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插叙——大周秘史(上)
大周和北魏在没有分裂之前其实都属于北齐,当时的北齐皇帝巡游江州,他的儿子在上位登基的时候才5岁,而当时的魏王和荆王因为政见不和,经常在朝堂上发生矛盾,后来甚至发动了战争,从此北齐一分为二,分裂成了北魏和大周。
大周皇室自称出自荆州周氏,也可以是荆王之后,属于荆北集团之一,与北魏皇室和当时的皇室北齐的关系密牵其先祖为北齐皇帝的弟弟荆王。北齐建立后,北齐皇帝封他为荆王,后由荆王之子周炳继承爵位。周炳受北齐皇帝重用,被派为京城守备,但北齐皇帝对他也不放心,派魏王监督之。
北齐在成化年间,由于北齐皇帝过度使用国力与三征匈奴的失败,使得各地民变不止,史称北齐民变。而周炳见下大乱,北齐的灭亡不可扭转,便生起取而代之的念头。加上与魏王政见不合,次年周炳杀魏王未成,在京城起兵造反。不久,周炳率诸子众将攻破守备关中的屈突通,占领北齐的京都。
周炳拥立齐徽为帝,是为齐烨帝,尊齐文帝为太上皇,自任大丞相,进封三公。而在江州的齐文帝,他心灰意冷,不愿返回关中,最后于第二年年的江都政变中被魏王等叛军杀害。周炳借此机会,于同年五月迫使齐烨帝禅位,建国大周,即周荆帝。定都京城。
魏王也借此机会在魏地称帝,从此便开始了北魏和大周的故事。
周炳建立大周后以京城为基地逐步统一大周。在入主关中前,先派使吹捧占据荆南的金军齐化,使其成为南方的屏障。入主关中后,派周远平定西北金城的李起、章离,派周使吴徽、秦齐生擒武威的李继。大周二年派周远击败入侵江北的李启元,吴徽金。而后洛阳郑亚全与河北王李全宣布结盟,联合抗周。大周四年周远击溃联军,俘郑亚全,李全宣投降。郑亚全的余部叶飞云也被周远击溃,河北至此平定。大周五年辅公叶靖伏威余部在江左反周,隔年被周军俘杀,江南平定。而两湖地区也在大周六年周将李青于江右清北之战获胜,建帝齐铣于江陵降周。翌年,岭南辉剑降服,又江州李辉记死,长江以南归大周所樱
周炳在位时期,依据北齐旧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大周的职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
大周开国皇帝周炳下令修葺北齐都城城,号称荆周城。他曾三次来处理政务及外事,在荆周城居住二年之久。大周十四年,徽宗周颖即位。次年与皇后一同来到荆周,在此处理国家大事,以荆周为东都。实际上大周朝的都城已从京都徙至荆周了。周玄宗在位30年,在荆周15年。周魏之乱之后,北齐中央的权力大大削弱,大周和北魏的权势越来越大。第二年,北魏皇帝,发兵北齐,挟持北齐皇帝迁都北魏都城大梁。北魏4年,北魏皇帝废掉北齐的最后一个皇帝,北齐亡。此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北魏大周的分裂局面。北齐时期,东西洋并重,大梁与荆周都是世界上的名都。北齐有四代皇帝,前后50余年。
大周开国皇帝周炳去世后,周颖即位,即周徽宗。此时大周承继周炳的开元之治,国力鼎盛,史称永徽之治。当时尚有宿将如李飞、周与、王剑南等,名臣上官景石、东方青月等。对内持续推行均田制,选用较低级但有才能的官吏。对外于大周十九年消灭西突厥,疆域西扩至咸海与阿姆河一带,设立安会都护府于疆于城。并且于葱岭以西设置十六个都督府,让吐火罗叶护、诃达罗支国王等等中亚君主兼任都督。在东方,与新罗联合灭掉东北强国高句丽和百济,并白江口之战击败日本援军。大周在朝鲜半岛建立安东都护府,也间接促使新罗统一朝鲜半岛。
徽宗中期以后,政权逐渐由太子周允掌握。周允原为徽宗皇后的第二的儿子,大皇子死后被徽宗从封地招入宫郑他在权力斗争中获胜,被立为太子,史称“荆周之乱“。大周二十年起,徽宗因健康原因,许多政事都逐渐交给太子周允处理,周允成为最高统治者之一,朝中大臣也大多开始支持周允,徽宗在朝廷中的权力基本名存实亡。徽宗去世后,太子周允即位,是为周允宗。因为与徽宗的弟弟安王不合,允宗不久将安王废为庶民,改立安王之子周及为王,是为会王。
北齐时期可分为开元与开允两个部分,其中开元时期的政治比较清明。当时大周政治日益败坏,北齐皇帝提出以安王、魏帝为戒,以开元为榜样,作为执政的指导思想。
他先后任用周继、元青、彭三会、李江南与周深建等贤臣,并且广纳谏言。例如采纳周继的建议,将京官中有能之士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行政能力,又将有为的都督刺史升为京官。增进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
裁减北齐文宗时期的员外官等冗官,精简机构以便节省开支与提升行政能力。严格执行法律,抑制权贵,就算是皇亲国戚犯罪,也绳之以法。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产生良好的影响。加强执行均田制,打击土豪。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扩大耕地面积,大大提升农业生产力。对外方面,改善与吐蕃、东突厥、契丹与奚的关系,推行和亲政策。听从周继与李江南的建议,充实边防军务,并且避免与外族发生战争。这些措施使北齐进入第二个全盛时期,人口大量增长,物产丰富,史称元之治。当时不仅中原地区、江淮地区以及成都平原经济发达,连人口较少的陇右河西地区也逐渐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