、有书圣之称的曹汉,也最善于摹仿别人的笔迹,其技不在当年的萧让之下。如今曹汉也已死,但他的师父万事通犹在。万事通不仅善于摹仿别人的笔迹,雕刻印记的技术亦不在当年的金大坚之下。”

“我还是不明白!”

“万事通精心雕刻了一枚印记,与侯百万的几乎一模一样。又模仿侯百万的笔迹,伪造了二百万两银子的侯氏银票。然后安排人员于同一时刻向分布在各地的二十处侯家钱庄支取白银,几乎抽空了各个钱庄。最后再伪造一百万两银子的侯氏银票,以九折价同时抛售而出。买到假银票的人都前往侯家的钱庄支取银子,但各处钱庄已无钱可提。他们手中的假银票便成了废纸。如此一来,侯百万不仅失去了巨额钱财,还落下了大笔债务!”

郦丽华听完,惊得几乎喘不过气来:“千万间广厦轰然倒塌,巨额财富转眼化为乌有。这正应了《道德经》中的一句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她叹息道:“只是可怜那些购买假银票的人,本想大赚一笔,却落了个两手空空、血本无归!”

叶淑梅道:“这叫贪小便宜吃大亏,不值得可怜。”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