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孙老头来访
对此,李蛮也只能点了点头,其实从李世民开始,就开始着重提拔寒门官员,但是这无论是精力还是花费都太大了啊!
李蛮承受不起这个代价,李航也是无能为力,但是对于这个,李航倒是自信的笑了笑。
“其实臣有心普及教育!”
“普及教育!”李蛮惊讶的看向了李航,很快却叫了一声,扭头拍了拍杨玉环的手,“爱妃这是累了?”
杨玉环赶紧行礼,“臣妾该死,还请陛下恕罪。”
“无妨,爱卿你继续说,如何普及教育?”李蛮是彻底的来了性质了。
李航微微一笑,“无他,两点,其一,改进印刷术!”
唐朝之前的印刷,都是靠的整版整版的,比如要印刷一本论语,就得先刻好论语的模板,然后再整版的印刷下来,耗时耗力的结果就是一本书的价格高到普通人只能仰望!
故此,活字印刷术能成为四大发明之一,是因为他改变了印刷的模式,降低了书籍等物的成本,更是能很方便的提高效率,这都是很关键的东西。
说着,李航开始替李蛮科普所谓的活字印刷,所用的,不过是厨房里的几个萝卜,稍微演示一下,李蛮也觉得非常的感兴趣,再问了问常规印刷的情况,顿时就知道了这一点的好处。
“其二,从上而下,开设学校。”
这一点,就是李航已经做了的事情,汝阴九龙山的大唐学院,已经成为了汝阴标志性的存在,李蛮听着李航的想法,从上而下的一些流程,忍不住连连点头。
但有的事情,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了,李蛮听了李航的话,却是忍不住摇了摇头,“若是按照爱卿的想法,自然是好的,但是那些氏族,能眼睁睁的看着爱卿的计划如此实施下去么?“
李航顿时拱手,“陛下,这便是臣向陛下请求的第三件事,恳请陛下准许微臣返回汝阴,只有汝阴成了,大唐才有成的希望,有一个汝阴,就有机会出现别的汝阴!”
李蛮深吸了口气,沉默了好一会,“可是爱卿身为尚书令,想要离开朝堂,就是朕答应了,朝中白官也不会答应的吧。”
李航叹了口气,其实离开长安才是他最想要的,他已经不愿留在长安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杨国忠不会答应,现在李蛮也不打算放人,他真的害怕哪天安禄山一时兴起起兵造反了,自己要跟着李蛮一同去逃难。
“陛下,还请恕臣隐瞒,其实臣早在入狱之前已经安排下去了,就算臣无法回汝阴,还请陛下放臣一段假期,也让臣回去给汝阴百姓解释一下,不然微臣可真就成了汝阴的罪人了!”
这个李蛮也知道是无法阻拦的,微微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下来。
李航出宫的时候,整个人都松了口气,回汝阴也不是毫无目的的,一个就是李航所说的了,要回去普及一下教育的问题,至少首先要做到整个汝阴没有氏族才行!
其次,就是赵纯的事情,这个家伙弄出了掷弹筒,但是杂交方面自然是没有什么进展的,而一旦打仗,没有大量的粮食自然是不行的,李航想的很仔细了,那便是去寻外来物种!
说起粮食,不得不说的就是土豆和玉米了,李航是没办法亲力亲为,他也没有什么金手指凭空制造出来,所以他能做的便是利用一些商人。
李航心中不过是有个粗步的想法,具体的要回到汝阴和周正马布里等人商量一下,毕竟马布里他们还是在汝阴的,李航间谍的总部据李二明的说法也是在汝阴,回去也是一定的。
轿子回到了李府,沿路李航倒是一直在沉思,没有和老瞎子说些什么,到了家,李航就看见了等在外面的一些下人,李二明正在和他们说话,看见轿子,李二明是第一个走上来的,脸上带着压制不住的喜悦。
“孙老头给你送媳妇来了?”李航也有点开心,毕竟李二明算得上自家兄弟了,终身大事安排好了李航能不开心么?
李二明连连点头,“公子所料不差,孙老头果真带着桃红来了,说是感谢公子前段日子的帮助!”
“他倒是个有心的,就是有些糊涂了,这会人呢?”
“在书房等着公子呢!”李二明嘿嘿笑着。
见人自然是不着急的,李航先回去换了衣服,这才慢慢悠悠的走向了书房,推开门,孙老头果然坐在了里面,正眯着眼睛看着书,见到李航来了这才放了下来。
“什么风把您老吹过来了?”李航在自己家自然是要多自在便有多自在了。
孙老头叹了口气,眯着眼睛打量着李航,旋即连连摇头。
“什么时候牢里的伙食这么好了,你从牢里出来还胖了一圈?”
李航哈哈大笑,“出门在外,全凭一张嘴,能说会道,在哪里都吃不了亏啊,说吧,你是找我有事还是别的?又或者,只是专程来给我家弟弟送丫鬟的,我可告诉你,你家丫鬟有福了,过些日子,我那弟弟我会相办法给他弄个出身,说不得你那丫鬟还能赚个诰命!”
孙老头顿时摇了摇头,接过了李航递过去的茶水,先沉默的喝了一口,好半天才看向李航。
“李航,你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两只眼睛一张嘴,普普通通一个人!”李航微微的笑着。
孙老头却是摇了摇头,“你可不普通啊,普通的人我都见过,唯独没见过你这一号!”
“说你是忠臣吧,你也算得上,无论是对待杨国忠还是那些氏族,抑或是处理百姓的手段,你都算得上一个有能力而且忠心大唐的人。”
李航也点了点头,这一点他自然是不会否认的。
“但是说你是奸臣,你也能排得上号,毕竟,你从汝阴来到长安,能进入朝堂,杨国忠是出了大力的,正因为如此,我是越来越看不懂你了,一面和何旺孔方之流保持关系,一面又向着杨国忠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