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一章

(还有几分钟就可以补上前一章了,实在抱歉,这几事情太多了)

宋时烈、柳馨远和曾胜三人各自有着自己的想法,其中柳馨远和曾胜两人虽然出发点不一样,但实际上都是反对出兵庆尚道。

不过,三人虽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最终拍板的人还得是李逸澜。这也是破虏军高层会议中已经形成的习惯,众人可以畅所欲言,拿主意的只是李逸澜一人。

毕竟破虏军能够走到今,其实离不开李逸澜从无到有的尝试和突破,其他人可能各自在某些部分中有着较高的影响力,但是无论是在破虏军中还是在普通的济州百姓心中,李逸澜还是不容置疑的提督,是破虏军唯一指挥。

面对福善君的邀请,李逸澜其实是心动的。

从某种层面来,李逸澜和宋时烈比较相像,两人心中的最高目标都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并不是能够满足待在济州岛的政治投机者。

想要推翻清廷的统治,需要很大的合力,即使有朝一日破虏军掌控了朝鲜全境,很可能也不足以撼动清廷,更不用现在只是占据着济州岛一个岛了。

济州岛的风光虽美,李逸澜却不准备一辈子待在这里观赏。

但是,正如柳馨远以及曾胜两人提出来的一样,此时贸然选择参战,对于发展势头正良好的破虏军来,确实是一个冒险的举动。

到底,如果不参战,有可能会错失一次绝佳的掌控整个朝鲜的机会;但是如果参战,也有可能将破虏军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基业给败光。

虽然李逸澜本身也是“外来客”,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亲人,可以是无牵无挂,现在有的破虏军基业也都是他从无到有建立的成果,并非不能够舍弃的东西。

但是,这半年来与大家的并肩作战,还是让李逸澜对于破虏军产生了感情,现在的李逸澜做决定不能再像当初漂流人时期一样,豁出去一搏了。

李逸澜思考了半,最终还是没有办法做出决断,只能暂时宣布休会,自己回去继续纠结了。

.................

自从发现了城郊的那一大片芦苇地后,李逸澜喜欢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来到芦苇地思考人生,当然现在李逸澜已经不能像第一次一样,享受独自一饶感觉了,侍卫们非常紧张地跟在李逸澜后面,担心李逸澜会出什么状况。

在周围一圈侍卫的保护下,李逸澜再次来到了芦苇地,轻风吹拂着芦苇,也吹拂在李逸澜的手心上。

感受着手心上这股痒痒的感觉,李逸澜重新回到思考之郑

实在话,李逸澜此时内心还是以偏向参战居多,身为从后世穿越而来的人,李逸澜十分清楚原本历史的走向,也知晓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在阅读史书的时候,李逸澜恨不得让自己成为历史中的一员,改变当初历史的进程。

现在,李逸澜真的有机会实实在在地参与到这种历史进程中,甚至还有机会改变历史的大进程,在这个时候,如果李逸澜不心动,实在是不可能

但是,方才会议中,破虏军目前除了李逸澜之外最有发言权的三个人,有两个人都不支持参战,而且各自的理由也都十分充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不参战的好处以及参战可能给目前破虏军和济州岛带来的威胁,这无疑十分严重的打击了李逸澜对于参战的信心。

而即使唯一一个支持参战的宋时烈,他支持参战的理由和李逸澜自己也没有太大区别,同样是站在大义的角度出发,而没有考虑太多实际的利益,权衡之下,宋时烈给出的理由并没有柳馨远和曾胜两人来得更具服力。

摇了摇头,李逸澜最终也只能是一声叹息,事关重大,实在是太过于难以决定了。

一刻钟之后,李逸澜心中有了倾向。

在这个时候,李逸澜只能是以少数服从多数的理由,告诉自己柳馨远和曾胜给出的理由更加全面和充分,或许采纳他们的意见才是正确的。

...............

走在回城的路上,李逸澜特意没有选择骑马,而是慢慢地走着,仿佛这样就可以让自己最终宣布不参战的时间来得更晚一些。

毕竟,这与李逸澜自己的想法并不一样,心中有所纠结和不甘,再正常不过了。

宋时烈、柳馨远和曾胜三人各自有着自己的想法,其中柳馨远和曾胜两人虽然出发点不一样,但实际上都是反对出兵庆尚道。

不过,三人虽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最终拍板的人还得是李逸澜。这也是破虏军高层会议中已经形成的习惯,众人可以畅所欲言,拿主意的只是李逸澜一人。

毕竟破虏军能够走到今,其实离不开李逸澜从无到有的尝试和突破,其他人可能各自在某些部分中有着较高的影响力,但是无论是在破虏军中还是在普通的济州百姓心中,李逸澜还是不容置疑的提督,是破虏军唯一指挥。

面对福善君的邀请,李逸澜其实是心动的。

从某种层面来,李逸澜和宋时烈比较相像,两人心中的最高目标都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并不是能够满足待在济州岛的政治投机者。

想要推翻清廷的统治,需要很大的合力,即使有朝一日破虏军掌控了朝鲜全境,很可能也不足以撼动清廷,更不用现在只是占据着济州岛一个岛了。

济州岛的风光虽美,李逸澜却不准备一辈子待在这里观赏。

但是,正如柳馨远以及曾胜两人提出来的一样,此时贸然选择参战,对于发展势头正良好的破虏军来,确实是一个冒险的举动。

到底,如果不参战,有可能会错失一次绝佳的掌控整个朝鲜的机会;但是如果参战,也有可能将破虏军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基业给败光。

虽然李逸澜本身也是“外来客”,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亲人,可以是无牵无挂,现在有的破虏军基业也都是他从无到有建立的成果,并非不能够舍弃的东西。

但是,这半年来与大家的并肩作战,还是让李逸澜对于破虏军产生了感情,现在的李逸澜做决定不能再像当初漂流人时期一样,豁出去一搏了。

李逸澜思考了半,最终还是没有办法做出决断,只能暂时宣布休会,自己回去继续纠结了。

.................

自从发现了城郊的那一大片芦苇地后,李逸澜喜欢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来到芦苇地思考人生,当然现在李逸澜已经不能像第一次一样,享受独自一饶感觉了,侍卫们非常紧张地跟在李逸澜后面,担心李逸澜会出什么状况。

在周围一圈侍卫的保护下,李逸澜再次来到了芦苇地,轻风吹拂着芦苇,也吹拂在李逸澜的手心上。

感受着手心上这股痒痒的感觉,李逸澜重新回到思考之郑

实在话,李逸澜此时内心还是以偏向参战居多,身为从后世穿越而来的人,李逸澜十分清楚原本历史的走向,也知晓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在阅读史书的时候,李逸澜恨不得让自己成为历史中的一员,改变当初历史的进程。

现在,李逸澜真的有机会实实在在地参与到这种历史进程中,甚至还有机会改变历史的大进程,在这个时候,如果李逸澜不心动,实在是不可能

但是,方才会议中,破虏军目前除了李逸澜之外最有发言权的三个人,有两个人都不支持参战,而且各自的理由也都十分充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不参战的好处以及参战可能给目前破虏军和济州岛带来的威胁,这无疑十分严重的打击了李逸澜对于参战的信心。

而即使唯一一个支持参战的宋时烈,他支持参战的理由和李逸澜自己也没有太大区别,同样是站在大义的角度出发,而没有考虑太多实际的利益,权衡之下,宋时烈给出的理由并没有柳馨远和曾胜两人来得更具服力。

摇了摇头,李逸澜最终也只能是一声叹息,事关重大,实在是太过于难以决定了。

一刻钟之后,李逸澜心中有了倾向。

在这个时候,李逸澜只能是以少数服从多数的理由,告诉自己柳馨远和曾胜给出的理由更加全面和充分,或许采纳他们的意见才是正确的。

...............

走在回城的路上,李逸澜特意没有选择骑马,而是慢慢地走着,仿佛这样就可以让自己最终宣布不参战的时间来得更晚一些。

毕竟,这与李逸澜自己的想法并不一样,心中有所纠结和不甘,再正常不过了。

宋时烈、柳馨远和曾胜三人各自有着自己的想法,其中柳馨远和曾胜两人虽然出发点不一样,但实际上都是反对出兵庆尚道。

不过,三人虽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最终拍板的人还得是李逸澜。这也是破虏军高层会议中已经形成的习惯,众人可以畅所欲言,拿主意的只是李逸澜一人。

毕竟破虏军能够走到今,其实离不开李逸澜从无到有的尝试和突破,其他人可能各自在某些部分中有着较高的影响力,但是无论是在破虏军中还是在普通的济州百姓心中,李逸澜还是不容置疑的提督,是破虏军唯一指挥。

面对福善君的邀请,李逸澜其实是心动的。

从某种层面来,李逸澜和宋时烈比较相像,两人心中的最高目标都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并不是能够满足待在济州岛的政治投机者。

想要推翻清廷的统治,需要很大的合力,即使有朝一日破虏军掌控了朝鲜全境,很可能也不足以撼动清廷,更不用现在只是占据着济州岛一个岛了。

济州岛的风光虽美,李逸澜却不准备一辈子待在这里观赏。

但是,正如柳馨远以及曾胜两人提出来的一样,此时贸然选择参战,对于发展势头正良好的破虏军来,确实是一个冒险的举动。

到底,如果不参战,有可能会错失一次绝佳的掌控整个朝鲜的机会;但是如果参战,也有可能将破虏军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基业给败光。

虽然李逸澜本身也是“外来客”,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亲人,可以是无牵无挂,现在有的破虏军基业也都是他从无到有建立的成果,并非不能够舍弃的东西。

但是,这半年来与大家的并肩作战,还是让李逸澜对于破虏军产生了感情,现在的李逸澜做决定不能再像当初漂流人时期一样,豁出去一搏了。

李逸澜思考了半,最终还是没有办法做出决断,只能暂时宣布休会,自己回去继续纠结了。

.................

自从发现了城郊的那一大片芦苇地后,李逸澜喜欢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来到芦苇地思考人生,当然现在李逸澜已经不能像第一次一样,享受独自一饶感觉了,侍卫们非常紧张地跟在李逸澜后面,担心李逸澜会出什么状况。

在周围一圈侍卫的保护下,李逸澜再次来到了芦苇地,轻风吹拂着芦苇,也吹拂在李逸澜的手心上。

感受着手心上这股痒痒的感觉,李逸澜重新回到思考之郑

实在话,李逸澜此时内心还是以偏向参战居多,身为从后世穿越而来的人,李逸澜十分清楚原本历史的走向,也知晓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在阅读史书的时候,李逸澜恨不得让自己成为历史中的一员,改变当初历史的进程。

现在,李逸澜真的有机会实实在在地参与到这种历史进程中,甚至还有机会改变历史的大进程,在这个时候,如果李逸澜不心动,实在是不可能

但是,方才会议中,破虏军目前除了李逸澜之外最有发言权的三个人,有两个人都不支持参战,而且各自的理由也都十分充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不参战的好处以及参战可能给目前破虏军和济州岛带来的威胁,这无疑十分严重的打击了李逸澜对于参战的信心。

而即使唯一一个支持参战的宋时烈,他支持参战的理由和李逸澜自己也没有太大区别,同样是站在大义的角度出发,而没有考虑太多实际的利益,权衡之下,宋时烈给出的理由并没有柳馨远和曾胜两人来得更具服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