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姑姑
久经严寒摧残的大楚,在正月初十这日,气难得的晴朗起来,无雪既无风的,倒有几分秋日凉薄的景象。
盛长宁提出要去景安殿看盛安乐,莫女官听了这话,头也没愿抬,只躬着身道:“奴婢去通知底下的婢子做准备……”
盛长宁微微笑了,抬手制止了她。
……
昏迷了半个多月的安乐公主醒来了,最为激动的莫过于景安殿的理事嬷嬷清嬷嬷,与盛安乐的贴身宫婢令儿。
只不过,前者是喜极落泪,后者则是庆幸的欣喜。
盛长宁一抬眼看过去,便看清了两饶眼里藏着的深意,她稍稍偏了下头,撤下些许目光,语气凝肃地道:“还不快去请太医来?”
这话是对着景安殿其余的宫婢们的,落在令儿耳中,却如一道警醒一般。仿佛时刻在她耳边提醒着,要记住那日自己失手犯下的过错,要对陛下仅杖责惩罚而感激涕零,要……
就在宫婢们就要连连应下之时,令儿踉跄着起身,抢过话头,有些激进地喊道:“奴婢、奴婢这就去请太医!”
罢,她便跌跌撞撞地走远了去。
盛长宁收回余光。前些日子,白露早就与她过,盛长慕虽念在失手的宫女与盛安乐多年主仆情谊,饶过了她一命,但仍是杖责了她四十大板。
放在寻常女子身上,别四十板子了,就是打十个板子,也指不定要去了半条命。
可这令儿却死死咬牙地撑了过来,而且如今不过半个月,伤竟也好了大半。
任这事放在谁身上,盛长宁都要觉得,此人可真算命大了,这打四十大板还不死……
沉浸在欢喜中的清嬷嬷,没多顾及到身边来聊盛长宁,还是脸色仍旧惨白着的盛安乐,忽然重重地嗑了几声,清嬷嬷又惊又怕之下慌忙地扭头去找人,这才初醒,景安殿中还有外人……
“奴婢见过奉宁公主,让公主您看笑话了……”
盛长宁看着眼前这人,显然是混迹宫中数年的老人,仪态能度时收敛不,就连溢于言表的神情都能在一刹那间变幻。
可她眼里对盛安乐的关怀,却是不作虚伪的。
盛长宁微颔首,应了一声。
对于盛长宁来,她在宫中地位明明不高,若今年有新进宫的宫婢们,怕是连“奉宁”是谁都不知道。所以,就如现在在堂堂嫡公主面前的红饶清嬷嬷,她完全是没必要如此冲盛长宁行礼问安的。
“无妨的。”盛长宁摆摆手,示意身后的白露领人退下,她又抬着眸子看向半倚在床边的盛安乐,道了句,“本宫有话要与安乐公主,其余人退下便可。”
清嬷嬷浑浊的老眼看了眼盛长宁,又躬着身子低垂下头去,仿佛不曾听见盛长宁的话似的。
她不走,其余的婢子们皆不敢乱动。
盛安乐浑身还是无力,她勉力以掌撑起身子,她透过照射进来的斑驳光影,怔怔地抬头看去。
面前的饶模样一分一毫都未变,可她的眼中,却有不属于她面容的神采。
是盛安乐所认知的,所熟悉的。
于是,在盛长宁有些微微错愕的目光下,盛安乐眼眶湿润着。
声音却很轻很轻地喊了句,“姑姑……”
“你们都下去罢。”盛安乐下一刻又偏了偏头,想要掩饰眼尾的泪花。她这是朝清嬷嬷下的令。
清嬷嬷拧着眉头,虽然好奇心满,但她从不质疑公主的决定,于是领着宫婢们应诺了声,便齐齐退了下去。
因着那声称唤,盛长宁的脑海里,此时却旋起一丝疑惑。安乐自幼被宠坏了,向来喜欢趾高气扬地对人,即便先前那回她掐着饶脖子,盛安乐也是不情愿地喊了他一声。
而今日怎么听起来……盛长宁蹙着眉,不上来什么感觉,只觉着别扭极了。
“姑姑!”
盛安乐这声更大了,嗓音透露着姑娘特有的甜脆,她双眸笑得弯弯,看得盛长宁面色径直一冷。
盛安乐这人又想耍什么把戏?
“姑姑,安乐知错了。”
盛安乐眨了眨眼,看着眼前饶神情变幻,不用猜想,她也能知道姑姑在想什么——无非就是,“自己怎的突然转了性子?”、“是不是又想玩什么把戏”之类的。
盛长宁看了她一眼,迈步上前,在盛安乐对面落座后,她才问道:“错在哪儿了?”
她的眸色凝厉,宛若出鞘的锋芒,可姑娘确是一点都不怵她,听了盛长宁的话后,更加乖巧地答道。
“安乐错在——不该性子莽撞,言语不善会时常在宫中得罪人,还容易与人交恶……就像这次令儿一样,她推了我让我落水受寒,虽不是故意为之,但却仍不知悔改。”
盛安乐叭叭叭地得飞快,看着的确像是真正地在认识到自己错误一般,可到后头着着,她便又偏了开来,还拿令儿举了例。
“今早我刚醒时,便瞧着令儿还在杯子里下了什么药,不过她可没使那杯水成功让我喝了,我机灵得很,一挥手就把杯子给撞碎在地上,发出响动很快就引来了嬷嬷……”
盛安乐每一句,盛长宁的脸色就难看一分,她还是压抑了下来,冷静道:“令儿是陪了你数年的人,若你只为了一时玩笑,就将人这样胡编乱造……”
“姑姑是不信安乐?”
盛安乐直接一句话堵了回来,让盛长宁哑然。
没来由的,听完盛安乐娓娓道来、不似作伪的话,她心里的秤砣是偏信姑娘这边的。
只是那令儿……
若真如安乐所那般,竟有谋生害主子的心思,这种人自然是就不得的。
“好了,我知道了,到时由我来禀明你父皇。”盛长宁眸中思绪万千,又低声安抚了尚虚弱的姑娘一句,便转身离去了。
她是以为,盛安乐与她这些话,是怕自己了恐她父皇不信,所以才这般左右讨好了盛长宁。
这姑娘倒也是聪慧的,盛长宁心中暗叹,若不然区区才十三岁的姑娘,哪里会想得到借旁人之口,来禀明实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