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分道扬镳

“虢县往东,至咸阳三百余里,一马平川,且有驰道相连,步卒不过七八日就能抵达。”

“眼下蓝田大营的秦军都在函谷一线与项梁相持,咸阳空虚,正好能够奇袭得手,建此奇功!”

田言指着眼前的军事地图,俏生生得对着一干糙汉子讲述敌我实力对比。

刘邦接连掐了自己大腿数记,“好,就这么办!”

“田军师不愧为农家女管仲,谏言每有奇策妙招!”

原本只是赌一口气,没想到在张良、田言的规划下,竟然真的走到了这里,而咸阳只在眼前。

想想项氏叔侄从眼高于底到瞠目结舌,刘邦心底就有一股难言的快意。

想到快意处,刘邦只觉得这些日子爬山涉水的苦痛尽皆散去,腰不酸腿不痛了,帐内如同叫花子般的沛公所属脸上洋溢着别样的光彩。

“沛公,自古行百里者半九十,咸阳在望,却也不可掉以轻心。”

张良口称沛公,不像樊哙等人称之为主公,他助刘邦的条件就是将来重立韩国之祀。

当然,这个韩国将是由他挑选的韩室宗子为王,而他也有嘱意的人选,只是还不知其人心意如何。

“子房放心,我与众弟兄这么多苦都吃了,最后一击必定是石破惊,一鼓而下咸阳,要不然也对不起满身的荆棘伤痕。”

他们涉荆棘而过,自三川奇袭武关,掩起旗帜,专挑道走,要不然得胜之军也不会这般灰头土脸。

“等我从沛公成为了关中王,我让子房身佩韩国与关中王国的两国相印,这岂不是一段佳话?”

“沛公,当真以为项梁会让阁下受封成为关中王?”

张良此言一出,帐内顿时安静下来。

“出兵之前,项梁亲自向怀王请的旨意,先入关者为关中王,有此大功在身,他项梁也不好出尔反尔,自打自的嘴巴吧?”

刘邦自己的都不肯定,“这样失信于下,自绝于诸侯之事,怀王必定不能允许!”

搬出怀王来,刘邦仿佛服了自己,樊哙、夏侯婴等诸将也纷纷附和。

楚怀王是楚国由盛转衰过渡楚王,他被秦王骗到咸阳囚禁而死,因为他的惨痛遭遇,楚人怜之,项梁等人在立熊心为王时,复以怀王为号,也是为了进一步聚拢楚地人心。

名义上,怀王是下共主,而且楚军虽是项梁叔侄一家独大,其中也不乏心系熊心之人,不少的贵族将领是冲着楚怀王大旗才聚拢在反秦联军行列的。

张良沉默不语,面上极为凝重,帐中鼎沸的人声再度沉寂下来。

刘邦求助似的看向田言,这位智囊也是抬头望,不发一言。

“那我也要先入关中,打下咸阳,到时候再看项梁叔侄是怎样的一副嘴脸!”

关中王乃是项梁为项氏准备的自留地,其心昭然若揭,智谋之士心知肚名,不过因为项氏的威望与抗秦的功绩,他们心下是默许的。

秦灭,人人都能分一杯羹,秦国复振,他们仍然是东躲西藏的地老鼠,孰轻孰重还是分得清的。

“田言有言在先,争下是你们男饶事,我所求的只是为义军子弟谋一份退路。”

这个时候,田言幽幽开口,“秦军虎狼之心,义军兄弟又是陈县举义第一人,将来势必会招致重点打击,因此,子房先生到我军中,田言才会率军相助沛公。”

“等到沛公进入咸阳,秦国覆亡,田言就将率领众弟兄离去,什么关中王、楚怀王,都与我一介女子无碍...”

刘邦此时才发现,原来军中上下并不是自己一言而决,田言所部更多的像是盟军而非属下,将来之事,还有重重变数。

两军合流,加上招降纳叛,广泛吸纳逃避秦之苛政之人,全军已有五万余人,进入咸阳后,以关中之地的人口户数,翻倍扩张不在话下。

这也是他狂言要以咸阳城的坚墙与项氏叔侄扳一扳腕子的底气所在,可田言的话如同火上泼了瓢凉水。

要知道,田部有军近二万,是联军不可轻忽的一股中坚力量,将领们又多是起事至今百战余生的老兵打底,她这一去,刘邦就有些独木难支的感觉。

“不知田言姑娘及麾下义士将欲何往?”

张良也是第一次听闻田言的这番打算,心念百转之际,方有此问。

“只要秦国不在了,哪里不是安乐乡,卸甲归田也好,渔猎耕织度日也罢,总之,弟兄们久战师疲,也该歇一歇了。”

田言的话里不尽不实,刘邦与张良都是心思灵动之人,自然不会轻易相信。

但实在是问不出所以然,眼下取咸阳要紧,联军不宜因理念路线之分有了隔阂,就按下疑问没有刨根究底。

......

下皆叛,唯秦地不叛。

老秦人对大秦这份荣耀爱得深沉。

正是有这些老秦人苦苦坚持,才能保得函谷不破,可如今就连关中也变得动荡起来。

先是关外烽火连连,后来长城以北也开始变得不安生。

这一切都是发生在二世皇帝即位,赵高秉政之时,老秦人不敢斥责皇帝,就将污言秽语加诸阉人之身。

对此,赵高有着自己的委屈。

大权独揽之后,他发现下人下事,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样。

他为始皇帝驾车,亲眼见过皇帝一怒而下惧,生民莫不俯首的那种威势。

可如今他的权利已经不下于昔日的始皇帝,发往下的诏书也是他的意志,甚至宝玺都在中车府,然而下崩坏离丧之态愈演愈烈。

对于这样的结果,赵高将一切归为国有佞臣,掣肘之士太多,这才使得朝野上下政令不行,中央势力不能一致向外。

而能给予他掣肘之感的除了老臣李斯、冯去疾之辈更有何人!

好在陛下对自己的信重一如既往,他相信除去了左右丞相的牵制,以内相之威权行于四海,就能回复到始皇帝时四海宾服的景象。

驾了一辈子车,赵高要左右大秦这驾马车的行驶轨迹,直追始皇帝的功业。

因此,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发动了心腹网织了大量证据,赶赴章台宫,告发李斯聚众谋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