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二章 天下之重

在张毅谋及《英雄》剧组的所有演员看来,剧本中的这个故事,虽然是虚构的,却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充分体现出了东方哲学中对“天下”和“国家”的理解。

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对华国的历史和文化没有一定的了解,或许都很难理解电影中,无名最终选择放弃刺杀嬴政的举动。

事实上,这其中对剧本感触最深的当属陈道铭。

作为剧组中学历最高,对华国传统文化素养最深的他,从拿到剧本的第一天起,就产生了对编剧楚言的钦佩之情。

在这部电影中,其实无名所代表的,正是在经历了从春秋到战国,前后几百年的各国割据和互相攻伐后,率先觉醒了民族统一意识的一群人。

从汉民族的发展史上看,“家天下”的概念,始于夏朝的建立,成熟于商朝的发展,而后在西周的两百多年间达到顶峰。

但相对于华夏大地的历史来说,国家概念的出现,还不是那么悠久,又因为这三个朝代,都属于奴隶制部落联盟的性质,因此在广大百姓的心中,所谓“家国天下”的概念,还完全没有深入人心,甚至家族的地位,要远高于国家。

这也是自东周势弱之后,几百年来,华夏大地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根本原因,无论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在嬴政出现之前,有些君王所统治的国家,或许已经有了力压当代的实力,却缺乏一统天下的决心。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嬴政出现了,他所统治的秦国,敲拥有扫平天下的实力和底气,而他,有着一统天下的决心和气魄,历史的车轮转动到此,自有“天命之人”应运而生,承担起了历史所赋予的使命。

在楚言的剧本中,像残剑和无名这样的人,似乎终于从冥冥中,窥见了一丝“天意”。

在经历过数百年的互相攻伐和分裂割据后,在不自觉间,天下的民心,更倾向于有一位伟人,完成华国的统一,用新的体制,取代早已落后的周礼周制。

正所谓“民心即天心”,楚言并不是历史学家,但他对此也有自己的理解,或许这就是天意赋予华夏民族的天然向心力。

不得不承认,历史往往都是由少数天才所创造和推动的,在战国末年的这个时代,秦王嬴政就是那个“天命之人”。

于是当残剑和无名,面对面见过他之后,便确认了自己心中的猜想,如果嬴政就此死去,大概整个天下又将陷入长久的分裂和战争,直到不知多久以后,下一位“命运之子”出世。

于是,为了“天下”,残剑和无名都在最后一刻放弃了刺杀,放下了私仇,用更加宽广的胸襟,牺牲了自我,来成全嬴政一统天下的大业。

用现代人的眼光回头看,或许这也正是华国,能够成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一个从未断绝过传承,一直延续到现在的重要原因,在华国人的心中,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才是华夏文明唯一完整的表现形式。

而这种典型的华国思维,正是从嬴政所建立的秦朝,这个华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所开始。

当然,这些对华国人甚至东亚人都一目了然的逻辑,在从未形成“大一统”王朝,长期以种族和地域分割为许多个国家的欧洲人,以及完全承袭自欧洲,几乎没有本国历史的美利坚人来说,或许就真的很难理解了。

但楚言认为,这丝毫不影响电影中所要呈现的东方魅力。

这种魅力来自于电影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赵国刺客长空气势如龙的枪,又比如残剑和飞雪惊若翩鸿的剑,亦或是无名手中,朴实无华却号称十步一杀的一刺。

这种魅力,也来自于自承水德,举国尚黑的大秦,来自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的大秦弩兵,来自那从天而降、摧枯拉朽,如雨点般密集的弩箭。

更来自于那些高唱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慨然赴死的兵士们。

即便有着最先进电影特效技术的帮助,《英雄》之中各种打斗场面和战争场面的拍摄,也绝不简单,特别是对于周仁发跟梁超伟、张蔓玉等人来说,毕竟,电影之中无名的招式最为简单,反而是文戏更具挑战。

而他们几个人,为了突显天下名刺客的身份,凡是技术难度最高,花活儿最多的打斗场面,几乎都交给了几人来完成。

相比那几位虚构的刺客,陈道铭跟李雪建,由于饰演的嬴政和李斯,都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真实人物,固然没有动作戏份,却也一点都不轻松。

先说李斯其人,身为荀子的学生,也是法家学派在这一时期最成功的实践者。

他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还在其次,最令人瞩目的是,他所定下的许多国家法律和制度。

包括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推动“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种种功绩,无不对之后数千年的华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对于这样一个人物,尽管在电影中的戏份并不算多,但李雪建依然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去研究李斯的生平,尝试复刻出他身为秦国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种气度,还有当时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姿态。

至于始皇帝嬴政就更不用说了,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从这部影片的立意,还是楚言本人的思想上来说,嬴政都绝不是那个,被儒家上下口诛笔伐数百年的“暴君”,对于这一点,楚言一直是有着自己的理解的。

在历史上对于嬴政个人功过的评说中,楚言最推崇的,是主席他老人家当年所作的一首诗:“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此诗是主席当年读《封建论》一书后有感而发,遣词造句虽然平实,但观点一针见血直指本质,极为客观地评价了秦始皇对华国历史的贡献,楚言深以为然。

而想要演好这位“千古一帝”,陈道铭自然也不可能轻松,虽然电影中的嬴政,还没有彻底完成一统六国,四海一家的成就,但身为华国汉人的祖龙,也绝不是满清蛮子那劳什子“康熙大帝”所能望其项背的。

华语电影传说 http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