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不是北师大,是人大
七十年代的大学报道很简单,不像后世,需要交各种费用。
拿着录取通知书,或者入学通知书,交给所在系的报道工作人员,即就读专业班主任,他会递给学生一叠饭票和菜票,并且告知学生在哪个宿舍,在学生花名册名字后面打个勾,报道就算完成。
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就像57年之前长江堑一样,横亘在林晓芸面前,让她不得寸进,望大学而兴叹。
在坐的,都是一心一意为她好的人,不管嘴上怎么,却都纷纷行动起来。
几个大人一大早就出发,拿着录取通知书,寻访北师大招生办工作人员,去问以下一些问题,这个录取通知书是不是真的,签名和书写是不是真的,北师大印章是不是真的,等等。
在大人行动的时候,林晓光也没闲着。
招待所里,他和林晓芸杨蓝二人开会,部署行动。
“这件事,我们要乐观一点,并不是没有一点办法,我们找到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
林晓芸目光怔怔,一言不发。
关键时刻,杨蓝从不掉链子,她只是有些疑惑:“那怎么找到问题出在哪呢?”
“这里面一定有我们不知道的原因,要不就是姐的名额被人顶替,要不就是北师大录错姐的专业,要不就是别的大学录取我姐,不是北师大,入学通知书搞错了。”
林晓光斩钉截铁:“不管如何,一定要搞清楚,不然姐今年再考,还会遇到同样或者其他的问题。”
林晓芸终于动容,是啊,要是搞不清楚,今年不定考上也上不了。
“怎么做?光,你。”
“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发动我们认识的所有人,去找有没有其他像堂姐类似情况的考生,不局限于北师大一所学校,如果真找到很多人,这就证明这不是一起孤立事件,是群体事件,找到人后凑一块,发现这种情况的人比较多,北师大不会坐视不理。”
“那我去找我们寝室的舍友。”杨蓝自告奋勇。
“我也去我们404宿舍。”
林晓芸深吸一口气,下定决心:“那我去北师大,看谁也是我这种情况。”
“好。”
三人对视一眼,齐齐一笑,忽然对未来充满信心。
林晓光回到404宿舍,就对梁陈二人了这事,二人闻言,目瞪口呆之余,有些义愤填膺。
“好不容易考上的,不能就这么算了。”
“对,光,你怎么办?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年轻气盛的陈一鸣当场表态。
梁振道一个老男人,也不落后:“人多力量大,我们再发动一些人,我老婆在北大,我也叫她过来,再拉上她们宿舍的。”
林晓光这才知道,老道这么厉害,夫妻双双上清北。
“老道,可以呀!”
梁振道嘿嘿一笑:“彼此彼此,你也不差,表哥清华表妹北大。”
没时间开玩笑,林晓光同二人完这事以后,又出门去找赵子瑜,本来他不想和这人发生交集,但没办法,人多力量大嘛,免费的劳动力,不用白不用。
赵子瑜听到这个消息,也有些傻眼。
她还有些怀疑,直到在北师大见到林晓芸,才真正相信。
“这件事吧,我感觉问题应该出在招生办,一个是大学招生办,另一个是省招办,我跟我爸妈去,让他们跟长安联系,看省招办那边是什么情况。”赵子瑜看向林晓光。
患难见真情,赵子瑜能出动她爸妈,这让林晓光对她高看一眼,想到班主任应该认识的人比较多,他当下点头。
“好!”
忙过一阵后,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们再次坐在一起。
林伯平脸色灰败:“不行啊,我们问过北师大招生办的老师,他们明确告诉我,录取通知书是真的,北师大印章也是真的,不过签名和书写却是假的。”
“下午我们再跑跑,看是不是北师大别的专业把录取了。”林仲平想到一个可能。
杨文庸也心头一动:“我去其他学校看看,看设有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学校,有没有录取芸芸。”
这时,赵子瑜噔噔噔跑进来,上气不接下气。
“我爸妈,省招办刚刚来的电话,他们查恋案,北师大确实把芸录取了,就是政治经济学专业,没有任何问题。”
那问题究竟出在哪呢?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而杨蓝也风尘仆仆赶来,声音中透露着疲惫,却难掩其中的喜悦:“光,你猜的真准,还真有和姐情况一样的人,不过不是政治经济学,而是哲学专业,他也没找到报道院系。”
这算是一个好消息,证明这不是一起孤立事件。
下午,陆续有更多的消息传来,有好消息,当然也有坏消息。
坏消息是林仲平带来的,他累得够呛:“我跑遍全校所有院系,也没有打听到有别的专业录取芸芸。”
杨文庸也是坏消息:“只有北大设有政治经济学专业,不过我还没打听到谁也是这种情况。”
好消息却是更多的人带来的,林晓芸、杨蓝、梁振道、陈一鸣和赵子瑜等人。
赵子瑜递过来一份名单:“这是名单,我们统计了一下,一共有三个专业,全是北师大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目前有十七个同学,都是这种情况,北师大的老师不认,没法报道,他们也很着急。”
林晓光看着名单:“我们去北师大招生办。”
十七个人,包括林晓芸在内,都是从南海北过来,有南海的,有南云的,有西疆的,有胡建的,有龙江的,有南河的,这么多人千里迢迢来到北平上学,竟然得到不能报道的答复。
这怎么让人接受?
当出现带头人之后,众人拧成一团,不再各自为战。
于是,在一个春日的下午,二十多个人组成集体,浩浩荡荡,来到北师大招生办,求见办公室主任。
接待的工作人员,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没见过这阵势,看到这么多人,知道自己处理不了,第一时间去请示副主任。
副主任是个官场老油条,话一套一套的,本来要敷衍过去,可看到十多张北师大录取通知书,也坐不住了。
他知道,这事要闹大,可是要丢官帽子的,但他又做不了主,只得去请示正主任。
不巧,主任有事出门,不在这。
十几人只好耐心等。
这一等就是一,一直到次日早晨,才见到主任。
“你们的事,我都知道了。”主任喝着茶:“来话长,不过啊,你们可以上学。”
这就解决了?他们还有些难以置信。
“但是……”
众人心头一紧。
“不是北师大,是人大,中国人民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