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闹中求静

里正胡大伯是个会做人的,先把村口骂人的小媳妇儿和她男人拎出来,给方家人道了歉。

方家自然不能同他们计较,里正这才说道,“没有你们一家带路,也不会有这些收获。你们家里说说,怎么分才好。”

方老汉就道,“大伙儿都是一个村里住着,帮个忙是应该的。

这次的银子,我们家里就不要了。

只不过,昨晚碰到狼群,实在太吓人,以后谁也别求上门,让我们再进山就行了。”

有村人也是害怕,应道,“大叔不说这个,我们也是不敢去了!

好家伙,昨晚那狼群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了,太吓人了。”

“是啊,什么也没有命重要啊。”

众人七嘴八舌,都是心有余悸。

里正又劝了方老汉几句,见他确实不愿分银子,心里倒是更满意了。

于是,他就对村人说,“你们方大叔可是够情义,你们都要领情,以后再让我听谁说方家不好,就给我滚出村子。

当啥,也不能当白眼狼!”

“是,我们都感激方大叔带我们发财呢。”

村人纷纷行礼道谢,方老汉憨厚笑着摆摆手。

里正主持分银子,自然公平。

一百两银子单独拿出三十两,发现灵芝和金银花的村人一人五两奖励,而发现山参的强子和大壮则是一人十两。

其余,按照人头,一人一份儿,差不多也有一两半银子了。

虽然又累又怕了一日夜,但银子拿到手里,人人都是欢喜。

起码够给家里媳妇儿孩子作身新衣,再买一条肉改善伙食了。

甚至节俭一些的人家,凑一凑也够一份聘礼娶媳妇儿。

村人很快就散了,随后就有懂事的人家,撵了家里妇人给方家送东西。

或者是十个鸡蛋,或者是一篮子干蘑菇,或者一篮子青菜的。

别管便宜贵贱,起码是份心意。

赵金莲都收了下来,待得送走村人,方圆儿已经在灶间忙活儿的差不多了。

如今家里不缺粮食,她可是不想再亏待自己的肚皮。

雪白的米饭蒸了两大盆,五花肉炖的土豆茄子,出锅儿时候用铲子怼碎,撒一把香菜碎,拌上米饭简直能撑破肚子。

十个鸡蛋也统统被她炒了韭菜,外加一个白菜炒木耳,凉拌野菜,四个菜就搞定了。

方家的午饭就麻利的摆上桌儿了。

方圆儿不耐烦总是盛饭,干脆把自己的饭碗换成了小陶盆儿。

惹得赵金莲一边吃,一边总是望向院外。

生怕来了村人看见,坏了闺女的名声。

方老二眼见妹妹几“碗”就消灭了一盆米饭,也是说道。

“爹,咱家的新院子要把围墙加高三尺。”

王氏赶紧应道,“这个好,别的不说,起码不用担心隔壁刘二婶儿趴墙头了。

也不知道她怎么就那么关心咱家,时不时就要偷看几眼!”

方圆儿自然知道,家里人这般打算都是为了她。

她不好意思的笑笑,埋头苦吃。

下午时候,方老二不能再耽误城里的活计,背了七八个红彤彤的大苹果,还有两双新鞋子就回城去了。

方玉在县学刚下课,同熟悉的友人们往外走。

听说二哥来了,他就赶紧找去后门口。

几个友人好奇,也跟去看个热闹。

结果,方玉拿了苹果,就分了友人们一人一个。

然后回去没走几步,又遇到了熟人。

正是孙裕兴,孙老大夫的孙儿。

方玉就把最后一个苹果给了他,算是感谢。

孙裕兴一向独来独往,居然当真接了果子就走,倒是让友人们惊奇。

方玉也没有多说,心里惦记家里如何,盼着下一个休沐日赶紧到来。

这般盼来盼去,七八日过去了,好不容易放了假,他就赶紧拾掇东西往家走。

不想出门就碰到赶着牛车的方老大,方玉欢喜。

“大哥,你怎么来接我了?”

方老大憨厚,也没瞒着弟弟,就道,“家里粮食不多了,爹让我进城买点儿,顺路来接你。”

方玉惊讶,忍不住问道,“那么多都吃完了?”

方老大苦笑点头,“回家说吧。”

两人到家时候,正好刚摆好饭桌儿,难得方老二也是结束了差事回家来。

方玉扫了一眼桌上满满两箩筐的白馒头,一大陶盆白菜豆腐炖粉条,一大陶盆的辣椒炒土豆片。

虽然都是平常菜色,但这分量确实…有些扎眼了。

但其余人都是习惯了,坐下就开始吃了起来。

赵金莲招呼儿子,“老三快吃,你妹妹手艺特别好。

如今我和你嫂子们都被嫌弃了,灶间都交给你妹妹折腾饿呢!”

刘氏和王氏妯娌两个,一个喂孩子,一个往男人碗里夹菜,都是笑呵呵。

“是啊,我们有个勤快的小姑子,村里人听说都是羡慕的红眼睛呢。”

方圆儿给三哥盛了菜,拿了馒头,一边吃着一边含糊应道。

“村里人盯着,还是不方便。

否则买头猪杀了,我给你们坐一桌儿杀猪菜,保管香的吞舌头。”

众人都是笑,一时吃完,饭桌照旧是空空被撤下。

刘氏和王氏去刷洗,方玉就拉了爹娘兄妹们坐在廊檐下商量。

“爹,住在村里确实人多眼杂,我们家的新院子不如寻个清静地方吧。

到时候避开人眼,想做些什么也方便。”

方圆儿知道这方便俩字大半在指她,就红了脸,略略有些愧疚。

虽然她开了金手指,家里得了不少银子,但也同样带来不少麻烦。

这几日,她也琢磨了很多次,这会儿趁机就提了出来。

“爹,娘,你们也都尝过我的手艺了。

虽然不如城里酒楼大厨,但做个农家菜还不错。

不如我们家里把新院子建在西山脚下吧,那里清静,离着官路也不远。

到时候开个食肆,卖水饺给路人,生意肯定好。”

“开食肆?不行不行!”

方老汉第一个把脑袋要成了拨浪鼓。

“你三哥还要考学呢,万一被划成商户,他的前程就完了!”

方圆儿听得惊讶,她还真不知道有这样的规矩。

“那前几日来的孙老大夫,他孙儿不是也在县学读书吗?”

方玉倒是没恼了妹妹,耐心替她解惑。

“药铺是挂在孙学兄母亲的名下,朝廷虽然有规定,商户之子不可入仕。

但大家族不可能没有产业,所以就有了这般变通之法。”

方圆儿举一反三,就道,“那咱家也可以把食肆挂在娘的名下啊。”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