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二月二

吕阳和城隍爷屡次显灵为民排忧解难,民间搞起了祭祀土地爷和城隍爷的各式各样的活动。这天二月初二民间更是热闹的不得了,二月二这一天有着太多的说法。

最早关于土地爷的传说是,西周时一个大官的家仆叫张福德,生于二月初二,由于这个大官到远方为官去了,张福德带着主人家的小女儿去寻父。不料中途遇到暴风雪,他怕孝冻坏,就脱下了自己的衣服给她护体了身体,因而冻死在路上。

张福德临终时,百姓们看见空中出现“南天门大仙福德正神”九个字,所以人们就以“忠仆”来称赞他。那个官员念其忠诚,建庙奉祀后据说有求必应,被人们当成土地神来祭祀。周武王感动之余说:“似此之心可谓大夫也”,故土地公有戴宰相帽的塑像。从此以后民间认为所有的土地爷都是二月二出生的,就把这一天当作土地爷的诞辰来进行祭祀活动。

二月二还有一个说法就是“龙抬头”,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时令。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阴历二月以后,傍晚时“龙角星就会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所以叫作“龙抬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雨”,龙抬头意味着兴云布雨,而天地交泰、万物开始生长运作。这一天理发的人比较多,叫做剃龙头,人们期盼着这一天理发,这一年能遇上好运。

在中国北方有的地区二月二有炒大豆和玉米的习俗,现在的人们只知道二月二要吃炒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炒豆。相传很久以前不知什么原因人间的所作所惹怒了令玉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下雨。但有一条龙不忍百姓受苦,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这条龙罚下界来,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逆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殿,除非金豆能开花。”人们知道这件事后,为了拯救这条龙,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黄豆时,恍然大悟,这黄豆不就像金豆吗?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炒豆子,并在玉帝的灵位前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玉帝一看这也勉强算是金豆开花吧,只好召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俗,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炒黄豆,不许妇女们做针线活,怕针刺伤了龙眼。

吕阳这天心情不错,叫上司明智与王勇要出去玩玩,说是与民同乐。吕阳一行人来到并州的土地庙附近,看到这人山人海的,这里正在举办庙会。这个庙是上个月刚刚建成的,是平州民间自发损资建成的,由当地的街道办事处管理,庙会的规模不小,以往每月逢三有庙会,以商业活动为主。今天是初二,现代的人也不顾忌那么多讲究了,可能是想到这一天是土地爷的诞辰吧,由民间自发组织举办了这场庙会,庙会为期两天,初二和初三。众多的商贩货摊和文艺演出遍布庙的四周,叫卖声,还价声,一片喧闹。

有一支人数众多的高跷队伍在正在表演,队伍前头一个人装扮成土地爷左摇右晃地在走着,手拿拐杖、胡子老长、笑呵呵的,两侧各有一随从文吏。两侧的百姓对着他高兴地叫着,跳着,纷纷摆上果品及三牲祭品。吕阳一伙人高兴的合不拢嘴,吕阳看了看随从,发现那个向百姓要杯子的小吏也跟着来了,对着他说:“看到了吗?这就是口碑!”吴超一听赶忙捂着屁股,离的他远远的,一伙人哈哈笑了起来。

吕阳一伙人跟着百姓游玩了一会,吕阳说:“咱们到阳间的土地庙去看看吧。”到了土地庙前看到这庙修的非常结实,木门朱漆、红墙绿瓦。从庙的主体看属典型的明代风格,据说是一位研究明史的学者指导施工的、两进院落两侧设有厢房、由青砖铺地。善男信女们成群结队的进进出出,庙里香火旺盛,殿前一个铜铸香炉有两米多高,一米长拇指粗的香一根接一根地被人插在上面,很快炉内插不下了,不知道是谁想到的主意,把别人的香拔了下来插上了自己的,后来者亦是如此。殿前满地都是香火了,庙祝看看了也感到无能为力,总不能阻止人家上香吧。

一位学者模样的人手拿相机走了进来,看到民众如此情景愤慨地说道:“想不到封建迷信这么快就死灰复燃了,愚昧啊,愚昧!”吕阳手下的人听了以后就要上前教训他,吕阳摆了摆手道:“随他去吧,大千世界,有阴有阳,有正有反,这也是正常的。”

不过那个人的话被香客们听到了,接着就跟他理论起来,后来就吵了起来了,人越聚越多。有一个大学生对他直斥道:“这不是封建迷信,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百姓们正常的民俗文化生活,你个榆木脑袋懂什么?”那个学者生气地说:“对着泥胎神像又是捐钱又是顶礼膜拜的不是封建迷信是什么?”又有几个人加入了斥责他的行列。场面越来越乱,其中有几个年轻人鬼鬼祟祟的在那里推波助澜,后来发展到动手了。很快那位学者被人压在了地上,一个年轻人趁乱抢了学者的相机和钱包。吕阳早就看出这几个年轻人是不务正业的混混了,吩咐手下跟着他们。

混乱的人群被及时赶到的执勤人员制止了,然后学者和几个香客被带走了。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吕阳进了土地庙大殿,看到一尊高大的土地爷神像座落在中间,头戴宰相帽,鹤发童颜的嘴巴下挂着花白的胡子,手持拐杖,身有的牌位上写着“福德正神”四个镏金大字。

吕阳心想,这样的建筑有些越制了,土地爷本应坐在离地最近的地方,一般的土地庙不过两米至三米高,都很狭小。最小的土地庙有得是在大树下弄四个石头片堆成的,这尊土地爷神像两旁还配祀着文武判官,看来老百姓建造这座庙是非常用心啊。看到功德箱里不断地有人塞钱,并且以大票居多,捐款数客较多的在庙祝那里登记姓名,以便刻碑彰显其功德。吕阳等人不免有些感触,看来自己这一阵子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虽然自己不是张福德,虽然他的生日不是二月初二而是二月初八,但他知道这是老百姓对他的一片赤诚之心。今后惟有更加努力地为民造福才能对得起这座庙宇。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在自己治下的这片土地上,消灭一切歪风邪气,以及妖魔鬼怪,做到天清地宁,人民安居乐业,人人得享福报,晚年看着子孙绕膝而乐。这需要教化太多太多的迷途之人,难度大的可想而知。但是能度一个人算一个人吧。毕竟如今这个时代,物欲横流、是非黑白已经不分了。吕阳又看了看其它设施,觉得这个土地庙的造价不下百万,特别是这片地就不好征,也不知道组织者是怎么征下来的。

这时又进来三个人,一个小女孩和她父母,吕阳起来了,这是那晚从陈霸兴那伙人手里救下的那个小女孩。庙祝上前递上三柱香,小女孩接过来,在烛火上点着,用左手挨柱插上后。三个人齐齐的跪下重重地磕了三个头,小女孩对着神像感动地说:“感谢您的救命之恩,我愿终生供奉您老人家,不忘您的大恩大德。”她的爸爸和妈妈也感激地说了一些感谢的话。她爸爸站起后走到殿门口的桌子前,桌子上有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我为土地爷增砖添瓦”。

一个登记员站起身来双手抱着拱了拱算是见了礼,她爸爸掏出来一万块钱。刚要交给管理人员,却又拿了回去,回头交给了小女孩,对她说:“这个功德费还是由你来捐比较合适,毕竟是土地爷救了你。”小女孩点了点头,郑重地递给登记员说这是我捐的功德费,请您收下。登记员一看这么多钱,有些吃惊,不敢确定地问道:“你捐这么多钱?”小女孩说:“这点钱也报答不了土地爷的恩情,算是我的一份心意吧!”登记员不知道土地爷对她有什么恩情,当然不明白她的心意。登记员说:“请留下你的姓名吧,我们要把你的名字刻在碑上。”小女孩说:“不用把我的名字刻上去,这样会亵渎了土地爷对我的恩情。”登记员吃惊地说:“他们捐一百元都留下名字了,你怎么不留下名字呢?这样是不是有点亏了?”小女孩说:“我心里记得土地爷的恩情终生不忘,土地爷也会记得我的,所以留不留名不重要。”登记员看她一再坚持也就不再强求了。

吕阳对身后随从问道:“那天是谁出手救得她啊?”一个小差役站了出来回答道:“老爷,是小的我王三,还有一个城隍庙的兄弟叫刘冬。”吕阳说:“你们做的很好,我可是跟着你们沾光了,呵呵!”那小差役激动地说:“不敢,我只是按您的吩咐做的,这都是您的功劳啊。”吕阳拍了拍他笑了笑。小女孩一家三口走出殿门后,又回头看了看土地爷的神像,小女孩的爸爸说:“可惜是泥胎不是真身,如果能见到真身该多好啊!”吕阳听到后想了想,毕竟仙凡有别,如非特殊情况不可相见。吕阳说:“老司你去告诉他们心里有土地爷就行了,告诉他们不要这么破费了,这样不好。”

司明智出去后化作一个老道士迎面向那一家三口走了过来,司明智对女孩说:“请问您是土地爷和城隍爷救下的那个女孩子吗?”那个女孩说:“是的,请问您有什么事情吗?叔叔。”小女孩的爸爸警惕地问:“请问您怎么称呼?”司明智说:“如果我说我是土地庙的您信吗?”一家三口人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土地庙,她爸爸说:“我当然信了,您是这里聘来的道士吧,您有什么事吗?”

司明智笑了笑,说道:“土地爷让我告诉你们,你们有这份心就可以了,不要太破费了,另外请你们告诉世人,不必购买那么昂贵的长香,一根一般的细香就可以了表达自己的心意了,没必要那么浪费的。”小女孩的妈妈说:“请问不是神仙都喜欢人们给他们烧大香吗?不是越多越好吗?”司明智说:“我是土地庙的三司总管,可以说就是你们塑的那个文判官,呵呵!信士给神仙上香不是越多越好,一柱清香神仙们就知道你们的心意了。至于你们所说的烧的越大越好越多越好则是有人杜撰罢了,他们卖的香越多挣的钱越多嘛!以后告诉世人可不要上当。况且现在有些庙里卖香的摊点都是承包出去的,他们为了追求利润,所以说他们的话不足为信。”小女孩一家人听了以后好像明白了,小女孩又问:“我以后给土地爷上香如何上呢,是点一柱?三柱?还是九柱呢?”司明智说:“这个问题问的好,一般平常日子给神仙上香一柱即可,不可上。初一,十五,或神仙诞辰呢可以上三柱,如果遇到紧急的大事需要神仙帮忙的话,可以上九柱。平时千万不要上九柱,不然你没事求神仙,神仙看你上了九柱香火急火燎的来了,你不是折腾神仙吗?呵呵。”

小女孩一家人看到他这么随和,也幽默也跟着笑了起来。司明智说:“好了,土地爷已经接受你们的心意了,另外告诉你们那天晚上救孩子的是土地爷手下的神将叫王三还有一个城隍庙的刘冬,这下你们明白了吧,我该告辞了!再会!”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