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由他去吧
“如果朕想纳妃,你出走的这五年早就纳了。”
“臣妾不在的时候的事,那不归臣妾管,如今臣妾已回宫,这后宫之事也为臣妾做主。皇上,臣妾已不能生育,大明皇室还是需要有血统的继承啊。”
“为什么你做事的时候想到的都是别人,你有没有为自己考虑过。”
“我嫁与您的二十年里,已经完全没有了自我。这时您让臣妾去为自己考虑,请恕臣妾已经不会了,臣妾已经不知道什么是自己了,我的心中只有你,以及大明的江山。”
昭献贵妃,姓王氏,苏州人。
恭献贤妃权氏,朝鲜人。
她能想到的也只有这两位了,可是她们的却是在她死后封的妃子,那就让她们先进宫来与朱棣培养培养感情吧。先收为才人,慢慢感情培养好了,再封妃不迟,何况目前也要为高炽准备婚礼一事,这老爸的婚事就一切从简吧。
“皇后又在忙些什么。”
“皇上,臣妾为您选了两名才人入宫。”
“不见。”
“见与不见是您的权力,选与不选是臣妾的权力。”
“你真的那么希望把朕推到别的女人的怀抱吗?”
“如果说愿意,那么臣妾肯定是不愿意的。”
“那你还……”
“把自己的丈夫拱手送与他人,任哪一个女人都不想,可臣妾是皇后,做皇后的有时就要身不由已,而您做皇帝的就都能如愿了吗?这不可能。”
朱棣瞪大眼睛看着她
“您不是臣妾一个人的皇上,您是大明所有子民的皇上,所以就算臣妾再自私,也不会自私到不为您寻找枕边之人吧。”
“朕是不会动他们的。”
“我已经说了,动不动是您的自由。”
“至少你生前我是不会再动别的女人。”
“或许是晓桐的生前吧。”
“我不管你怎么想,总之休想让我再碰别的女人。”
朱棣还真是说话算话,在她的有生之年并没有封这两个女人,昭献贵妃,姓王氏,永乐七年封贵妃。妃有贤德,事仁孝皇后恭谨,为帝所重。帝晚年多急怒。妃曲为调护,自太子诸王公主以下皆倚赖焉。十八年七月薨,礼视太祖成穆孙贵妃
恭献贤妃权氏,姿质穠农粹,善吹玉箫。帝爱怜之。七年封贤妃,命其父永均为光禄卿。明年十月侍帝北征。凯还,薨于临城,葬峄县。
这都是她的身后事,她想我也管不了这么多了吧。
由他去吧。
“北卫,月夕,你们跟了我这么多年,我也没有什么可送给你们的。真是惭愧啊。”
“皇后娘娘,您这说的是哪里的话,您待我们一直都像家人一样,试问这世间还到哪里找这样的主子去啊,就是让我们去死,我们也算是死得其所,而且心甘情愿!”
“月夕,不能这么说,你我相处这二十年间,你早已经成为了我的姐妹,一个我生命里不可缺少的人啊。”
“皇后。”月夕的眼里擒着泪水,在她看来,我是一个她愿意为之终身付出的主子,而我所说的话,也全是真心实意,发自肺腑。
“北卫,虽然我这样叫你,但是在我心中,你却便像我相依为命的哥哥,你大我八岁,在我到这里的二十年间,你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我,在我心中,你一直就是我的哥哥。”
“微臣照顾皇后,那是微臣的职责所在啊。”
“当初我留了些钱给你们,可是北卫全部上交了国库,如今我都不知道应该给你们留下些什么。”
“皇后,您的恩情微臣和月夕这辈子都报答不完的。”
“我已经让户部把林府过户到弋北海的名下,以后恐怕要改名弋府了。”
“皇后,这怎么能受得起呢。”
“受得起的,一个是我的妹妹,一个是我的哥哥,我送套房子给你们,有什么不可的。只是这房子离的远了些,小北,月夕是个南方水乡的女子,我希望你们也能够回到江南,虽没有家乡的亲人,但是家乡总是好过客乡,我会向皇上为你请命的。”
“皇后娘娘,这么做不好的吧,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北海怎么能离开呢。”月夕急急的说道,就算我这么做是为了她,可是她的心里想的却是整个国家,亦或只是她的北海。
“可是大明旧都一样重要,而且要靠亲信去镇守,月夕,我明白你意思,你是不想成为拖累北哥的包袱,可是江南水乡那是整个大明的粮仓,却必须加以保护才行的。我首先想到的便是他,就算全天下人都可以反上,可是他绝对的不会。他对皇上的忠心我是可以看到的,所以我也为了月夕你这一点私心,才会将如此重要的责任交付你们。”
“皇后的心里依旧只有皇上。”
“亦如你的心里只有他一样啊。”
“不一样,至少皇上还爱着您。”
“难道小北不爱你吗?月夕?”
“爱,可在他的心灵深处,始终有另外一个高贵的女人。”
“其实皇上心里不是一直有着晓桐吗?但我依旧爱着他,不管他心里有没有我,我的心里却自始自终装着他。别去想了,这或许就是做女人的悲哀吧。林府那里有我以前生活过的小屋,那里有着我太多美好的回忆,如果我走了,替我好好守护好那个小屋。多谢你了月夕。”
“皇后,宅子是您送的,应该说感谢的人应该是我们的吧。”
“不管是谁了,今天你们留下来,我们共进一回晚餐吧,我把皇上也请过来,皇上与我与你们也都如同家人一样,所以不必拘礼。”
仪华,朱棣,月夕,小北,高炽在一起共进晚餐,她突然想到,这或许就是她最后的晚餐。
“皇上,臣妾想请您应允一件事。”
“什么事?”
“请您恩准北哥任旧都守将一职,朱能辅助其守卫旧都。”
“北卫可以胜任吗?”
“北哥跟了我这么多年,他的忠心是有目共睹的。江南可是我朝主要的产粮之地,没有心腹之人把守怎么可以,想来想去,还是他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