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将就,不愿错付
等会了京城,他到了太师府,就好好和太师商量商量,如果太师一家同意,那他过些日子,就向肖策请旨,给他赐婚。
怎么,他和太师姐也是青梅竹马,年轻时,肖策也没少拿这开他的玩笑,如果他真的请旨赐婚,肖策也应该是乐见其成吧……
只是他唯一怕的,就是太师一家,怪他当初执着,空叫自家闺女为着她等了这么些年。
不错,太师家女儿只她一岁,而现在,他都已经弱冠,如果他再迟迟拿不定主意,她就是再不舍,也不能再等他了……
不愿将就,也不愿这样生生错付。
两人相爱实属难得,但是最起码,姐还是心悦与他的。也许,时间久了,他们之间,还是可以有爱情的吧?
情爱面前太多未知,他能做的承诺,就是对过往彻底释怀,然后再去迎娶太师姐,只有这样,这一切才对她公平……
只是他这个年纪,功业已成,爱情对他而言,倒像极了奢侈品……
不期待,不抵触,如今就已经是他能做的所有,哪怕未必能和太师姐琴瑟和平,佳偶成,最起码在此之前,他要忘掉自己不堪的过去。
只要太师姐对他府上戏子半个不字,他就可以遣散府中的戏子,来来讨她的欢心。
早年他生活奢靡,又与戏子伶官为伴,声明也因此糟糕得一塌糊涂。他一个男人家,可以不在乎这些,但太师姐不校
可是,太师姐冰清玉洁的女儿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凭什么一进了他的王府,就要面对这么多的流言蜚语?
以前他总以为,他虽贵为王爷,可是当初看不上他的大家闺秀那么多,只是单纯的嫌他游手好闲,没个前程。
可是近一年多以来,他出使漠北,微服江南,无疑成了大楚宫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今年一年气,他都为了江南贪案忙上忙下,甚至为了节省府里开支,不被有心人抓了把柄,他几次遣散府中的戏子。
本来前几年,有新进京的戏子走投无路时,都会想着来投奔他试试运气,他觉得唱的还不错的,也就都不嫌多少,通通收进府里。
可是自从这些年月,出于无奈,他几次遣散戏子,慢慢地都已经没有新来的戏子上赶着过来投奔。
好在那几个唱腔身段顶好的,他也一直没舍得将他们遣散,不然,如果他回了京城,戏瘾一上来,大冬的,他还得受着动,跑到城东的戏园子去听戏……
他的王府距离城东的茶馆一个来回四个时,算上听一出戏的时间,几乎就是大半的时候都耗在了茶馆上。
到时候莫是寒地冻,就算是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的好时节,他一个王爷,又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花费在听戏上呢?
娘亲爱戏如命,而他虽然耳濡目染,也成了一个戏痴,可是即便如此,他也觉得他自己没有像娘亲那样,真的是爱戏如命。
爱戏如命,这四个字本不该属于他的字眼,本心上,他是恨透了人们去如此评价他的。
它就像是一张网,牢牢地将他困住,仿佛一提起四王爷,人们就会他为了几个戏子和御史大夫先皇斗智斗勇的那段时日。
最好面子的年纪,却偏偏用最伤面子的方式接受惩罚,这点,也是他至今想不通透的地方。
罚俸,强制解散戏子,规定王府每月的用度,明明能让他收敛的方法有那么多,先皇偏偏就选择了这种方式来罚他?
还是他以为,自己早就已经无可救药,倒不如来上二十大板,让他彻头彻尾丢上一次面子?
恕他无知,如果不是彻底失望,他实在是想不通有什么理由让一个父亲对自家孩子如此下手……
没有人能懂得他皮肉都已经被竹板打得淤青时,却偏偏都憋红着脸,不肯叫人去扶他一把的难堪情绪。也没有人知道,御史大夫初来拜访,他都恨不得派上几个年轻有力的家丁,一路将这不知好歹的御史大夫打将出去……
可是他没樱十八岁,朝政之事已经逼得年少轻狂的他,不能有半分冲动。
除了因为心头实在憋着一肚子火气,实在做不出来和颜悦色的模样外,他不仅见了御史大夫的面,甚至都没有如何为难御史大夫,就与他迅速和解,带着他投奔了太师。
有些话出去不中听,可毕竟都是事实,如果不是他一早拉拢御史大夫入伙,他这个御史大夫莫是保住乌纱帽,就是性命,也随时可能不保。
党争的惨酷,他到底也是见识过的,为了这么些日子,御史大夫最他的那点好,他也不想看着他一步步成为党争的牺牲品。
而御史大夫最初还怪他多管闲事,明明自己不屑于参与党争,还偏偏要自作多情,拉他入伙。
初入官场,谁也有个轻狂的时候,而御史大夫的轻狂,就是在于真的以为,以他的那股子玲珑劲,可以在两个党派的斗争中两全。
他也一直懒得跟御史大夫解释,心里明白,有朝一日,他谢他还来不及。
而那门生的横死,也狠狠地打了御史大夫的脸,从此以后,他这才开始明白,朝廷的党争,并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
明眼人都看得明白,门生之死,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太师。
两党派捏造证据,随意诬陷也是常事,丞相在明显不占理的情况下,还在朝廷之上口中妄言,很明显,就是已经拿捏住了不少太师门生的把柄。
有句话得好,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他倒台了,丞相尝到了甜头,在朝堂之上只会更加猖狂。
他一个人有罪不打紧,可是如果太师的门生,每都这样担惊受怕,实在也不成个样子。
反正是自己顶撞了丞相,还又被丞相拿捏住了把柄,八成是没命可活,还不如他自己自缢,哪怕是落得个畏罪自杀的名声,也总好比这么多的人都受到牵连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