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我到底是上次中计了还是这次才中的计?
八月二十六日,黄昏时分。
安邑县以西四十里,一处湅水浅滩津渡,数千人的白波贼主力战兵,黑压压地埋伏在狭长的芦苇荡子里。农历八月正是秋天芦苇开花的季节,白茫茫的芦花飘飞,对于河上船只了望手的视野,提供了相当的遮蔽。
北面十几里地外,河谷平原边缘的丛林里,还藏着更多刚刚发粮犒赏动员起来的、原本已经归农的孱弱杂鱼,总人数有两万人。
韩暹这一把,可谓是把他的老底又动员出来了。他最终的决策,就是放太史慈先出货、然后等他进完货回程的时候再截杀。
湅水只是一条山西大地上的狭窄杏,宽不过二十余丈,水量不算丰富,所以两岸有芦苇荡子的地方,也都很狭窄稀薄。不像河北平原上那些淀湖沼泽的芦苇,能够密密麻麻一望无际。
这也就意味着韩暹预先埋伏在河边堵截的第一梯队人数不能太多,否则根本藏不住。所以韩暹只能用这些先头部队先缠住太史慈,然后再让二线的部队投入,以免远远就吓到太史慈,给他提前戒备甚至掉头逃跑的机会。
湅水河谷两岸,是宽度从十几里到几十里不等的肥沃平原,近处都是农田,远处才有山丘起伏和丛林,才能藏后续主力部队。
不过,韩暹心中也存着一丝侥幸。他来之前已经打听过了,太史慈根本没有专门带护航部队,整个船队就两百多条粮船,以及每船平均不到十人的水手,满打满算两千水手。
如果韩暹运气好,光靠一开始埋伏在芦苇荡里的七八千人,就把太史慈的两千人船队吞了,那甚至都不用用到后军了。这样一来,后军没有出力,到时候分赃的时候也能少发点赏赐,给嫡系部队多攒点儿体己钱。
……
部队潜伏在芦苇荡里,忍受着中秋仍未消停的蚊虫,自然是苦不堪言。军官和士兵们都变得焦躁、多话,以派遣心中的郁闷,转移被蚊子叮咬得浑身发痒的注意力。
韩暹身边几个心腹小校,也是一边忍着气拍蚊子,一边忍不住跟韩暹打听:“大渠帅,之前李渠帅打探得消息,不是说太史慈出的货比进的货值钱好几倍么?咱为什么就放过他了,要等他回程来劫呢?”
“蠢货!所以你们只能当小校,做事都不带脑子!”韩暹原本可以不回答的,但他也被蚊子叮得很不爽,需要发泄一下,所以才开恩骂了下属几句,顺带解释显摆一下,
“你们要这样想:刘备是为了保护自己粮道,主动杀上门来得罪我们的,不管我们出不出手,刘备都要跟我们过不去。这要是不给他来一下狠的,他还以为他靠着打完李傕后内部一团乱这点强弩之末的劲儿,都能随便欺负咱白波军,所以咱一定要坚决反击。
但袁绍已经把淳于琼都撤了,最近我也打听得了,袁绍跟刘备约好上党归袁绍平、河东归刘备平。我们要是劫太史慈出的货,那是送给袁绍的,这不是逼着自己多树敌、把原本已经消停的袁绍也得罪了?我们虽然占据本乡本土之利,要是同时得罪刘备袁绍两家,还是扛不住的。
而且太史慈出给袁绍的货值钱是不假,但我也打听了,里面蜀锦瓷器和其他没用的东西不少,也就铁器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这就不如全劫粮食划算了。因为粮食和铁器可以直接用,别的昂贵珍货饥不能食寒不能衣,还得销赃。
要是把刘备袁绍都得罪了,我们去找谁销赃?就算有河南的豪商敢接这批货,肯定也要趁机狠狠压价,原本值四队粮船的货,他能给我折价销赃成两队就不错了。我们辛辛苦苦多冒那么多险,最后大头却被那些河南的销赃奸商赚走,我们不成了多此一举、徒为天下笑柄!”
自古做大盗的人,最恨的就是自己辛辛苦苦抢劫的劳动成果,大头被销赃奸商赚走。
没文化的小校们听了这番话,才肃然起敬:“不愧是大渠帅,果然眼光看得远!而且连‘饥什么寒什么’的成语大道理都说得出来,连销赃都想到了。咱跟着大渠帅的想法做,总归是错不了的。”
这边正在吹嘘拍马,远处太史慈的船队终于出现了,韩暹连忙一脚一个踹那些小校的股,让他们消停点儿别暴露,刀出鞘弓上弦准备冲锋。
……
同一时刻,刘备军的运粮船队里,太史慈正在跟徐晃对酌,商讨前途可能遇到的敌情。
因为随时都有可能遇到战事,他们也不敢多喝,只是拿着一点寡淡的浊酒意思意思,主要是为了聊天。
太史慈是刘备中平五年追击完青州黄巾之后、滞留东莱离队的。
而徐晃恰恰是关羽从平青州黄巾的战场转移到河东战丑,才收服的。所以徐晃和太史慈跟随刘备阵营的履历,敲可以形成时间上的互补。
这俩人合作了不到半个月,发现了这个巧合之后,倒也挺合得来。主要是他们都发现,可以从对方身上问出很多诸如“我没来之前,主公和其他元老之间有什么密辛”或者是“我走了之后,主公和诸位将领谋士有什么恩怨”的情报。
虽然功绩、升迁履历之类的信息是公开的,但人在职场,总有很多不为人道的小事儿,知道得多了也便于在主公和上司面前投其所好。
谁会嫌自己掌握的内部情报多呢?这俩人的“互通有无”,也就一拍即合,以至于这次太史慈甚至敢听徐晃的建议,进行一些有可能会浪费的“多此一举”提防。
太史慈放下手中的青铜酒爵,看着舷窗外的河水:
“徐兄,这次的安排,可是你自作主张,连我都为你担了干系,关中目前的赈灾情形虽然已经有所缓解、不急着要粮,但船队水手空跑一趟,也是靡费不少,要是屡屡白跑,浪费的人力船资,可要从你的河东军此前收复安邑的军功犒赏里扣!”
徐晃笑道:“就算不中,到时候我亲自给大王解释。这些小损耗,大王还是承担得起的。他是大气之人,给我们前军将领临机应变的授权,自然不会追究这些鸡毛蒜皮。”
原来,徐晃和太史慈之所以有这番对话,是因为徐晃之前劝说他:以他对韩暹和其他白波贼脾气的了解,既然韩暹已经知道之前在安邑县攻城战中,种了疑兵之计,被诈称关羽的威名吓得放弃了县城,那么韩暹肯定会急于找回场子,挽回自己的面子和军心威望的。
这种找回场子的行径,最有可能的方式,就是直接打劫粮船队。
所以,太史慈这次回程时,船舱里其实没有运多少粮食,只是外面掩饰了一层粮袋,里面运的都是精兵!徐晃藏了三千人的战兵在船舱里,把安邑周边的守军主力临时抽调了大半,守城的都是些民兵和苦役营。
袁绍卖给刘备的新一批粮食,目前还藏在安邑城的仓库里呢。
反正也就离城几十里路,也不怕韩暹突然脑抽去攻城,就算有小意外也来得及回防的。
太史慈觉得徐晃当时提议的分析有道理,但到了执行的过程中,他还是觉得有一定点不靠谱:“那你怎么就判定当初我去程的时候,韩暹不会来劫、非要等我们满载了粮食回程的时候,韩暹才会来?”
徐晃不好意思地笑笑:“我确实拿贤弟冒险了,不过,我至少有九成以上把握。打仗嘛,哪有万全把握的。我估计,韩暹这样的人不敢再冒着往死里得罪袁绍的风险,抢劫你给袁绍的货的。所以他只会抢袁绍给我们的货,反正已经得罪了。
别看韩暹这人是个粗豪贼首,他也是懂得左右逢源、不该得罪的人绝不得罪的,否则在河东这种迎来送往的交通要津地界,把控关中与关东往来,他能安稳盘踞六七年?真要是见人就抢把事做绝,早就被四方联合围堵剿灭了。
他抢关东诸侯为主的那几年,就会跟西凉军稍稍缓和关系,抢关中诸侯的时候,就会跟新上来的关东诸侯搞好关系。而且这种切换,往往是看准了两边诸侯的人选发生更替的时候。
比如他对牛辅妥协的时候,就抢劫王匡。等牛辅死了,他觉得关西诸侯这个靠山靠不住了,他也不会马上反复无常,而是会等一等,后来等到跟他有仇的王匡也死了,河内太守换了张杨,他才缓和了关东诸侯的关系,改抢关西商旅,对张杨暗中示好,表示‘我不是跟河内人有仇,我只是跟王匡有仇,既然现在河内换了你执掌,咱的恩怨重新再论,过往一笔勾销’,偏偏这招还屡屡得手,韩暹是被惯了。”
还别说,韩暹这种夹缝求生的做派,还真挺像后世对付多派轮流执政的外国时,那种“我只是跟你前一派执政关系不好,不是跟你们这个政权关系不好,你们既然换了颜色咱正好重新交好”的伎俩差不多。
间于齐楚玩得贼溜。
太史慈听了,也是多了几分信心:“徐兄对白波贼的心理、做派知之甚深啊,可谓知己知彼矣。”
徐晃微微有些不好意思,但正在跟对方拉关系,也不讳言,反而借机显示自己很豁达:“若是外人这么说,徐某定然是要不快的,既然是太史老弟,咱一见如故,也明人不说暗话了——我自己就当过两年的白波贼,还是杨奉的副将,怎么会不了解呢?”
太史慈笑道:“你了解韩暹,韩暹却不了解你有多了解他,输得不冤。”
他们正在聊着,忽然前面有船搁浅了,哨兵立刻过来通报:
“校尉,前面来的时候浅滩还没那么浅,突然就有船搁浅了,不会是遇到埋伏了吧?”
“准备作战!把连弩都推到右舷舷窗!水手全部张弓架弩。敌人肯定主要从北岸来!”太史慈有条不紊地命令。
“战兵全部绰枪列阵!刀手准备架盾伏战!地堂刀砍攀船敌军的手指!这儿水浅韩暹肯定是想仗着人多徒涉攀船!”徐晃也跟着命令。
他们的命令还没传遍整个船队,韩暹的士兵已经蜂拥冲了出来,在齐腰深至齐胸深的浅滩河水里,把船队团团围住了,随后乱哄哄地冲了上去。
“放箭!”船里的连弩对着北岸来敌方向疯狂扫射,普通弓弩也是箭如雨下,两千名弓弩手的火力密度,倒也不足以在远距离上就压制撰暹,但也着实造成了一些伤亡,让韩暹军士气为之一窒。
随着韩暹部顶着远程火力伤亡,突到附近,粮船上的粮篷才纷纷揭开,徐晃手掣大斧,带着三千长枪兵和刀盾兵,忽然出现在船舷两侧,纷纷捅刺涉水靠近的白波贼,个别冲得快攀住船舷往上爬的,也被刀盾兵斩断了手指,惨叫落水。
韩暹一开始还不以为意,他知道主攻的一方一开始地形劣势稍稍多承受些损失也是正常的,只要把敌军断为数截、让太史慈首尾不能相顾,后续就好打了。
徐晃见他昏暗中没有认出自己,连忙大声怒吼打击敌军士气:“韩暹狗贼休要猖狂!关将军帐前先锋徐晃在此等候多时了!你中了关将军的示弱诱敌之计了!”
韩暹在乱军之中听得这么一嗓子怒吼,随后官军也纷纷呐喊起来,顿时慌了手脚。
“什么?我又中计了?不对,我为什么要说又?那我当初丢安邑那次究竟有没有中计?”韩暹一时目瞪口呆,居然都琢磨不过来了。
如果关羽真的在,那就说明他这次中计了第一次放弃安邑的时候不是中计。
如果关羽不在,那就说明他放弃安邑那次确实中计了,而这次没有中计。
既然怎么算我都最多只中一次计,为什么咱要被打击两次士气!
韩暹很想把这个道理吼出来,说给全军将士们听,让他们别怕。可惜韩暹嘴笨,这个道理他自己脑子里都还捋不顺,要他仓促间说清楚稳定军心,也是着实难为他了。
“不要慌!我们没中计!我是说我们上次中了计这次就不可能再中计!都给我杀!为什么要退!”韩暹越来越语无伦次,他觉得自己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