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挑粮进城
第二天,在别的村无所事事,盼着天气赶紧冷下来,盼着快过完年,好种下一茬庄稼的时候,王家村正在上演一场丰收的景象。
五十亩地,一亩平均产量七百斤,除去租地的时候承诺给租户的二百斤,还有粮税一百斤,程央央一亩地能有四百斤的收获。
王大飞他们帮忙用古老的办法帮谷子脱粒,程央央买了不少麻袋,装在袋子里,一袋一袋的扛到她的破茅草屋里。
那些之前愿意把地租给她种的人,现在分到了两百斤粮食,他们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年过年一定是好过的一年!
“三奶奶,大飞哥他们给您送粮食来了”,程央央背了筐小的,进门就朝陈三娘喊。
陈三娘知道今天会分粮食,她早就准备好了家里的竹筐放在堂屋里,等着了。
“三奶奶,咱们当着您的面再称一次吧”,虽然她在地里称过,但为了让陈三娘放心,还得再称一次。
“哎哟,不用了不用了,老婆子信得过你”,陈三娘佝偻着身子,让王大飞他们直接把粮食倒在筐里。
“三奶奶,您放心,程丫头给您的粮食只有多的没有少的”,王大飞玩笑的说,但他说的绝对是事实。
说来他也后悔啊,后悔自己当初没把地租给程央央,他总以为自己能干,却没想到这个小丫头更能干,他应该早点相信她的。
给陈三娘分完粮食,程央央又继续跟王大飞他们去下一家。
轮到王小山家的时候,程央央才意识到,她已经有两个多月没进他家门了,明明之前还有事儿没事的进他家门呢。
这小子,不就是她说了不会嫁给他嘛,至于嘛,到现在都不理她。
站在院子门口,程央央就看到王小山坐在门槛上编竹筐,低着头,恢复以前沉闷的样子,也不和村里人来往。
“还没死呢”,程央央推开门直接进去,给王大飞他们把门开开。
王小山听到声音是程央央的声音,他心中一喜,抬头看到她和她身后的王大飞等人,他的心又有些许失落。
“你来干啥!”他嘴硬的说。
“我?我当然是来给你送吃的了,怕你饿死”。
“程丫头,你咋说话呢!”王大树老实,没听出她话里的玩笑。
“大树哥,程丫头这是在说玩笑话呢,她啊,是惦记小山呢!”王大飞挑着担子进门,加入他们的聊天。
“谁惦记他了,我就是来给他分粮食的”。
程央央不承认,她和王大飞他们把粮食丢在王小山家的堂屋,出来的时候,她站在王小山身边,问他,“怎么样,你家的地明年是自己种还是继续租给我?”
王小山听了,他停下手里的活儿,说实话,他早就想开了,只是一直拉不下面儿去找程央央,现在有了台阶,他自然照着下了。
“有人帮着种地,还能白拿这么多粮食,我为啥还要自己种,你拿去好了”。
瞧他嘴硬的样子,这是报上次她拒绝他的仇啊,这算和解了吧?
“谢啦!”不过愿意把地租给她,她也不嫌多。
该分的粮食已经分了,交粮税的粮食程央央也已经分好了,看着村口堆了一座小山似的粮食,痛心啊!
不过她家里的粮食,比这多多了,她的茅草屋堆不下,都堆到外面的菜地了,虽然俗话说“家里有粮,心中不慌”,但这些粮食她并不打算留。
她想趁着明天去城里交粮税的时候,打听打听现在粮食的价钱,这几天她在地里也听到村民们谈论了,在过年前后的这段时间,南岄到处都缺粮食,粮食的价钱也比稻子刚熟那会儿高。
所以,她打算卖掉大部分粮食,留下一些当做来年的种子和自己吃。
第二天一大早,村里年轻强壮的男人们就都集合在村口,他们今儿是要帮程央央挑粮食到城里交的。
程央央也和他们一样,一大早就来了,看着村口的六十多个人,她不禁感叹,什么时候她能买几辆马车或者牛车啊,每次进城都是人工加双腿,实在太落后了!
“今天要辛苦大家了,回来我给大家每人买两斤猪肉!”程央央向他们承诺,小手一挥,众人便挑着担子一起出发了。
这么多人挑着担子,脚步声都比平时的大,也许是昨天很多人拿了工钱又分了粮食,他们一路上有说有笑的,一点儿都不嫌累。
在路过别的村时,其他村里的人远远的就看到有一群人挑着东西路过,都好奇的围到村口的路边去看,看到他们挑的是大米,他们都惊了。
“大兄弟,这是谁家啊,咋现在还有恁多粮食卖啊?”有人好奇的问。
“小哥,俺们是王家村的,这些粮食是昨儿刚收的,今儿要挑到城里交公粮呢!”王大树的干劲一点不输给村里的年轻人,他走在前头,顺便和路人打招呼。
“啥?”路人以为自己听错了,“交公粮?大兄弟你糊涂了吧,这时候交啥公粮啊!”
“没糊涂,这是俺们村程家的丫头种的晚稻,昨儿刚收的”。
“晚稻?”路人疑惑,他们可没听说过啥叫晚稻,而且,也没听说王家村这么晚还有人种地啊。
毫不意外的,程央央这个进城的队伍每路过一个村,都要跟他们解释一下这是在干嘛,而信的人,少之又少。
因为挑着这么重的担子不好爬山,所以他们选择绕山脚的路去城里,绕山脚,那必定经过严家村。
这个时候的严家村也和别的村一样,粮少人瘦的等着来年种地收成,他们闲在村口,打打闹闹的声音在山脚都能听到。
“来,快踢给俺,俺要把它踢到水里去!”
严家村传来嬉闹的声音,好像又在踢那个用竹子编的大球,程央央没有在意他们嬉闹的声音,只是下意识的望向村口的木桩,看到木桩上没绑人才放心。
“快看,那儿怎么那么多人!”坐在村口闲聊的人发现了山脚那一群挑着担子的人,他们好奇的起身走去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