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结局(一)

在五代十国这段历史中,拦路的人一般都没有好果子吃,更可悲的是,时溥拦截的对象是朱温。

朱温与李克用不同。

你得罪了李克用,然后赔个不是,喊一声大哥,他还能罩着你。得罪了朱温那就不一样了,他会很认真地,一笔一划地教你“死”字是怎么写的。

朱温要对时溥用兵了,他一如既往地派出了自己的头号大将朱珍,和朱珍一起出征的还有另外一个人,他叫李唐宾。

李唐宾是什么人呢?如果给朱温手下的大将们排个位次的话,像是之后鼎鼎大名的葛从周啦,庞师古啦,张归厚、张归霸兄弟啦,霍存啦,杨师厚啦,这些人都只能排到第二梯队里去,而第一梯队里只有两个人,那就是朱珍和李唐宾。

朱珍和李唐宾两个人各有千秋,李唐宾冲锋陷阵第一,这方面他超过朱珍;而朱珍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很全面,他懂得征兵和练兵,还擅长选将与用将,而像运筹帷幄、战场拼杀这些技能他也都比较精通。

所以说朱珍是全才,李唐宾是专才。

这两个人像黄金搭档一样,在战场上配合得天衣无缝,为朱温的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对于领导来说,专才往往用着比较放心,因为他有短板,比较容易控制,而全才却要小心提防,因为他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对自己来说如虎添翼,用不好的话,也许自己就要被对方取而代之了。

而作为领导者的朱温是个多疑的人,他最擅长的一项技能就是驭人之术。

朱温的手下将才济济,这些名将们离不开朱温,因为朱温可以带着他们一路飞升,不断突破到人生的新高度。

而朱珍不是将才,他是个帅才,朱温的事业很大部分都是由朱珍开拓的,朱温可能离不开朱珍,但朱珍离开朱温后照样活得潇洒。

这就让朱温很蛋疼了,他对朱珍很不放心。在事业起步的时候,朱温恨不能手下的人都有朱珍的才能,但随着事业渐渐做大,朱温开始感觉朱珍有些碍手碍脚了。

这些微妙的变化对朱珍来说很不利。

而朱珍恰恰又在敏感的时间点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具体的事情是这样的。

在之前攻打郓州朱宣的时候,朱珍突然很想念自己的老婆孩子,所以就把自己的家人从汴州接到了军中。

朱珍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所以没有向朱温汇报。

但朱温认为这是一件大事,他有自己的想法:把武将的家人留在汴州是一种福利,同时也是一种牵制,毕竟老婆孩子在自己手里攥着,武将们也不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

可现在你朱珍把一大家子都接到军中去了,这是打的哪门子主意?难道你想造反不成!

朱温感到很焦虑,所以他给同样身在前线的李唐宾下了一道密令,让他监视朱珍。

李唐宾擅长冲锋陷阵,却不擅长做监视别人的勾当,而朱珍又不是傻子,很快察觉到了蛛丝马迹。

朱珍很不安,他叫李唐宾过来吃饭,想要通过推杯换盏的机会探一探对方的口风。

但李唐宾疑心生暗鬼,以为朱珍想要借吃饭的机会杀掉自己,所以饭也不吃了,兵也不带了,连夜跑回汴州去向朱温汇报。

朱珍一看李唐宾跑了,心想这回完蛋了,李唐宾这兔崽子跑到老大身边一阵聒噪,还有自己什么好果子吃?

朱温这位老大的脾气朱珍是十分了解的,对方杀起人来可不管你是谁,别到时候连个申辩的机会都没有,脑袋就被人给摘去了。

想通了这一节,朱珍二话不说,骑上马就去追李唐宾。

于是出现了下面的一个惊人的场景:

前线军队的一、二把手都不管军队的死活了,他们以汴州为目的地,展开了一场你追我赶的赛马活动,两人先后赶回汴州,出现在朱温面前。

李唐宾先到,朱温一拍大腿,心想这回完了,朱珍可能真的反了!

朱珍随后赶到,朱温老脸一红,心想这可怎么办,我怀疑人家朱珍造反,结果人家回来讨公道了,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朱温的办法是打死也不承认派人监视朱珍的事情,他把责任全都推到李唐宾身上,然后作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说道:

“你们两个是我的左肩右膀,怎么能够在打仗的关键时候闹矛盾呢?现在打仗要紧,我也不责罚你们脱岗的事情了,赶快都给我滚回前线去,别在我这里碍眼!”

然后,脸皮没有朱温厚的朱珍就带着李唐宾回前线了。

这件事虽然表面上平息了,但却在朱珍与李唐宾之间埋了一颗雷,两人之间的关系瞬间降至了冰点。

在今后的日子里两人都开始看对方不顺眼,朱珍认为李唐宾背后捅刀子,不仗义。李唐宾感觉朱珍给自己穿小鞋,很憋屈。然后两人开始冷战。

这样的局面是朱温喜闻乐见的,有了李唐宾制衡朱珍,朱温感觉放心不少,所以他继续维持着朱、李二将的搭档配置,并希望二人能够在斗争中求团结,为自己开辟出一片大大的江山来。

然而,朱温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情势在汴州兵征讨时溥的时候急转直下——朱珍把李唐宾给杀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