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小说 > 新顺1730

第二十五章 前朝旧事今日师

刘盛心中奇怪,也不敢耽搁。

正好为了迎圣旨,穿的就是官服,赶忙叫人备车,准备入宫。

刘盛走的匆忙,把刘钰晾在了那,府里顿时炸开了锅。

三公子今做了件大事,京城震动,陛下还有赏赐。

三公子以次子的身份,被封为一般只有袭爵嫡长子才封的勋卫。

国公接了圣旨,就入宫了。

这三件事连在一起,国公府里立刻炸开了,一时间谣言四起,各种猜测。

难不成,这是要让三公子袭爵?

刘盛一走,单余下个刘钰,就像是被人放在石头上曝晒的咸鱼,不知所措。

府里的人好听书、看话本,想的难免浪漫。

刘钰脑子却是清醒,自己就在宫里了几句话,还不至于就因为这几句话,就能乱了封建礼法,让自己袭爵。

这纯属做梦。除非自己是皇帝的私生子……

圣旨的不明不白,去边疆军前效力,这是什么意思?

估计父亲现在入宫,也是为了这件事。

想着这件事在父亲回来之前,肯定会闹得鸡犬不宁,难大哥大嫂会怎么想。

自己怕是招架不住,思来想去,索性去了后院,躲进了母亲的屋子里。

“阿弥陀佛,我的儿,这回倒是长了心了。知道当娘的担心,事才了了,竟是知道赶紧来我这里看看了。”

一如平日里的亲切,刘钰的母亲招呼他坐过去。

听母亲这么一,刘钰有点不好意思。

自己是个没心没肺的,要不是为了躲一躲哥哥嫂子们的打听,躲一躲府里面乱七八糟的谣言,只会觉得母亲在后堂啥事都知道,根本不用专门再去看看……

坐到了母亲身边,母亲笑着夸道:“前面的事,我都听了。年纪,陛下就有赏赐,还选为了勋卫。咱们这仲秋家宴,倒是要好好热闹一番。倒是你,日后可要长点心。你胡闹一番,哪里知道我们当父母的,吓得半死?”

刘钰也不作伪,摇头笑道:“儿子错了,只此一事,下不为例。儿子此番来,既是为了看看母亲,免得母亲担忧;也是为了躲一躲那些闲言碎语。父亲了,过几日就将西边几间屋子收拾出来,砌一面墙,再给开个门。可如今父亲匆匆入宫,只怕府里闹腾起来。”

男主外、女主内。

这家里的事,刘钰的母亲自是门清,哼哼一笑道:“如今你父亲还在,家里的事还是我管着,哪里闹腾的起来?你既是想多清净,躲在这里自然清净。这都是些事,钰儿,倒是有一件事,我需得和你仔细。”

“母亲请讲。”

“今在宫里,你到底了什么?怎么就选为勋卫了?”

将宫里发生的事一一了一遍,母亲皱着眉听完,思索着刚才圣旨的内容,眉头更紧。

刘钰见母亲皱眉苦思,问道:“母亲可是觉得有什么不对?”

“嗯……”

母亲抬起头,细细打量了一番刘钰,悠然道:“倒也没什么不对。你舅舅袭爵之前,也是先去军中历练了数年。那年和准噶尔大战,当年的旧贵世兵家里,死了不少人。我那时候还,就记得内城里数百家挂孝的,我父母也是日日担忧。”

“但终于没事,为勋贵者,若不知兵,要之何用?如今你舅舅出镇西南,陛下亦是因为你舅舅昔年历练过的缘故。”

“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兴替之事,既是社稷,亦是家族。陛下选你为勋卫,又让你去边疆军中效力,这事我倒响起个典故。所以皱眉,非是觉得有什么不对,而是想到那个典故,不免担忧。”

之前刘钰觉得母亲和村里老大妈差不多,屋子里儒、道、耶、释四家的画卷和谐地挂在一起,起话来也是个标准的中年母亲的精气神。

哪曾想母亲竟然还有这样的觉悟,更不明白母亲所谓的典故是什么。

“钰儿,你你在齐国公那,写了一本《西洋诸国略考》是吧?”

“是。”

“你起这个,我就想起来前明的一件事。前明万历年间,临淮侯李言恭和他儿子李宗城也写过一本书,蕉日本国考》。”

万历、日本,这两件事连在一起,刘钰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万历援朝之战,心下一动,不由问道:“这是在日本国关白作乱之前?之后?”

“之前。”

刘钰若有所悟,又问道:“这临淮侯……是哪一家的?前明开国所封?”

“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封曹国公。他儿子李景隆,靖难之战里你应知他的故事。之后削爵,到嘉靖年间,李家又封了个临淮侯。恰逢日本国关白作乱,侵朝鲜。”

“万历欲封日本国关白为日本国王以安抚,知此事不比册封别处,需选勋臣武将前去,以免日本恐吓。敲,李宗城、李言恭写过《日本国考》,世人皆言:朝中最知日本者,非临淮侯也。”

到这,刘钰已经学会了抢答,愕然道:“于是,李言恭之子李宗城,为勋卫,使日本?”

母亲点点头,又摇摇头。

“此事另有法。当时日本国关白作乱,李宗城大喜,以为他终有用武之地,曾言:借此事,复先世曹国公故封。李宗城以勋卫身份出使日本,倒也是李言恭在背后操作,弄得满朝皆知李宗城通晓日本事。和你倒是不同,你父亲可没有到处宣扬你刘钰通晓西洋事。”

罢,伸出手指轻点了一下刘钰的鼻子,宠溺道:“反倒是你,自作主张,四处宣扬。更是闹得我这当娘的,生生担心了大半。”

宠溺之后,神色渐渐严肃。

“以史为鉴,当知陛下心意了。既已听到了这里,后面的事不妨也听听。李宗城欲借此事复祖先曹国公的封爵,胸怀远大、志得意满,临出行之时也是抱着张博望、班定远之心。”

“人人都想当张博望、班定远,却未必人人都如张博望、班定远那样大胆。李宗城到了釜山,见日本兵将残暴,便逃了,乃至于留下了‘贻笑远人’之语。”

“凡名留青史之辈,必有胆大过人之处。寻常人看书,多有文祥之志。事到临头,才知道自己不过钱谦益之流。”

“若我没猜错,此番陛下擢你为勋卫,又使你军前效力。虽未明,必与罗刹国有关。我虽在家里,却也知道齐国公要接待罗刹使团事,你又写了《西洋诸国略考》,此照前明李宗城旧事。”

到这里,刘钰也是恍然大悟,这应该对得上了。

自己对于前朝旧事所知不多,略知其概,但一些细节事上,就差得太远。

只是母亲的话,实在让刘钰出乎意料。

穿越而来月余,与母亲相见多次,可平日里母亲就是个挺慈祥的四十多岁的女子。

无非是给过自己钱、嫌弃可可不好喝、屋子里挂着玛利亚送子图加老子过函关、开口阿弥陀佛的中年妇人。

哪曾想居然也是个读过史书、能够以史为鉴的。

母亲的神色渐渐严肃,终于又道:“我的儿,你既是选了这么一条路,就当有个准备。我且问你,你做好准备了吗?”

“边疆苦寒,你可愿意承受?”

“罗刹人凶狠,多传闻食人,与他们打交道,你可能站得直、坐得稳、不堕国朝之气?”

“凡临阵,必有凶险。当年西北一战,内城勋贵世兵家家挂孝戴白,你可真能见的血光而不逃?”

“我虽是个妇人,然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我还是明白的。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若是准备好了,那你这条路就走到底,分出去,借着这东风,另搏出个爵位。可学班定远,勿效李宗城!”

“若你害怕了,不想去了,我也去宫里面见娘娘,再让你父亲上书陛下,免了你的差事。日后安安稳稳,做个散骑舍人。”

掷地有声的问题,伴随着母亲站起来的身姿,气氛十足的严肃。

刘钰思索片刻,慨然道:“儿子欲效张博望、班定远。”

“嗯。”

刘钰的豪气风发,做母亲的却只是淡淡地回了句嗯。

看着刘钰坚毅的神情,心里却有些酸楚。

她长在公侯之家,自和哥哥亲昵,当年哥哥去西北历练的事,不知道听了多少遍,更经历过西北大败京城世兵勋贵之家挂孝戴白家家哭泣的场景。

边疆苦寒、军前凶险,这样的故事在别人那里或许只有个模糊的印象,在她这里却是自听了不知多少遍的身边事。

如今自己的儿子选了这么一条路,哪能不心疼?

长叹一声,回望着墙壁上挂着的各色轴图挂画,心下暗暗祈祷。

“道德尊、如来佛祖、圣母玛利亚娘娘、王母娘娘……只求你们照看我家钰儿,莫要有半点血光,平平安安的。若真是不顺当,可也求求你们,叫他不要走绝路,该跑就跑、该逃就逃。”

…………

约莫晚饭时间,正如刘钰的母亲所料,那封奇怪的圣旨,果然和罗刹国有关。

翼国公从宫里回来,一起来的,还有齐国公。想到齐国公的差事,那亦可算是明白无误了。

丫鬟匆匆跑过来报信,却是花容失色,除了齐国公来访外,还有个不太好的消息。

“太太,国公在书房里和齐国公发火了。也不知是为的什么事,我们不能靠前,有要事相商。可离得老远,就听到书房里乒乒乓乓的砸花屏的动静。我们也不敢过去,只好来回报太太。”

吵起来了?

刘钰的母亲微微一怔,旋即释然。

“慌个什么?便是打起来,也不怕。这是在咱们家,老爷吃不了亏。倒是几个瓶瓶罐罐,值什么?你们莫要靠前,告诉他们,不必惊诧。”

“是。”

丫鬟应了一声,匆匆返回去。

母亲苦笑一声道:“看起来,我猜对了一半。这差事,没那么简单,若不然你父亲何必发火?”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