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高考模拟
我出去采购了一个月的速食食物和饮料。
我给常联系的几个朋友包括贺涵发了信息。
我跟妈妈通了电话。
最后,我把豆豆送到了宋阿姨那边。
“这段时间还要再麻烦您照看一下它。”我深表歉意,“晚饭暂时也不用等我了。”
“啊……好。”宋阿姨愣了一下,“你是要出远门吗?”
“不出去。编辑催稿了。”我笑着摇摇头,“闭关。”
催的当然不是断更的那篇。
我一直觉得,作者和演员一样,也应该分几种流派出来。就算拿现成的往上套,也未尝不可。演员的表现派着眼于模仿角色外在,最容易做,甚至不需要有什么信念感,随时可以跳戏出来,只要动作设计到位,比如饰演老者,就需要弯腰驼背,步履迟缓;方法派难了一层,但也允许演员不拘泥于眼前对象,比如吃一碗白粥,要演出山珍海味的既视感,白粥本无甚味道,演员吃的时候便可结合自己以往经历,幻想它是一碗佛跳墙;而体验派更苛刻一些,演员要把自己跟角色融为一体,自己的口是角色的口,自己的心是角色的心,角色爱上哪个可人儿,演员也要挖出自个儿的情意献上去。这一种最是难演,却也最能带着观众入戏,毕竟演员自个儿都在戏里了,正所谓,不疯魔不成活。
虽有老话“隔行如隔山”,但近年也新出了一句“隔行不隔理”。作者跟演员,都是与虚拟人物打交道,也都是把真实的自个儿藏在幕后,只让人物留在台前的行当,也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处,确实不妨做个类比。作者的表现派,落在一个白描,自个儿清楚自个儿就是一个旁观的上帝视角,与人物内心并不相通,她在这里应该大哭,她在这里应该大笑,再悲再喜,作者心里不受影响;方法派则要与自身经历结合,要写笔下人物悲痛,调动情绪,想想自己高中时期求而不得的初恋,想想以一分之差失去的保研,借笔抒情,洋洋洒洒就下来了;而体验派,作者就真真进了书里,依附在角色身上。角色痛失所爱,作者哭得最惨,那不是角色的爱人,那就是她的爱人。这样的书,角色就像有了自己的灵魂,耐得起读者琢磨,自然好看。但这样写一本,着实劳心费神;把心血全番倾注,跟着书里走了一遍人生的作者,待到完结的那天,都得老上个几岁。
虽然三种派别浊泾清渭,但运用到实际中,演员和作者还是会结合使用,三种派别不分高低,只是说可能更偏向和习惯于哪一种。在此基础上,体验派无疑是最危险的。无论演员还是作者,都有可能从角色中出不来,轻者转变性格,重者一场大病,执念再深些,可能连性命都要搭了上去。
这就类似于说戏子无情,古代的戏子常年演那么一个角儿,往往就把自己代了进去;对他们而言,台上才是自己的人生,自然对台下的世界生不出多少感情。那会儿的现实也乱,日子并不好过,台上越风光,越衬得台下不值得。倘若硬要把入戏的角儿生拉硬拽回现实里,把角儿自个儿认定的人生给断了,出什么岔子,那都是不意外的。
我原先并没考虑这些问题,着实是在小马离去后,我完全下不了笔,电脑开着文档,脑子跟文档一片空白,这就让我起了好奇——我经常试图研究自己,比如在失恋痛哭的时候记录下自己的生理感受,内心想法,持续时间,发生频率,以此为下次失恋积攒经验——我查了许多文献,最终觉得还是演员的三大派系最为贴切。
我兴许是个体验派,把现实跟小说混在了一起。现实里的少年走了,小说里的男主也就没法再写下去。而我之所以是体验派,只是因为自己菜。我没有足够的技巧和能力去虚构想象出一个丰满的人物,我只能把现实代入进去。
因此,我闭关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出了沈慕容的所有视频——采访,晚会,发布会,线下见面会,甚至还有粉丝举着手机拍下的某音。不是电视和电影,那些都不是他,那些是他饰演的别人;我要看的,是他自己。
“早期的博客和微博也看一看。”艾迪发过一个链接,“近几年的微博就不用了,全是营业。”
我点开链接,看着他十四年前留下的文字。
只有最狂热的粉丝和费尽心思想挖黑点的黑子才会这样吧。我在心里想道。
那我算什么呢?
即使模糊地猜出是被当了枪使,我也无法恨起他。就像即使被抛弃,我也恨不起小马。
他们身上,不只有他们自己,还有我那么多年的目光与欢喜。
我摇了摇头,把无关想法甩出去。
就事论事,从十四年前到现在,即使是并不出名的那段时间,无论待人接物,沈慕容一直都十分谦逊有礼。刚毕业那会儿,他还很活跃,常常更新博客,与朋友互动也频繁,与每一个正当年少的普通毕业生无异;后来随着年纪渐长,更新也越来越少,除了新戏转发,偶尔露出些真心,也隐含着疲倦与失落。他选择的职业是特殊一些,但也依旧是一份工作,依旧如每一个年轻人一样,碰撞,流血,受伤,遍历了社会的不公与挫折。
然而,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即使摸爬滚打,一身风尘,他也从未失了自己的初心。演员既是工作,也是理想。他在镜头下一直很真诚,没有附加过人设,一言一行都是自己。也正因如此,才显得有些拘谨。他向来不喜欢过多透露自己的私生活,不愿意把自己放在商品的位置,实在不想回答的问题就尴尬地笑一笑,字幕打上“萌混过关”;但若谈到角色和演戏,他的话就多起来,甚至可以滔滔不绝,帮着观众去理解他的人物。
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少年,暗自咬紧牙关,慢慢长成一个君子。从青葱懵懂,到长身玉立,心事渐多,却始终笑容温和。
“剧情大纲改好了。”艾迪发过一个文档,又好整以暇地提醒道,“他刚火那会儿我吃过瓜,专业团队下场都没找出黑点,确实是个好孩子。你可别真爱上他。”
我没有回话。
“当然,我们也是好孩子。”艾迪发来一个笑脸。
“但我还是挨了骂。”我回了个沮丧的表情。
“那就打回去。”艾迪迅速回复,“谁身后还没个公关撑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