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赴宴
“哦?”宋临晚眼帘低镣,“你的意思是有人狸猫换太子?”
一个人性情大变又没经历过什么事,除了这样的解释她再想不出其他合理的解释,不过若是此长孙煜非彼长孙煜,那是很容易被发现的。
“我本也这样以为。”杜殷从暗中走出来,沉吟道:“但长孙煜确实是长孙煜,不过那日我在殿外盯着时,看见老太监提着血袋出来,看起来他应该是染了什么重疾。”
他去翻过那被丢弃很远的血袋,那里边有一块生肉,隐约感觉那像是人脸上的鼻子,不过并未听过宫中有谁的鼻子被割了也没听过死人,那块生肉究竟从何而来不得而知。
“重疾?”宋临晚眉头皱了皱,起身让离心替她系腰间的配饰,“太医院可有所动作?”
杜殷摇摇头,眉宇间的疑虑很深,“不曾,不过四个月前太医院倒是有所动作,医术最高明的那位秦御医去替长孙煜诊治,也不知诊治了个什么名头,还没出大殿就被判了死刑。”
太医就算束手无策也不该直接判处死刑,除非那病是什么见不得饶秘密。
宋临晚看着墙上挂着的剑若有所思,“看来他有很大的秘密,这场宴会损人不利己,事出必有因,这一次就看他要使什么手段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她也总有失算的时候,今晚过后定有大事发生,她隐隐感觉今晚她可能会出什么大事。
“您放心,我们的人早瞧瞧输送入宫顶替不少人,宴会上都会盯着的,一定不会让您有事的。”杜殷斟酌道:“为妨万一,我以为您该让傅公子陪您一同赴宴。”
虽可能会遭受到一些流言蜚语,但总归没有自身安全重要。
宋临晚叹了声气,“没必要,待长孙瑾本就不公平,如此行事让他脸上无光,我一个人也应付得来。”
此次赴宴长孙瑾不参加,傅文景那张难掩风华的绝色面庞,任谁看了去都要长孙瑾头上绿油油,她确实不该这样行事。
况且,她觉得自己还是能够应付得过去。
“嗯。”杜殷退了出去。
在上京不比在临城,此次宴会他不用戴面具,无人认得出他,而且宋临晚也想用他来试试那北境之冉底在上京有没有什么势力。
离心边替姑娘整理衣领边道:“大人可千万要心,那些酒水菜肴能不吃就不吃,谁知道里边有没有毒。”
这场宴会她是没办法陪同的,只能在宫门外等宴会结束。
宋临晚两眼弯弯,笑道:“近来闲散了些,你就把我当成那些养在闺中的姐,连这些都要你来叮嘱,莫不然我这大缺得如此不威风?”
“您明知道奴婢不是这个意思。”离心瘪了瘪嘴,扶着姑娘往外走,“奴婢这眉心突突跳,总觉得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宽敞豪奢的马车早在大门口候着了,看到姑娘徐徐而来,厮忙摆出木阶,又摆好后又抬手掀开车帘。
宋临晚扶着离心的手上了马车,低声道:“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依。”
她要去赴这场早在两月前就已经为她准备好聊鸿门宴,她无所畏惧。
..........
..........
锦衣华服的男人携带着如花美眷陆陆续续往前殿赶去,宴会设在前殿,点燃的孔明灯放向际,漫红火。
杜殷沉默地跟在宋临晚身后,俨然一副随从的模样,宫宴不许带武器,宋临晚的长剑从一开始就没准备带上,反是命人暗里赶制了一支堪比匕首的发簪瞧瞧带入宫内,总要有武艺傍身,才能有备无患。
白玉桌案前已经坐了不少人,长孙煜和太后还未到场,其他基本都到场了,龙椅下边留了一个位置,人人都在猜测会是谁有这份殊荣能坐在这个位置,权倾朝野的国师南旻已经落座,所以这个位置的人实在惹人好奇。
伴随着尖细的声音,一袭红衣倾城绝色的姑娘踏进门槛,“摄政王妃宋临晚,到场。”
其他人都是由着普通的宫女太监领着入场,而到了宋临晚这里却是由皇上身边的红人苏公公带进场,可见皇上对此饶重视。
苏公公也就是一开始把宋临晚拦在外边的那个老太监,他笑容谄媚,边领着姑娘往上边的那位置走去边讨好道:“几日不见您是更加风采动人了。”
宋临晚面无表情地朝前走着,并没有回应苏公公,在安排好的位置上坐下,只闻众人唏嘘声。
“若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初来上京的那位宋大人吧,这可不得了,文韬武略样样出彩也就罢,就连这容貌也是艳压群芳。”
“瞧她对苏公公那副模样,看样子并不怎么尊敬陛下啊,又或者根本不屑于去讨好陛下,这在别人那里是心气高,在她这里是有底气有实力。”
“我先前还在想这位置是留给谁的,竟让陛下如此厚待她,没想到居然是她啊,我可听了些传言...”
“嘘——言多必失。”
“.....”
这些议论声姑娘尽收耳里,她微微一笑,不予理会,整个人从容不迫,光是这份气度就叫在场的女眷自愧不如。
“皇上驾到!”
身着明黄龙袍的长孙煜入场。
此次宴会并未有任何嫔妃到场,就是皇后也是称病不出席,本来这是大不敬,但作为寿星的太后居然也没有出席,是午睡时梦见了那逝去的七皇子,所以后悔举办宴会了,但奈何邀请函已经发了,所以这场宴会还是要举办的。
众人起身纷纷跪地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除了南旻这位国师有特许不用行跪拜礼,只剩下宋临晚一人还笔挺的站着。
长孙煜就像是没有看见一样,一步步走上龙椅坐下,高声道:“众爱卿平礼,太后虽不能出席,但也是能感受到你们的心意的。”
他是位仁慈的君主,在位期间勤勉亲民,被誉为难得的明君,除了前些日子出的那些事让众人对他颇有微词,以往对他都是心服口服,整个朝政比周国太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