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虫
贾母的房间很大,可是却显得很是温暖,只是这么扫了一眼,他便看到了不少好东西,虽说没有什么名家字画,可是看看这满屋子的名贵紫檀木,他都知道这该是有多么富贵。贾代善其实并不喜欢这些东西,准确的说,是贾代善的晚年不喜欢这些东西。历经人间繁华和磨难之后,贾代善已经到了返璞归真的地步,所以贾代善的房间内永远只有一方蒲团,一尊文殊菩萨,还有几把方椅而已。这是贾瑜自己做不到的境界,他宁愿沐猴而冠,也要显示出自己的威严的,所以贾瑜对于贾母的做法倒是十分认同,不过是他有点想要据为己有而已。房间里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妇,周围坐着许许多多的女孩子,不过还是有几个开了脸的妇人,他们的表情不一,不过贾瑜却没时间去关注这些了。他龙行虎步地走到贾母面前,单膝拜倒,恭敬行礼。贾母似乎非常的激动,连怀中的贾宝玉也都扔到了一遍,在鸳鸯的搀扶下,一步步走向贾瑜。终于走到贾瑜面前,她看着贾瑜那张棱角分明,已经续满短须的大脸已经是老泪纵横。“当初你爷爷便是穿着这身明光甲回来的,只不过老爷啊,你为何如此忍心抛下我们孤儿寡母便走了啊.......”说到这里,贾母已经是泣不成声,老泪纵横。周围众人忙上前来劝阻,帮贾母顺气,还有插科打诨的,一时间莺莺燕燕,好不热闹,却把贾瑜忘在了原地。正当贾瑜想要站起身来的时候,便听一个妇人对贾母柔声说道:“老太太可万不能伤了身子,若是睹物思人伤了身子,那必然是老爷不想看到的。”说道这里,她又转头看着贾瑜说道:“瑜哥儿,不是叔母说你,回来便回来了,干嘛还穿个铠甲来见老太太,快去脱了吧,换一身来见老太太。”贾瑜认得,这是他的二叔母,贾王氏,也就是那个大名鼎鼎,脸厚心黑的王夫人。人与人之间若是针锋相对总是要有点利益冲突的,他没有得罪过二房,可是他没回来之前,大房的贾琏贾赦可是被二房压制得死死的,连管家的权力都被二房牢牢掌握在手中,况且她更加在意的是她那宝贝儿子的地位。不过贾瑜却是不怎么生气,这贾王氏也是个沉不住气的,他才刚回家,这贾王氏便急不可耐的跳了出来,反而是贾政却对他嘘寒问暖的,可见这贾王氏也不是个难对付的。于是他点了点头,面色平静地说道:“二叔母教训的是,是孙儿考虑不周了,孙儿这便去换装梳洗,晚点再给老祖宗行礼。”贾瑜说完这句话后,又朝着王夫人说道:“还请二叔母节哀,我刚回来才知道珠儿也去了,他和我自小便要好,侄儿听闻此言,如遭雷击,悲痛欲绝,望叔母莫要伤心,万不能伤了身子,若是睹物思人伤了身子,那必然是珠儿不想看到的。”说完不理会众人的惊诧以及王夫人极力压制得阴冷目光,便起身离去了。他贾瑜从来都不是一个好人,这些年的军旅厮杀,也早就让他的心肠如铁石一般强硬,所以他这样的人一般也是自私的,是愿意去考虑其他人的感受的,除非有些人的感受他必须考虑。譬如皇帝,在皇帝面前他就可以大公无私,他就可以恭恭敬敬。可这王夫人算什么东西,也敢拿这种屁话来恶心他。俗话说,打蛇打七寸,王夫人的要害便是他那死去的长子身上。不去理会这些,这毕竟是内宅妇人的斗争,即便是斗赢了,也不会让贾瑜感到非常高兴,他还想好好享受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安宁时光,自然不可能去理会这些屁事。他自顾自的往他的院子走去,那是他儿时的院子,自从搬进梨香院后,他便很少住在那里了,不过他是不可能棕梨香院的,所以只能回自己的院子了。他的院子并不华贵不过空间却很大,两三间屋子,空空荡荡的,他笑着推开门,走了进去。可是让他感到无比欣喜的是,他的房间的书桌上正趴着一个熟悉的身影。他笑着走到那人身后,听见她低沉的憨声,贾瑜轻轻地敲敲她的脑袋,小丫头像是颇为生气一样,不耐烦的侧过了脑袋,想要看看是谁这么大胆,敢搅乱她的清梦。一下子,她就跳了起来,笑眯眯的走到贾瑜前面,然后就这么憨憨地笑着看着贾瑜也不说话。贾瑜弹了弹他的脑瓜崩,笑道:“小虫,你还没死呢?”小虫只是一脸愤怒地看着贾瑜,回道:“大爷,老爷可说过不许谈小虫的脑瓜子,不然到时候可就不聪明了。”贾瑜有些高兴,他本就对贾府没什么情分,这个长得并不漂亮相反还很丑的大丫头小虫却是他为数不多的朋友。没错,就是朋友,之前还在贾府的时候,便是由小虫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小虫很蠢,也很单纯,所以贾瑜会和她聊一些她听不懂的话语,每次她和贾瑜聊天的时候,小虫就会像刚刚那样,露出一脸傻笑。在这个贾府里,小虫似乎是个异类,她不是家生子,可是她却有一个干爷爷,就是贾瑜的家将,贾福,听贾代善说过小虫是贾福从大街上捡来的。不过,小虫却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可怜,她知道自己的身世,每次和贾瑜说这事的时候,嘴巴里总是要塞得满满的,后来小虫解释说,吃得饱饱的,也就不难过了。小虫和他就好像两个冬季雪夜里孤独寒冷的人一样,抱团取暖似乎成了一个十分合理的解释。两人似乎不像主子与奴婢,更像是家人,朋友。小虫不高兴了就不怎么理会贾瑜,例如现在,他不高兴贾瑜弹他脑袋,就自顾自的睡觉去了,不在理会贾瑜。很久之前,贾代善说过,小虫心思单纯,毫无心机,而贾瑜小小年纪便心思太重了,将小虫派来照顾贾瑜,这样才正好。大学之道,在于中庸,不进不退,不左不右,可进可退,可左可右,两个极端的人彼此中和才能活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