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内部问题严重
朱祁钰的话仿佛是徐有贞临死前的救命稻草一般,慌忙抬起头一脸不敢置信的望着朱祁钰,与此同时朱祁钰也向他晃了晃手中的茶杯。
“怎么?还要朕喂你?”朱祁钰眯着眼睛冷声问道。
“谢陛下!谢陛下!谢谢陛下!”徐有贞赶忙向朱祁钰叩拜道。
看着他有些微红的额头,朱祁钰伸手拦住了他继续磕头的动作,拉过他的手将茶杯放在了他的手里。
“喝完了就赶紧滚蛋!”朱祁钰有些嫌弃的看着他说道。
虽然这句话听着有些让人不舒服,但是在徐有贞看来就如天籁之音一般,双手端起茶杯就咕咚咕咚的几口喝的一干二净,连茶叶都不剩。
朱祁钰都怀疑他是不是还打算把杯子都给舔一舔,好在这家伙还算是清醒,喝完后就递给了一旁的小太监,缓缓站起身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
“臣这就回去,一年,不,半年,最多,最多两个月臣就可以解决这次洪灾,余下四个月臣可以设置水门、开凿支河、疏浚运河,臣保证,至少可保我大明三十年黄河沿岸风雨无忧。”
“嗯。”
朱祁钰点了点头,随后看向王永和和高谷,“着工部全力协助徐有贞治理黄河,如若再在抗洪的问题上出现争论,你们自行处理,再有拖延抗洪救灾的行为,朕拿你们的头祭黄河!”
赶走了徐有贞和王永和后,朱祁钰走到那两只桶旁,看了一眼内部,饶有兴趣地转头笑着向内阁众人看去。
“诸位爱卿如何看待此事?”朱祁钰问道。
对于朱祁钰的问道,几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身为工部尚书的高谷率先走了出来开口回答道。
“虽是两小桶放水之实验,但其背后却是泄洪之计,小小改动变化,却是工部所不知之处,此乃工部失职,望陛下治罪!”
朱祁钰眉头挑了挑,没有急着说话,将目光投向了其他人。
岳正想了想后开口道,“此等道理,臣以为民间应当早已有人知晓,之所以朝廷至今未知,应当归属于朝廷群臣之失职。”
听完岳正的话后,朱祁钰微微的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因为这些都没有说到问题的根本上面去。
“陛下,臣以为,此罪应当归属于匠户之制度!”户部侍郎江渊向朱祁钰开口道。
此话一出,让其余人更加疑惑了,这件事跟“匠户制度”怎么能扯上关系,而且这“匠户制”从元代至今也没听说过出什么问题啊。
不过朱祁钰倒是仿佛来了兴趣一般,饶有兴致的看向江渊。
“哦,那你与朕说说为何此罪当归属于匠户制?”朱祁钰问道。
江渊深吸了一口气,在心中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语句后便开口解释道,“匠户制沿袭于元朝,将人户分为民、军、匠三等。”
“其中匠籍者全为手工业者,军籍中也有不少在各都司卫所管辖的军器局中服役者,称为军匠,然,无论是工匠者还是军匠者,其地位比之民户都要低处许多。”
“此外,他们的户籍也是世代承袭,且为了便于勾补不许分户,然匠、军籍者若想脱离原户籍极为困难,需经皇帝特旨批准方可,此外身隶匠、军籍者,是不得应试跻于士流之中的。”
“除此之外,各府对于轮班匠的剥削也是极为严重的,经常导致匠户一家数年无鱼肉食可吃,一月仅有半月勉强饱饭,遂工匠们便以消极怠工又或者逃跑来反抗,但其结局往往是更严重的惩罚。”
“工匠们被牢牢的绑在了工坊之中,典当子女以换取衣食之事已不再少数,寻常百姓对其避之不及,更何谈入工匠之中,如此下来便成了工匠者消极怠工,有能者为生计对其避之若浼,这才导致我大明之工业停滞不前,至今为止无所创新。”
江渊的声音在这小小的屋内回荡着,高谷眉头紧皱并没有开口辩解,匠户的待遇确实如江渊所说无二,只是有一小部分待遇或许好一些罢了。
所有为匠者皆归工部管理,父死子继,永远这样被绑在上面,所以现今匠户子女嫁娶也之能在匠户之间选择,普通民户都不愿意将女儿嫁过去受罪。
见没有人说话,朱祁钰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这一下又让众人有些弄不明白了。
朱祁钰伸手指着他们大喝道,“看看,看看,这就是大明,好大的一个大明,卫所制霸占良田,剥削军户,匠户制阻碍创新剥削匠户生存,为官、为商者为自身之利剥削民户,真是好啊!”
冷笑了一声后,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躺在座椅上向他们说道,“说说,还有什么事情,一并说出来吧,让朕开心开心,看看我大明还可以延续多久。”
朱祁钰原本只是随口一说,想以此打击他们一下,给他们一些动力的,但是谁知道这话一说出来,礼部尚书商辂就毫不客气的走了出来。
“禀陛下,自开年以来,各地藩王府中都新添了不少人丁,冒名请封不计其数,预计往后几年朝廷需要供给藩王的俸禄将会逐年呈数十倍增加,长此下去大明国库每年的收入都将有一大半发放给各地藩王宗亲们。”
“另外,由于过多文人仕子不愿前往各藩王府教授学业,导致世子们成天饮酒作乐,寻花问柳,无钱了,便通过其它不正当之法获取钱财,从而导致百姓苦不堪言,据江西监察御史韩雍汇报,陛下早在年初就已经下令各省轻徭薄赋,然而宁王依然私征税收,搜刮钱粮。”
说完,商辂从袖口掏出一本奏本递给了朱祁钰,“如今江西又受叛乱和暴雨影响,今年收成定然不好,遂韩雍请求陛下可以免去今年江西的秋粮进献,同时弹劾宁王,请陛下过目。”
宁王朱奠培,说道这个名字朱祁钰就来了一丝兴趣,从兴安手中接过奏本后看了一眼,整个奏本洋洋洒洒近千有余,其中一大半都是弹劾宁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