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



老爷的一张侧脸,但她一眼就认定这是一个高大且气派的中年男人。

司机下来为她开门,杜加林和小翠坐在第二排。

路上,傅老爷并没有询问她的病情,只叮嘱她要好好养病。他并没叫她的名字,而是称她为儿媳。

傅公馆在法租界的富人区,门口有四棵高大的广玉兰,院墙上钉着一块牌子,傅公馆三个字很是显眼。院子由三幢仿哥特式的洋楼和花园网球场组成。正中的洋楼是三层,由傅老爷和他的姨太太们居住,左边的两层洋楼是傅家少爷和少奶奶在住,也就是杜加林即将要住的地方;右边的那一幢主要用来待客,设有舞池台球厅会客室等,后厨和佣人房隐在楼后。

快下车的时候,傅老爷同她说,念之已经从英格兰启程了,不久后就要回国了。

念之?傅念之?傅与乔,字念之。

莫非她穿到了傅与乔妻子的身上?

傅与乔是谁?近代历史上的房地产大鳄,最早以私人名义大规模建造廉租房的人。在近代经济史上,傅与乔是绕不过去的人物。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1925年夏,傅与乔学成回国。

她不会记错的,她怎么会记错呢?

杜加林的自信并非来自于她历史系出身。

事实上,她对民国史的了解并不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强到哪里去。读本科的时候,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一涉及到中古史以下杜加林就失了兴趣,后来去牛津也是研究的希腊罗马史。关于民国的内容,她只在大二上学期的中国近代史必修课学过,还经常翘课。

但这一切都不妨碍她对傅与乔生平的熟稔。

中国的大学生,鲜少有不知道傅与乔的,几乎每个大学都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建筑和奖学金,而针对中国留英研究生的傅乔奖学金更是堪称丰厚。

杜加林本科毕业后去牛津读了四年phd。如果没有傅乔奖学金,杜加林是不可能去牛津读书的。英国大学的全奖对非欧盟的国际生向来不算大方,尤其是文科博士,杜加林并没优秀到在牛津成为例外的地步,她只申到了ors奖金,虽然学费降到了和本土学生一个水平,但她仍旧付不起。父母各自组织家庭,她不能去麻烦他们,她手上只有老祖母留下来的一套旧房子,那是她的念想,也是不能卖的。

傅乔奖学金每年提供给她一万英镑的资助,条件是学成后必须回国。杜加林对国外并不留恋,这个条件对她来说相当于无条件。如果没有傅乔奖学金,她大概还在愿意给她全奖的康奈尔熬夜写论文,以她的水平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至少要五年。

美国当然也不坏,甚至更适合她,可她的心却偏向了英国。

人并不一定会喜欢适合自己的东西。

她签奖金合同的时候是报着回国报效的决心的。

可是谁想到,她才回国教书没俩月,就阴差阳错来到了民国,还穿成了傅与乔的太太,傅家现在的少奶奶。

历史上关于这位少奶奶的记载并不多。她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被完全忽略,有限的资料都是关于傅与乔的。

关于傅少奶奶,杜加林印象深刻的有三点:一是傅少奶奶同她一样,也姓杜,就连生日两人都是一样的。

二是民国十一年,十九岁的杜氏与傅与乔在父母之命下成婚,新婚的第二天,傅与乔就漂洋过海去了英格兰。

三是民国十六年,傅少奶奶于上海去巴黎途中遇难,她所乘的邮轮中途触礁沉海。

在原配去世的七十年后,傅与乔于美国旧金山去世。这漫长的七十年里,傅与乔虽与近代历史上诸多知名女性有过绯闻,但并无再娶,膝下也无一个子嗣。死后财产都交由他名下的基金会处理,专作慈善之用。

坊间关于傅与乔的不娶有很多传闻,大抵都是围绕曾经沧海难为水展开的。但傅与乔的原配,也是他唯一的夫人,却不是那片沧海。流传最广的那一版,是这样说的:真正的沧海和傅与乔结识于留英途中,二人郎有情妾有意,就差一纸婚书。回国后,傅向原配提出离婚,无奈原配以自杀相威胁,遂只好作罢。沧海在民国十五年另嫁他人,次年,傅与乔夫人去世。造化弄人,有情人难成眷属。自此之后,傅与乔便绝了婚娶的心思。

杜加林觉得这个版本未免太过知音,不过因为她对民国狗血三角恋无甚兴趣,也就没有详细考察。谁料今天她却成了狗血事件的当事人。

下了汽车,杜加林就被小翠扶到了住所,接下来的这几天,她都是在这栋楼里度过的。三餐和茶点都由小翠从厨房用食盒盛着送过来。也是在这几天,她对傅少奶奶,也就是她身体的原主人,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傅少奶奶的秘密都藏在卧室里那张描金漆拔步大凉床下面的抽屉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