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
根据兽医书上的知识,慢慢尝试。
毕竟这三年她都得靠兽医这个身份活着,最好是在兽医这一行发光发热,不要去治人了。
大家商量下来,都觉得让唐晚吟去相熟的村民家里寻摸点儿肉或者鸡蛋,今天晚上吃顿好的。
唐晚吟心中无奈,但也没有办法拒绝,只能收下了大家凑的两块多钱,还有几斤粮票,油票,说道:“那我去了,不过无论弄不弄得来,大家都要保密,别最后肉吃不成,再拉出去被教育。”
大家都笑起来:“放心吧,这种事儿咱们心里有数!”
知青偷吃东西还少吗?没有家人帮衬,没有自己的田地家禽,难着呢,有钱都不敢说自己有钱,连叶文明都不敢太过张扬,只能偷偷买肉吃。
除非个别搅屎棍真的想损人不利己,不然是不会有人告密的。
现在知青院里隐隐分成了三拨,唐晚吟跟孔秋露不用说,死党闺蜜,陈东跟付月梅现在也在努力往唐晚吟这边靠。
中间的就是吴金桃、柴永兵、徐立恩三人,大部分时候在知青院待着,但是会来唐晚吟家蹭饭,之前也借了钱给唐晚吟。
最后一波就是彻底跟唐晚吟对立的,以任雨为首,叶文明跟另外两个男知青跟随,除了叶文明时不时纠缠之外,这几个人都是唐晚吟走在路上都不想打招呼的那种。
只要不让这几个人知道,今儿来蹭饭的人当中,没人会告密。
唐晚吟揣着两块钱跟粮票出去了,却没进村找村民买肉——这种找打的谁人她才不会去办呢!
陈东他们想的好,觉得唐晚吟知道村民家里偷着养鸡,今天肯定会有人杀鸡吃。
毕竟这阵子双抢,前前后后算起来忙了得有两个月,大家都瘦脱了一层皮,肯定是要趁着分粮补补的。
但是他们没明白,这事儿谁都可以去做,但偏偏就是唐晚吟不能。
陈东自己可以,孔秋露付月梅柴永兵都可以,因为他们跟“大家”一样,都知道有人会偷偷杀鸡,但却不知道是谁家的。
可唐晚吟不一样,她太清楚谁家偷偷养鸡了。
别人去问,村民愿意就卖,不愿意可以嘴硬说自家没有杀鸡,成与不成都没事儿。
可要是唐晚吟去问,那性质就不一样了——人家敢不卖给唐晚吟吗?
就算唐晚吟再怎么保证不会说出去,可人家敢信吗?
她是最不能去找偷偷杀鸡的村民买肉的人。
这种事儿她也没法跟其他知青说,这些知青都太年轻了,真的就是十几岁,从最小的徐立恩算起,十七岁,到最大的知青,也才二十二三岁。
放在前世,那就是高中生、大学生的年纪,青春活泼有,成熟老到没有。
唐晚吟虽然也没觉得自己有多世故圆滑,但好在她上了那么多年网,就是没经历过也看过段子,不会去犯这样的傻。
她接下来了,进了村,却只从人家房子旁边的巷子进,然后找了个没人住的老房子,蹲在角落里开始翻看空间里的东西。
其实空间里的东西她已经整理过很多次了,九个格子,分了四个出来装泉水,一个用来装空间土地上的产物,另一个当随身保温箱用,放了多点的外卖或者饮料零食什么的,剩下的也就三个。
第68章 催生空间植物
其中一个是当保险柜用的,装了她上辈子的一些证书、驾照、房产证、车本,放在空间里就是为了能随身带着不怕丢不怕弄坏了。
然后还有一些现金跟饰品,都没用,现金的版本还没发行呢,那些闪来闪去的首饰花样也太现代太精细了,她试过了,想把一条银手链上的人造宝石抠下来,结果人家镶的太结实,根本抠不下来。
再说了,抠下来又能怎么办?总不能再进城去黑市吧?
黑市要真这么方便安全,那也就不会被称为黑市了。
捧着瘦猴没坑她都算她运气好,被坑、被抢、被盯上、被抓……哪一个都不是她能接受的。
除了这些之外,电脑笔记本平板手机那些也没用,电倒是有,可没网络,除了能够单机运行玩玩小游戏跟excel计算计算数据之外,什么用都没有。
现在这个一切都需要劳动的年代,也没有机会给她玩游戏消遣。
再剩下的两个格子,一个装了衣服鞋子,一个装了日用品。
衣服鞋子里能拿出来的就是那些纯色的、低调的衣裳,都已经拆了,让孔秋露帮着给三个娃做了衣服了。
后来有一次孔秋露好奇问她:“你这料子是什么料子?摸着特别不同,我感觉我在纺织厂从来没见过。”
唐晚吟一看,是件天丝面料的上衣,天丝是人造布料,她当成普通纯棉的给夹出去了,可孔秋露一眼就能看出来。
唐晚吟不想连累孔秋露,更不愿意暴露自己,对那些跑鞋船鞋高跟鞋也就只能束之高阁,不敢拿出来了。
日用品不用说,她肯花两毛钱买一包草纸当厕纸,那都得叮嘱三个娃别往外说,不然被人家知道了,肯定要拖出去教育的。
也就是上次姨妈来了她用了空间里的存货姨妈巾,过后悄悄烧了,其他的根本没法拿出来。
面霜什么的自己用可以,拿出来的话,这里的人一眼就能发现不对劲。
想来想去,所有东西里,只有泉水另一边空地上种的东西可以顺利带出——纯天然,无污染无包装。
空间里瓜果蔬菜都有一些,水果比较多一点,空间四季不限,所有的植物都能正常生长。
用稀释过后的空间水浇灌的话,成熟时间会缩短到正常的十分之一,如果直接用空间水浇灌,一个晚上生长催熟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空间每天就产一碗水,才一升左右,浇不了多少地,唐晚吟目前坚持收集起来的水也只装了三个半格子,听着不少了,有三千多升,可是真要用来浇地,那也着实不算多。
即便唐晚吟舍得用空间水催熟,也面临另一个尴尬——唐晚吟现在空间里种的水果,大多是她上辈子想吃但是没有实现自由度的昂贵水果,比如榴莲山竹菠萝蜜樱桃蓝莓猕猴桃荔枝龙眼火龙果……
这些水果现在根本就不敢拿出来,有些都还没引进呢!
这个年代最常见的水果是苹果橘子香蕉桃子杏,属于这个季节的除了橘子,勉强只有晚西瓜跟晚甜瓜。
而这些,唐晚吟都没有。
唐晚吟简直要泪流满面了,恨不得抓着上辈子的自己摇一摇——你为什么就不能种一点朴素又大众的水果呢?
不过,唐晚吟看了这么久,并不是无意义地看。
她早就想好了,两块钱买不了鸡,买不了肉,但是可以买种子啊!
虽然用空间水来催生植物有些太浪费了,但是现在是特殊情况,一块钱要当一百块用的时候,唐晚吟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她用这两块钱在购物网站上买了一个种子大礼包——根据页面介绍,里面至少有一百种的蔬菜跟水果种子。
虽然每一个品种的种子数量都不多,从十粒到一百粒,对于种植来说,其实是非常少的数量,正常种地的种子都要是要按斤买的,但是胜在都是常见品种。
唐晚吟猜测大概就是因为常见品种,所以价格才便宜。
而之所以常见,就是因为这些植物都是祖国本土且量大的品种——在七十年代出现,真的是非常正常了。
唐晚吟把原先种了小葱芹菜香菜的一小块地给挖了一半,这些算是她空间里种的最便宜的品种了,主要是为了想吃的时候能够顺手摘到最新鲜的。
然后唐晚吟在挖出来的地上种了一粒号称是橘子的种子,又种了花生、向日葵跟南瓜。
忍痛浇了大约两升的空间水,然后就看着植物飞快地发芽,生长——但还是没有出现唐晚吟希望中的立马成熟的画面。
看来多浇水也无用,空间还是会控制在大约一天左右的时间成熟。
唐晚吟垂头丧气的,现在好了,钱花完了,蔬果却没有如她意料之中成熟。
唐晚吟想来想去,只能去找周巧红了。
周巧红是李山的儿媳妇,见过的好东西肯定多,为人也不错,再一个,李山家里的鸡其实是最多的,只不过偷偷养在山上了。
唐晚吟心道:李山,这可不是我存心想要坑你们家的,我真的已经想过办法了,但无奈办法不想我。
唐晚吟去找周巧红的时候,李家就周巧红带着大元跟香香妹,大人出去干活晒粮食了,孩子们也跟着出去玩儿了。
本来大元也要跟小元一起去的,但是周巧红怕大元出去又遇到别人晒谷子,扬麸皮的,再给过敏了,所以把他拘在家里不让出去。
见唐晚吟来,周巧红还很高兴:“你咋这个时候来了?”
唐晚吟在周巧红身边坐下来,帮她绕毛线:“这才九月就织毛衣了?”
周巧红笑道:“你这是还没有当妈的经验,你家也三个孩子吧?三个娃的秋衣、线衣、棉袄、罩衣、棉鞋、帽子、手套、围巾、被子褥子……这一套准备下来,现在都算是晚的了。”
唐晚吟咋舌,周巧红就问她:“你家那三个呢?你不准备准备?”
唐晚吟点头:“是要准备,但现在不是先得给这几个孩子调理身体吗?”
--
作者有话说:
【糖糖:大家都实现水果自由了吗?】
第69章 馋肉
其实这阵子唐晚吟也在悄悄地给三个孩子喝空间水,但是不敢多,怕太明显了惹人注意。
她经常找知青来聚餐,也是为了打掩护。
知青们来家里,她出的东西最多,但是村里人不知道,反正就觉得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凑东西吃饭。
几个知青在农忙时节也没怎么瘦,可见伙食不错,这种情况下三个孩子越长越好,脸上有肉,也不容易引人注意。
周巧红自然也是看到了这景象,此时就笑着道:“要说你这后妈当的真的是算这个了——”
周巧红伸出大拇指比划了一下:“比亲生的都不差什么了,我看你们家子清子敏子礼,这一个月脸上明显有肉了。”
唐晚吟想到这个,确实挺骄傲的:“那可不,刚来的时候瘦的哟,身上全是排骨棱子,摸着都硌手。”
周巧红朝着屋里一努嘴:“我家那个还不是,小元比他小两岁,抱着都差不多重了。”
说的是李大元,这孩子七岁多了,确实比一般孩子要瘦小一些,大约是因为农村没什么好吃的,这年头的人又只图吃饱,不图吃好。
碰上麦麸过敏,要不是唐晚吟说破,所有人都还觉得是因为李大元吃的不够多,肠胃不够好,消化不好才这么瘦的。
谁知道孩子是越吃越难受,等于一年有大半年都在病着,被这过敏的症状折磨着,吃完就肚子疼,所以才不爱吃东西也不长肉。
也是因为这样,周巧红才对唐晚吟格外感激:“你说了之后,我们给孩子换了大碴子粥,还有红薯干饭,蒸土豆这些,换着吃,真没再叫过肚子痛了。”
唐晚吟也挺高兴的,这也算是她的第一个病人吧?虽然她不想治人,但是看着大元好起来,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见铺垫的差不多了,唐晚吟就开始说正事儿了:“现在能让孩子吃饱就不错了,更别说营养了,可孩子在长身子,不加营养是不行的。”
周巧红一边缠着毛线球,一边说:“可不是嘛?我婆婆不知道多小心大元,整日里不是鸡蛋就是红糖的。”
唐晚吟就试探着道:“但是光这些还不够,还得补充一些水果。”
这个道理周巧红当然明白,去医院看望病人都会带奶粉红糖跟水果呢,但是吧,周巧红道:“现在家家户户都紧着种粮食去了,除了有几家院子里还能有果树之外,上哪儿找水果去?”
唐晚吟小声道:“我这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