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国本
天竺的局势,让人揪心。
至少对于长安而言便是如此。
交易所里又是鸡飞狗跳,这些日子,大食商行跌跌不休,那天竺的国书,终究是瞒不住人的。
当人们意识到,这该死的天竺人居然战力如此之强,而且大食商行显然惹到了硬茬的时候,人们开始对于大食商行的扩张以及未来的盈利,便有一些动摇了。
几千万兵马啊。
人们坐在这儿,忍不住破口大骂,这大食商行忽上忽下,实在让人操碎了心。
新近的传闻很多,其实交易所的出现,让人们开始渐渐关心起了大唐以外的事物。
从前的时候,中原即是天下,人们的眼光,也只局限于此。
这并非是目光浅显,而是那天涯海角的事,实在过于遥远。
至少对于李世民而言,这远在天边的天竺,居然却成了自己的一块心病,这就让人有些难受了。
对于天竺,李世民是漠视的态度,毕竟,太远了。
大唐鞭长莫及,对于这么一个传说中的佛国,李世民压根就不愿意搭理。
这也是为何,起初的时候,玄奘几次请求去天竺取经,都没有被批准的原因。
而且,听闻人家现在也不算是佛国了,总而言之,李世民甚至是忽略了天竺存在的。
可现在,不一样了。
大食商行要去做买卖,要通商,涉及到了大食商行的根本。
现在天竺人呢,居然直接出言恫吓大唐朝廷,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侮辱。
当然,侮辱也就罢了,李世民这种人,还真不怕那么一丁半点羞辱。
他是一个务实的人,却还是被天竺的国力给吓着了。
动辄就是几万万万,天下竟有如此大国。
这样说来,我大唐和这天竺一比,竟只是弹丸之地?
李世民无法理解,询问百官。
百官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一些关于天竺的典籍,也是有的,南北朝的时候,是有出使以及一些来往的记录。
只是这些记录都语焉不详,说不清。
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明堂。
可细细一想,若不是人家实力在此,又怎么敢在大唐面前说如此狠话。
毕竟,在大家的心目之中,说话的口气,是和实力成正比的。
因而,大家一致认为,天竺国力是不可看轻的。
可现在,摆在了大唐面前有两个麻烦,一个是这天竺该如何的应对,你若是视而不见,那么便算是唾面自干,有辱了朝廷的威严。
除此之外,大食商行在波斯等地的经营,只怕也无法顺遂了。
大食商行现在的市值太惊人了,已经大到了不能倒的地步。
多少人的身家性命,都砸在了上头,足足两万亿贯,这可是大唐足足两三年的岁入。
倘若那天竺当真威胁波斯,让大食商行的投资全部打了水漂,这引发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至少迄今为止,已经有无数的贵族和大臣,已经通过各种渠道,给李世民代过话,说这大食商行乃是国本,不可动摇。
李世民心里也禁不住想,想当初,人人都说世族乃是国本,可朕将这世族,统统迁徙去了河西,又如何,这国本还好好的嘛。虽这样想,可一想到皇家的身家性命,也维系在大食商行那儿,李世民便又觉得,这大食商行,不啻是又一个安西都护府,关系到了西域的稳定,也关系到了无数人的身家性命,确实要小心。
因而,此时已有人认为,应该征发十万军马,前往波斯驻守,以防不测了。
提出这样要求的人还不少。
显然,这是出于保护大家共同财产的担忧。
现在大唐的社会结构已经改变了。
以往的时候,人们的财产主要是田地,而如今,却大多是在交易所。
交易所里的龙头便是大食商行,有的人可能会想,我并没有将身家性命搭在大食商行里,即便大食商行出了岔子,与我何干。
这样想的人,就太愚蠢了。
大食商行现如今,恰恰与无数的产业息息相关。
大食商行规划的铁路,大大的利好了钢铁和煤炭,以及许多的蒸汽机作坊。大食商行贩卖的武器,也与钢铁息息相关。除此之外,西域的棉布供应,又涉及到了棉纺业。
这天底下,几个重要的产业景气与否,都与大食商行不无关系。
随着大食商行的许多策略,交易所里的不少的股票都涨的飞起了。
也就是说,人们计算这些产业市值的时候,已叠加了未来大食商行的利好。
一旦开始暴跌,那么动摇的就不是一个大食商行,是这两万亿贯,而是所有的股票,统统暴跌,无数人的财富,化为乌有。
从前的时候,中原王朝若是丢弃了河西、辽东等地,虽然觉得颜面大失,可绝大多数人,却是很无感的。
毕竟那地方,和绝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没有任何关系,在天下人的眼里,这是朝中衮衮诸公们的事罢了。
可倘若是草原中的敌人,居然可以深入关内的腹地,进行劫掠,那么势必会引发天下人的恐惧和愤怒。
说的再明白一点,关内的田地,才是利益攸关,远在天边的疆土,绝大多数人即便关心,也是有限。
而谁威胁了大家的田地,不激起天下人的义愤才奇怪了。
可现在………原本作为人们主要财产的田地,变成了交易所里的股票,变成了大食商行,变成了一个个钢铁作坊,一个个棉纺作坊,一个个煤矿,还有一个个机械作坊。
那么,也是同样的道理。
已经开始有人意识到,若是大食商行出了问题,那么居上位的肉食者们最大的损失乃是市值暴跌带来的财产巨大缩水。
与此同时,对于寻常商贾而言,则意味着,原先预备扩产的作坊,未来可能销路出现问题,毕竟,不可能再通过大食商行输入世界各地了。这可能带来的,是未来盈利的损失。
可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又何尝不是损失呢,若是市值暴跌,人们对于未来的行情不看好,原先扩产的作坊,势必要挺直,雇佣的匠人,生计也未必能够保证了。
因而,摆在李世民面前的,竟是天下人的愤怒。
大食商行即国本也。
许多的报纸,已经开始在添油加醋了。
这其实也可以理解,报纸的背后,大商贾居多,这些大商贾们,往往是报纸的背后东家,现在因为天竺,而引发了一个巨大的危机,甚至可能动摇到他们的盈利,这是这些人无法忍受的。
因而,市井之中引发的讨论,也大多都是以暴论为主。
可说是这样说,这天竺不但离的远,而且据说国力还特别的强,单凭天下军民百姓们愤怒,显然是不足够的。
李世民决心,先稳住局势,命百官讨论驻扎军马于波斯,防范于未然的可能性。
驻扎军马,显然是稳定人心的作用,这是告诉天下人,朝廷不会弃大食商行于不顾。
于是,各部纷纷进言,只是……许多人摇头。
花费太高了。
不驻扎个十万人,是不够的,可是十万军马,许多多少人力才可以供养,不只如此,大量的粮食消耗,数不清的战马消耗,就算是现在的大唐,也觉得费力啊。
这可是距离关中近万里的地方,就算只是驻扎,花费也不亚于一次耗时长久的征高句丽之战。
”哎……”李世民在私下里,禁不住叹息:“现在摆在朕面前的,横竖都是要花钱,不驻扎军马,则天下人群情激愤,朕无法交代。何况,真若是大食商行不稳了,朕的内帑怕也完了。可若是下定决心,真要派驻军马,朝廷每年的花销,都是惊人,尤其是在铁路修建之前,若是在和天竺人在万里之外打一仗,那更吓人了,花钱如流水,还不知胜败呢。”
难啊,真的难。
李世民遇到过很多的敌人,都有必胜的决心。
可这一次,倒不是他心里生出了畏惧。
而在于,让将士们去和远在天边的敌人打仗,马革裹尸,血流成河,而且还耗费朝廷无数钱粮,只是收益,却无法看到,更不必说,李世民这样的人,信奉的乃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可显然,天竺的情况,他一概不知,就算现在想知道,派人去打探,要摸清楚他们的真实情况,一来一回,都要接近一年的时间,更不必说,还需花费几年时间了解了。
对于一个根本不了解的敌人,却需做出决策,这让李世民心里颇有挫败。
“奴听闻……”张千道:“天竺人兵马众多,人才济济,是以才有这样的胆量……奴并不是灭自己威风,只是希望,陛下能够三思,只怕,要灭天竺,至少需百万将士才可,区区十万,杯水车薪,又有什么用处。”
李世民今日居然没有生气,因为他清楚,张千说出了自己内心里所担忧的事。
对方都上千万兵马了,就算大唐可以一汉灭五胡,继而推想出,一汉可以灭十个天竺人,可架不住对方人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