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用心而已
他坦然道:“宿太尉此来是为了十万官银在蓟州被劫一事吧?”
宿元景道:“五百契丹的散兵游勇在训练有素的西北军手中夺走十万官银,这事……是不是太离奇了?”
高槛摸了摸鼻子,他知道宿元景话中之意。
宿元景也不追问,而是道:“童贯丢了十万官银,去了顺州必定会遭到蓟州军的质疑。童贯为了能巩固自己在蓟州军中的地位,必然会奏报朝廷,请求重新拨银去往顺州,而且极有可能不止要十万两。高大人应该知道,如今国库空虚,禁不住如此消耗,此银该不该拨,想必高大人早就心中有数了吧?”
高槛诡秘的一笑,突然压低声音道:“其实……宿太尉心中也早有了想法,不是吗?”
宿元景沉默片刻,也压低声音道:“其实……有时候我也可以做人,当然,前提是为国为民。”
罢,两人相视一笑,高槛道:“痛快,我就喜欢和你这样的人打交道,省心。宿太尉,你既然决定要做人,不妨……再助我这个人一回?”
宿元景道:“请,力所能及,无不奉命。”
高槛看了看门口,才压低声音道:“我想要一封契丹国书,最好是耶律大石亲笔……”
宿元景诧然道:“你怎知有耶律大石的亲笔国书?”
高槛“嘿嘿”一笑,道:“辽国已亡,耶律大石妄图复国,但如今他手中缺兵少粮,自然不会忘记向大宋求援。这封国书,若不是他亲笔,怎能显得他诚意?”
宿元景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高大人,这封国书五前才达到右丞相白时中手上,尚未呈给圣上御览,你……是如何得知了?”
高槛道:“下事,只要有人为,就会有人知。并非其他,用心而已。”
宿元景叹道:“好个用心而已!”
随即沉思道:“国书尚在白时中手中,此人一向奉蔡京之命行事,若想从他手中拿回国书,实在困难呐。”
高槛笑道:“不难,只要你今晚将他引出府外,缠住他四个时辰,其他的事交给我……”
宿元景诧然道:“你是……偷?”
高槛道:“呃……不能这么,是借……”
两人再次一笑,宿元景道:“对,梁上君子、梁上君子,梁上者为君子,岂是我等人所为……好,此事交给我,莫四个时辰,便是要他一夜不归也不在话下。”
高槛道:“好,此事就拜托了。”
宿元景道:“我即刻就去白府,若是让他明日亮前回了府,便是我食言。”
罢,告辞离去。
高槛当即唤来旺财,轻声吩咐几声,旺财立即出了高府,往城内的高富客栈走去。
原来,高槛早有安排,在童贯前去顺州时,他已经命石秀将时迁、白胜及萧让接回京城,将他们安置在高富客栈,等候差遣。
自童贯被封为定北元帅后,他就在家冥思苦想,要如何才能兵不血刃的将童贯宰了。最好宰他的人是徽宗,这样的话就免去了很多后顾之忧。
他想起了萧让,这人因擅长临摹他人字迹,而被人称为圣手书生。自降了蓟州军后,便成了随军书记,负责军中一切文案撰写。
按照原着,他就曾经临摹过蔡京的笔迹伪造蔡京文书,以救宋江。
如此人才,现在在自己手上,放之不用,岂不是资源浪费?
他让宿元景将白时中引出府外,然后让时迁潜入白府书房,将耶律大石所写的书信盗出,让萧让临摹下来,以备后用。然后再让时迁将国书神不知鬼不觉的送回,就算是大功告成。
这些朝中奸臣,害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自己当然不能太君子,这也算是以恶治恶吧。
宿元景果真守诺将白时中约到了樊楼,叫了两名歌姬,将他灌得七荤八素。
白时中是蔡京的门生,平日里与宿元景交道不多,但此人生性胆,深恐自己得罪人。宿元景来请他,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时迁趁夜潜入白府,白胜在门外把风,由于白时中不在府上,府上护卫被调出去不少,守卫松懈。不消两刻,时迁便已经得手出来。两人将那份契丹国书迅速送往高福客栈。
萧让立即将国书全文临摹下来,时迁又悄无声息的将那封书信送回白府。这一切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待第二日白时中回府,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放在书房的国书已经在外面兜了一圈了。
转眼半月过去,疏于朝政的徽宗难得的上了一次早朝。这一段时间太平无事,他也乐得清闲,整日流连后宫,或是醉心诗酒。
百官参拜完毕,太监唱道:“有事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都快一个月不曾上朝了,还想着卷帘退朝。
蔡京出班奏道:“臣有事启奏。”
徽宗问道:“蔡太师所奏何事?”
“顺州八百里加急,童元帅已经尊圣命就任定北元帅,节制蓟州军。童元帅在接任之后,巡视各地军营,方知蓟州军粮饷耗尽,如今无以为继。童元帅心忧,若是长久下去,难免军心动摇,恐因此引起哗变。特急报朝廷,请圣上再拨银二十万作为蓟州军粮饷军费,以固军心。”
“二十万?”
“不是带去了十万吗?才多久,又要二十万?”
“以前蓟州军也不见得经常伸手问朝廷要粮饷军费,这童元帅一去,怎么消耗这么快?”
“这是童元帅要收买人心……”
蔡京的一番话出,徽宗尚未完全明白过来,群臣已经炸了锅。
户部尚书出班奏道:“圣上,如今国库空虚,实在是拿不出这么多银子了。童元帅身在顺州,不知户部艰难,随便开口就是二十万两,若所有军队都如此,臣……只怕是支撑不下了……”
蔡京道:“圣上,蓟州军关乎我北境平稳,不可轻视。”
宿元景轻哼一声,出班奏道:“圣上,童元帅只管开口要银子,却对自己丢失十万官银一事只字不提。如此欺瞒圣上,分明是另有图谋。”
他的这一句话又一石激起千层浪,朝中大臣绝大多数并不知道童贯丢失官银一事,此时听来,无不觉得如惊雷于耳,纷纷询问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