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去访问
通过之前的审问云晓他们基本已经了解案情的情况了。这个案子虽然让人觉得呕血,但还是很简单的。而且袁某确实是自杀,没有任何他杀的痕迹。就算凶手是用了什么特殊的手法作案,可是动机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实话事情有邻一个死者以后云晓已经大概知道自己的预感是什么了……那就是该死的连环杀手又来了……
云晓心想:上次是保洁员连环杀人案,这次是恐怖的歌曲外带诡异的信封……这是要把自己逼疯啊?你你当连环杀手这么缺了大德丧尽良的事也就算了,你为啥还要跟别人,还提前。你是在嘲笑人家吗?人家………招谁惹谁了?你咋不给警察送黑信封呢?你给一个电视台主持人干啥?啊?人家刨你家祖坟了?人家跟你俩有杀父之仇还是夺妻之恨啊??你奶奶………个………腿………的………瘪………犊………子………老娘一定要抓住你!!!你给我等着!!
这个瘪犊子不是爱显摆吗,不是送信封吗?那云晓决定就从信封开始查。看你还会飞不?你个吃燕别虎长大的变态!!
是的,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信封上什么也没有,没有指纹,没有任何的DNA……云晓本来也没抱太大希望,云晓只是觉得这红信封和黑信封很特别,还有那特制的漆印,云晓想自己是不是可以好好查查它们是从哪里来的。一般人是不会用这种东西给别人写信吧?当然很有可能是嫌疑人自己做的,但是他总要买纸吧,还有那漆印,他从哪里来的。漆印上面的符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火漆封缄是一种用点熔火漆、滴于信函(物件)封口,结硬前钤印,防范被拆的封缄形式,是古代竹简、木牍封缄的延伸与发展。火漆印是用松脂和石蜡加颜料制成的物质,稍加热就融化,并有黏性,用来封瓶口、信件等。至于那个特殊的符号,云晓想闫婉柔或许会知道是什么意思。云晓就给她打了一个电话并且给她发了图片。
闫婉柔现在正在陕西考古,所以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云晓刚把图片发给她几分钟,她就给把结果发过来了……
獬豸的图腾。又称獬廌、解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光明下”的象征。
其实这种神兽的雕像云晓是经常会见到的,很多机关单位门口都会有,比如法院。但是图腾云晓却从来没有见过。而且据闫婉柔这个图腾的画法应该是很古老的画法,她也是无意间在一本古籍上见过才知道的。
看来犯罪嫌疑人是把自己当成正义的使者。真当自己是神啊?还预告………
可是袁某明明是自杀,又何来审判的法呢?难道袁某的自杀另有隐情?事情还是在袁某身上打转……可是袁某确实是自杀……这一点警察已经反复的求证过了。袁某跳楼的时候只有他自己,没有第二个饶出现。如果袁某是看了红色信封里的信才跳的楼,那云晓确实要好好研究一下红色信封里的信的内容了……
如果云晓的黑色信封里面信的内容是预告有人会跳楼的话,那袁某的写封信就有点奇怪了。
上面写着:伏羲女娲,家有明珠。
就没了……这??就这??!!为何要跳楼呢?
伏羲女娲云晓是知道的:古时世上只有一个老妇。一,她看见一个大脚印便踩了上去。不料竟怀了裕老妇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娃娃。老妇死后,兄妹二人靠采集、狩猎为生并长大成人。兄妹二人商量当两口之事。用石磨相合占婚,从卦台山滚石磨果然相合。兄妹成婚后繁衍了人类。相传水一带夫妻一方亡故后哭丧时互称兄妹之举即来源于此。
的就是兄妹成婚,也就是暗指袁某的父母。可是这家有明珠又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明珠?难道袁家还有宝贝?这也太荒诞了吧?
云晓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真的不知道袁某为什么会因为这两句跳楼。这个袁家到底还有什么秘密是云晓不知道的?云晓决定去袁家一趟,云晓想从一个饶生活上还是可以看出很多问题的。
云晓打算去一趟袁家,郑智不放心云晓自己去,就和云晓一起去了。到了袁家,母女俩都在。正好,云晓可以对她们有进一步的了解。
邓某把云晓他们领进屋,云晓他们仔细的打量着四周的环境……嗯……一进客厅的门,就能看到一台电视,再往前走,就会看到一个大的沙发和两个的沙发。客厅里有两个桌子,都是木桌,一个是放在门后面的放水用的,另一个是放在大沙发后面作为餐桌。沙发前面是茶几,上面放着水杯和几个时间有点久的水果。窗帘是米白色的,往里走有三间卧室,原本他们一家人就住在这里的某一间屋子里。云晓跟邓某明了来意,她让我随便看,她就坐在一旁的沙发上和她女儿一起目光呆滞的看着电视……云晓也不打扰她俩,就在每个房间都转了转。
云晓最先进的是袁某个邓某的房间,就是普通夫妻住的房间,没有什么特别的。让云晓比较意外的是,袁某竟然是高智商。还参加了某高智商组织,袁某的智商竟然有160。
嗯………确实挺高了,就是搞不懂智商这么高竟然还跳楼。不过袁某的高智商很有可能是因为他父母是近亲的原因。其实一般近亲生的孩子多数智商会偏低,极少数会出现正常孩子或者高智商孩子,看来袁某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