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再访不周
星辰归天之后,天庭气运又是一阵大涨,妖族众人自然高兴不已,将昊天和星辰之母视为天庭之友,热情了数倍。
不过,帝俊却带着怀疑的目光,暗中观察了昊天和星辰之母好久,背地里更是不知道掐算了多少遍。
如果不是每一次的结果都是星辰归天对妖族有大好处,对天庭是必须的,帝俊保不齐会怎么想。
可就算是这样,帝俊也没有丝毫放松警惕的意思,域外星海,星辰之力,对于他们这群先天大能而言,虽然不算什么,可也是一股庞大的力量,只看妖族拥有了星辰之力,实力能够增加好几成就知道。
况且,域外星海虽然因星辰之母而生,但事实上,域外星海并不是完全对对方所有,与其说域外星海是星辰之母孕育,不如说是天地接她之手,孕育出来的。
因此,广阔的域外星海,对星辰之母一样,存在着诸多的秘密以及众多的天材地宝。
结果这样一块地方,星辰之母就这么让出来了,虽然昊天说,星辰之母是想借助功德之力,成功突破,也博得了不少人的信任,但帝俊就是无法说服自己相信,才会一直暗中观察,想要找出其中的秘密。
对此,昊天也同样心中有数,不过他也没有去尝试说服帝俊打消疑虑。
作为日后的三界之主,昊天很明白帝俊的心思,主动去做些什么,帝俊只会更加怀疑,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好的,毕竟帝俊怎么也不可能知道,自己所谋划的,是巫妖大战终结之后的,斗姆元君之位吧。
就这样,在天庭之上热闹了上千年后,三千大能纷纷离去,昊天也和星辰之母一起远离了天庭,来到了不周山的所在。
相比较于几万年前,不周山如今要热闹的多了。
随着九重天阙出现,不周山上的威压也消散了不少。
昊天知道,这是因为不周山中盘古残留的意志,逐渐转化为天庭的位阶之力,日后更是成为了天条基础的缘故。
也正是因为这样,不周山的力量逐渐的消散,日后才会在共工的一撞之下,就此断裂。
如果是现在,别说是共工了,就算是十二祖巫全部撞上不周山,也未必能够将其撞断。
随着威压的消散,不周山上的生灵也多了起来,一座座先天阵法先天禁制也随之消散,大量的灵物开始出现,不周山也变得越发热闹起来。
昊天和星辰之母在不周山上一边四处寻找天才地宝,一边谈论道法,这一日,来到不周山上一座险峰奇崖之上。
但见山势巍巍,烟雾弥漫,常见灵兽往来奔走嬉戏,牡丹芍药灵芝异草争相开放,仙香扑鼻,瀑布飞溅,小溪潺潺,又有猿鸣虎啸,狮哄狼嚎,彩虹成桥,仙禽扑腾其上,紫霞连贯,奇峰突起,异石嶙峋,恰似晨曦饮朝露C一派洞天福地!
正走着,忽然两人一齐停住脚步,眼望前方。
却见前方不远处,淡淡的林叶中隐隐散出微弱的五彩霞光,更有七彩云霞缠绕其中。两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先天之物!”
言罢,急忙架起云光,就往那灵光所在之地赶去。
二人具是先天大能,速度自然不慢,很快,便来到一处山崖之下,只见七彩祥光笼罩下,一株灵根闪闪发光。
此灵根,形如龙,叶如凤,九曲回肠,轻灵自在,乃是一株先天葫芦藤,青藤万叶之下,悬挂着七个即将成熟的葫芦,闪烁灵光,吞吐灵气,各个都是先天之物。
“先天灵根,混元葫芦藤!!!”
昊天和星辰之母瞬间认出此物的来历,然后发现,此地除了这株混元葫芦藤之外,还站着三人。
为首的是一紫袍白眉皓发老者,两侧分别站着一金色镶边白袍威严无比的中年道人也一放荡不羁,剑眉入鬓的青年道人。
洪荒天地之中,能有如此组合的,除却三清之外,便无旁人了。
见状,昊天不敢怠慢,连忙收起惊讶,上前一步,打了个稽首:“原来是三清道兄,贫道有礼了。”
星辰之母自然也知道三清的大名,见状同样上前一步,打了个稽首,双眼不着痕迹的从那葫芦藤上划过,心中隐隐有些可惜,三清在此,这株先天灵根怕是与他们无缘了。
昊天反倒是心中大定,这混元葫芦藤和其他灵根不同,本源都在那七个葫芦之上,一旦成熟之后,便会就此枯萎,相当于是七件先天灵宝。
三清再怎么是盘古正宗,也不可能独得七件先天灵宝,而且还是七件顶尖先天灵宝。
过犹不及,强行收下,反而会有损三清气运。
果不其然,双方一番见礼之后,老子率先开口,看了那混元葫芦藤一眼,开口道:两位道友既来,便是与此灵根有缘,如今灵根成熟在即,不如一起等候片刻如何?“
“大善!“
昊天见状忙道。
随后,便于星辰之母在这山崖之中找了一处地方坐下,既不会离的太近,也不会离的太远。
就在五人默默等候之时,又有一些人来到了此处。
女娲伏羲两兄妹,帝俊太一两兄弟,镇元子和红云老祖这一对好基友,东王公西王母这一对好夫妻,以及感受到不周地脉变化的祖巫后土。
小小的山崖之中,一下子出现十四位先天大能,足足七方势力,也算是难得。
对此,昊天确实神色不动,对此早已心知肚明,上一世的时候,除了星辰之母之外,在这里的也是这些人。
唯一不同的是,当时的自己,是奉道祖之名,在最后关头才赶来的,取走其中一个葫芦之后,便返回了紫霄宫。
不知道这一次,哪位老爷是否有所安排。
想到这里,昊天下意识的抬头,朝着三十三天外,混沌虚空看去,仿佛想要从那平静的天空中,看出些什么一样。
不等昊天看出什么,众人之中,人数最多,到的也最早的三清又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