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世界那么大

她一眼认出看起来年轻得不可思议的刘永锡才是这群人当中真正的关键人物,只是她眼神里带着几分严霜。

刘永锡被她看得都有点紧张,赶紧自我介绍道:“我是诚意伯府的刘永锡,我父亲是操江诚意伯刘孔昭,我已经组织一支精兵强将专门护送娘娘与太康侯南下!娘娘,咱们得为长远考虑,大明虽然危在旦夕,但所失者不过山陕与辽东,咱们只要到了南都自然可以日月重光,以东晋、南宋故事再造山河!”

太康侯张国纪也说起了这件事的具体缘故:“小诚意伯是刘伯温先生嫡孙应袭诚意伯,前日刘伯温先生特意托梦给小伯爷让他护送我家嫣儿南下,当时梦中日月同悬引领着小诚意伯与嫣儿一同南行,日月同悬说明到了南都以后嫣儿自能担当重任,而且刘伯温先生不但把嫣儿交由小诚意伯护送南下,而且还给了小诚意伯一颗枣一颗桃,这枣一桃是早逃之意……”

他主动帮刘永锡补充了一些托梦的具体细节,大家都觉得太康侯说得非常有道理。

毕竟最初大家并不把刘永锡所说的日月同悬当一回事,可是现在既然要护送懿安张皇后南下,那情况就不一样,都觉得日月同悬或许有着更深刻的含义,毕竟本朝正统朝就有过张太后秉政,万历李太后也同样有过执政岁月。

说不定到了南都真能日月同悬的话,懿安张皇后就不定会变成懿安张太后,在座的诸位都将是真正的开国功臣,几辈子的荣华富贵,在这种情况根本不用张国纪说些什么,所有人都变成了最坚定的“张皇后党”。

但是张皇后却并不在意刘伯温的托梦之说,虽然张国纪说得信誓旦旦,可这个世界光怪陆离的事情再多,跟她这个哀莫大于心死的寡妇又有什么关系。

想到这张皇后不由微微一笑,眼神虽然带着几分黯然神伤,却自有一种无限风情,她告诉刘永锡自己的真实想法:“小伯爷年纪太轻,份量太轻了!”

她见惯太多沧桑往事,所以能异常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爹爹决心把事情都托付给小诚意伯,到现在这个地步似乎也只能相信小诚意伯,但是小伯爷您太年轻,手上实力又太弱,南迁之事,当初宜兴周延儒都没办成,何况小伯爷所仰仗的操江水师远在南都,远水难解近渴,现在的关键是南渡事宜具体怎么操作?我需要一个答案!”

虽然刘永锡很想插嘴,但是张皇后却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气质,所以只能任由她把话说完,何况听张皇后说话还是享受一种享受:“这件事既然是小伯爷主持其事,那么小伯爷得给我一个说服我自己的理由,毕竟现在有很多人主张南渡,不管实力、权力还是地位,他们都远远胜过小诚意伯,我为什么要与小伯爷合作?”

连张国纪都没想到张嫣这番话会说得这么漂亮,而刘永锡也没想到说服懿安张皇后的责任会落在自己身上。

而且从今天的接触来看这位张皇后是个刚烈贤德的性子,想要说服她恐怕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而且张皇后说得没错,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他刘永锡都没主持南渡大计的资格。

论地位,他只是个应袭诚意伯锦衣卫南镇抚司正千户,一个比芝麻还要小的小武官,论资历,他只是个十六岁的少年,别说跟那些托孤老臣相比,就是张皇后都比他大了整整二十岁,而论实力,刘永锡虽然费尽苦力拼凑出百多号人,但都是些虾兵蟹将。

懿安张皇后有更多更好更强的合作对象,为什么要选择看起来一无是处的应袭诚意伯刘永锡?

这将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但是刘永锡并没有一番大道理来说服张皇后,他只是讲了一个自己听说过的故事:“这方天地如此之大,张娘娘难道不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难道一辈子都只想看到仁寿殿的天空吗?”

张皇后本来以为这个少年会用摆事实讲道理用一大堆理由、数字、故事来说服自己,却没想到会说出如此简单的一段话,而且就是这么简单的一面话却是彻底打动了她。

她本名嫣,小名宝珠,本来是符祥张国纪之女,十四岁前在开封老家照顾弟妹,闲下来的时光不是在读书就是做女红,日子虽然平平淡淡却也是她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可自从十四岁入宫开始,她张嫣几乎只能看到紫禁城的这片天空,而信王入继大统之后,作为皇嫂的张嫣甚至失去在紫禁城内自由行动的权利。

这些年她一直居住在慈庆宫内,为了避免外面的风言风语她几乎没踏出慈庆宫一步。

等到了崇祯十五年因为太子纳妃的原因又改慈庆宫为端本宫,而她被赶出了慈庆宫迁往了仁寿殿。

从“慈庆宫”到“仁寿殿”的称呼就知道她心里有多少委屈,但是她还得装出非常开心的样子每天都望着仁寿殿的天空任由年华虚度。

许多人都以为她锦衣玉食享尽荣华贵,但是张嫣却宁愿过着相夫教子举案齐眉的普通妇人生活。

她觉得自己内心深处就只有这么一点点朴素至极的念头而已,但这一刻一个女人二十年积攒下来的全部怨气与欲望都因为刘永锡这句看起来简单的一句话彻底点燃。

她觉得自己的命运是如此不幸。

熹宗皇帝在位的时候她是所有宫妃的敌人,魏忠贤与客氏都在攻击她不是张国纪的亲生女儿,甚至几次掀起废后风潮,当时她被吓得几个月都没睡过一个好觉。

她也曾经替熹宗皇帝生下一个女儿,但这个女儿却不幸夭折了,到现在她仍然是一个人孤芳自赏,连个值得托付的人都没有,而且她跟熹宗皇帝只作了七年夫妻却要为这个木匠一直守寡到现在。

等到信王入继大统,她的命运就更不幸了,虽然她名义还是皇嫂,但是十七年的冷宫岁月却是一日不如一日,连总管太监陈德润都想非礼她,那时候她算是真正理解人走茶凉这个词的含义。

而且这十七年来她虽然几乎寸步不出慈庆宫,但最后还是被赶出慈庆宫迁往仁寿殿,更不要说她曾因几句无心之语被今上逼得差点自谥。

想起自己幸福的少年时光,想起了一边照顾弟妹一边偷空习做女红、阅览经史的那些快乐光阴,看着三株桃树长大的种种喜悦,还有那每次见到父亲回家的喜悦,张皇后就觉得这世界如此之大如此精华,自己怎么能错过这最后的明媚春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