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量产
寒山堰旁,军器作场,熔铁炉正在运行,因为烧的是焦炭,又用了水力鼓风机、预热风道,所以炉火烧得很旺,将大量缴获的废旧刀具、铠甲熔化。
铁矿还未正式开采,所以军器作场只有少量铁矿石可以熔炼,于是只能先‘回收废铁’,将破损的刀、箭镞、矛头、铠甲熔化后,重新锻造兵器、铠甲。
李笠正在现场视察,却停留在水力开刃机旁,看着机器给大量刀条批量开刃。
“嚓嚓嚓”的磨刀声中,一根根刀条渐渐被‘定角开刃’,之后,再由工匠进行精研,然后进行其他装配工艺。
李笠拿起一根刚磨好不久的刀条,感受着刀条上暖暖的温热,忽然走神。
想起了暖暖的薛月嫦、薛月娥姊妹,想起这两位的万种风情,想起春宵苦短,意犹未尽的同时,真想说一声:
专业。
确实很专业,姊妹俩的表现之出色,甚至超过他的期待。
正所谓“色是刮骨刀”,李笠拿着温热的刀条,想到“薛氏双刀”的威力,思绪飞散,好不容易才收回来。
吏员随手抽出一把精研的环首刀,让人试斩,目标是排成一排共十捆泡过水的草席卷。
一名壮汉站好,挥刀一斩,轻松将草席卷斩断,李笠仔细看了看切口,很满意。
一如他对薛氏姊妹十分满意那样。
斩草席是模拟斩杀无甲目标,但战场上的对手,很多都穿着铠甲,所以,无论什么品质的刀,在战场上使用,免不了刀刃受损。
对于军队而言,环首刀(刀)是杀人工具,而工具只要使用,就一定会有磨损。
战斗越激烈,破损的刀越多,严重的甚至无法修复,只能回炉。
所以军中的环首刀是批量装备的便宜货,要在保证基本性能的同时,做到成本较低。
李笠大量引入水力机械,使得制作一把环首刀的成本明显下降,虽然品质比不上精工细作的‘精品刀’,但装备军队的‘量产刀’没那么多讲究。
便宜、堪用且相对耐用的量产型环首刀,无论长短,军中平均每人配把,刀盾兵甚至配两把,可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刀的产量上来了,刀鞘的产量不能落下,而刀鞘的制作和盾牌制作一样,需要大量木板。
水力锯床,可以快速解木,生产大量板材,比起人力解木、锯木的效率高很多。
然后,以煤为燃料的木柴干燥窑,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将板材进行适当干燥而不会开裂,这可比正常的板材阴干节省时间。
板材是这样处理,弓材也是如此处理,正常工艺下,弓材的干燥需要至少一年时间(阴干),很耗时间。
对于量产弓而言,用干燥窑以适当温度对弓材进行干燥,可以显着缩短干燥时间。
虽然用干燥窑干燥的弓材,比不上自然阴干弓材的性能,但量产弓没那么讲究,李笠要的是‘装备率’。
刀、盾、弓、箭(箭镞)、矛、铠甲、兜鍪,在确保基本性能的前提下,改良制作工艺,做到批量生产,以明显降低成本。
所以,铠甲的改良,那就是和扎甲有所不同的布面甲。
说到这个话题,负责军器作场事宜的贾成,向李笠汇报:“使君,他们觉得布面甲太闷,江南夏天又热又湿,将士们不太愿意穿,所以,不打算做太多。”
李笠点点头:“江南气候湿热,布面甲比较闷...”
他一边说,一边在贾成带领下,向另一边走去。
来到铠甲作场,李笠看着工匠把已经制作完成的一副布面甲,穿在稻草人身上。
布面甲,顾名思义,为布面的铠甲,这种铠甲,在明清之际很流行,是很经典的铠甲影视形象。
形制,就是在布衣的内侧,用泡钉钉上一排排巴掌大的铁片,铁片边缘相互间压叠。
从外看起来,这布衣上没有一片铁甲,但其上满是圆点(泡钉),仿佛‘泡泡衣’。
李笠仔细研究过布面甲的优点,和扎甲相比,制作工艺简单,成本制作成本和维护成本)低。
因为扎甲的甲片需要钻孔,每片甲动辄要钻七八个孔以上,所以费时费力。
然后需要大量皮条将甲片编织成型,这工时可不会少,而皮条的制作也颇为耗时,并且增加了成本和铠甲死重。
日常维护时,皮条也是消耗品。
布面甲则不一样,甲片以水力锻锤锻打出来,简单修型后,钻三四个孔即可,用泡钉钉在布衣上,工艺简单,更换起来也很方便。
水力拔丝机生产出来的铆钉(泡钉),成本很低,又坚固耐用,比起皮条,优势很大。
所以布面甲的优点不少,制作、维护简单,成本相对较低,但缺点也有,就是用的布必须厚,才能承受大量甲片的重量而不容易撕裂。
江南的夏天闷热潮湿,将士们身着布面甲,会比穿着扎甲还闷热、难受,于是透气的环锁铠,更受欢迎。
“开始!”
一声令下,五十步外,几名弓箭手对准身着布面甲的稻草人放箭,接连射了几轮,然后工匠们开始检查铠甲情况。
结果很快出来:布面甲甲片,无一被箭矢射穿。
试射过的布面甲,很快便拿到李笠面前,摊开。
李笠看着那几片被箭矢射出凹坑的甲片,对结果很满意,甲片是用水力轧机轧成的熟铁片,成本低产量大,又经过渗碳处理,当然坚硬。
制成的布面甲,防护能力显着。
徐州地区位于淮北,这里的夏天热归热,却没南方那么湿热,所以布面甲穿起来,还是能忍一忍的。
而到了冬天,布面甲的好处就来了:耐寒。
夹层里有柳絮、芦絮的布面甲,就如同一件内钉铁片的寒衣,御寒效果且不说,加厚的布面至少能防风。
最主要的好处就是能量产,维护也方便、省钱。
李笠之前攒下的环锁铠,还是不好公开,所以决定找机会‘换装’,或者作为衬甲穿着。
等到换装完毕,他深信身着‘泡泡衣’的梁国徐州军,一定会给齐国留下深刻印象。
就如同明清时期军队穿越上千年,来到这时代,只是不会有人认得。
。。。。。。
夜,寝室,李笠起身,披上衣服下床,扯起薄被,给薛氏姊妹盖好,以免着凉,随后转到角落。
角落的架子上,架着一领布面甲,连带铁面、兜鍪和臂甲,构成一个铠甲人。
李笠坐在铠甲人面前,看着对方那空洞的‘双眼’,陷入沉思。
他认为布面甲穿在身上显得有些臃肿,不够威风。
以目前手头的技术能力,他其实可以尝试着做板甲,因为水力锻锤和水力轧辊机可以派上用场,制作大块铁皮(相对而言)。
只是良品率较低,且因为冶金技术的掣肘,要批量制作大面积的匀质、优质铁皮很困难。
板甲,是铠甲的巅峰形态,有别称“铁罐头”,防御力极强,且重量不会过于压在着甲者双肩,着甲者双臂不容易疲劳。
奈何很贵,即便是省去四肢的胸甲,造价也不低,不能作为量产甲。
他已经试过了,真的贵,没有钱实行量产。
对此,贾成提出过替代方案,那就是“铆接板甲”。
譬如胸甲,既然做不出整块的匀质、优质熟铁板,那就不如先锻打出几个长方形铁板,然后铆接成一整块。
胸甲可以这样,其他部位的甲也能如此。
这个方案不错,但问题是同样不好量产。
板甲的缺点是贵,因为要量身定制各部件,靠手工修型,铆接板甲也是如此。
那么,在戎服都做不到给每个兵卒量身缝制的情况下,又如何实现铆接板甲的量身定制?
而量身定制和‘量产’是矛盾的,这就决定了成本不会低。
给两万步骑量身定制板甲(铆接板甲)的成本,恐怕连朝廷都承担不起。
所以,量产甲的形制,布面甲最合适。
批量制造的甲叶和铆钉(泡钉),厚布,都能做到价格便宜量又足。
战损后,修补起来很方便,布衣烂了打补丁,甲叶坏了,取下铆钉就能换新。
加上臂甲、兜鍪、铁面,齐活。
李笠想着想着,忽然觉得身上热:加上内衬衣物,布面甲夏天穿起来真是捂,长期穿着怕不是要捂出一身痱子...
所以环锁铠的技术,要不要拿出来,我和部下们也好名正言顺穿环锁铠?
“咳咳咳...”
床那边传来几声咳嗽,打断了李笠的思绪,他转头一看,看清楚后,只觉身上瞬间发热。
昏黄的烛光下,床上躺着的姊妹俩,毫无遮挡,可李笠明明记得,他方才起床时,已经扯了薄被给两人盖着。
现在,有人不知死活,他决定再教教对方,死字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