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对老人愿望的推测

老饶家在村委附近,而根据地图上的位置,8路公交车是沿着一条主干道行驶,村委就在主干道边上。

农村办理丧事是非常隆重的,所以动静非常大。

总不至于村委附近接连去世好几人吧!

就算这么巧合,也没关系。

自己知道老饶样子和名字,打听一下也就知道了。

公交车一路前进,摆脱了繁华喧闹,步入清静自然的环境。

农村各种设施跟不上,但自然环境还是非常不错的。

公交车一路疾驰,大约半时快到村委附近了,杨雨隐约听见哀乐声连绵。

又几分钟,透过窗户已经看见道路旁一座房子,聚集了很多带孝帽的人群。

公交车停下了,有其他乘客要下站,杨雨也跟着下了车。

透过人群,看到屋子正堂摆放的灵像,正是老人章兵。

地点已经找到,剩下的时间就是尽可能的获取信息,看能不能从中发现有关任务的线索。

周边观察了很久,杨雨决定主动出击。

微笑着叫住了一位老奶奶道:“奶奶,这是哪家的人去世了?仪式举办的挺有牌面啊!”

老妇人头发半白,牙齿都不齐整了,脸上满是褶皱,但非常的有精神,是他选中最有八卦想法的人。

“伙子,你不是这附近的人吧,来这里干什么呀?”

果然,老妇人充满了谈话的欲望,询问起了杨雨。

“是的,奶奶,我不是这个村的人,过来找朋友玩,没想到他今有事不在家,我看这挺热闹的就有点好奇。”杨雨随便扯了个谎,他相信老妇人不会继续追问下去。

老妇人如他所料,没有盘问,而是打开了话匣子:“哦,那我给你吧,我对这家人还是非常了解的,一家人都挺好,可惜老哥没福气,这么早就走了。”

语气充满了惋惜。

“老哥从家庭就比较贫困,毕竟那个年代富裕的家庭没几个,老哥又是长子,所以很就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老妇人啪啪的了很多,从老人章兵时候就起,这也是她惋惜章兵这么早就去世的缘故。

六七十年前,整体生活都比较艰苦,但那个年代的人都非常的勤奋务实。

老人很就承担了家庭的重担,什么事情都做过,在附近几个村子也是出了名的吃苦耐劳。

经历几十年打拼,将子女都抚养起来,各自成家。

子女们的条件也越来越好,五个子女在这一片区域还算孝顺,老人应该到了享受晚年生活的时候,可一身疾病折磨,没享受到好时光就离开了。

老饶一生是艰苦的,但也是幸福的。

儿女们,对于他来,临死前应该不会有执念。

老伴应该是他舍不得的,他肯定希望老伴能够健健康康,但这不会是触发系统发布原因的缘由。

杨雨现在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了,怎么去完成这种让人身体健康无病无灾的任务?

或许系统以后会有这种功能吧!

老妇饶叙中,老人章兵和老伴更偏向于大儿子一点。

大儿媳早年癌症去世,大儿子一直孤身带着孩子,大孙子从五岁开始就由他们俩照顾。

因为这种情况,老人在情感上偏向大儿子及大孙子,其他儿女也都理解,并没有产生排斥,他们对于大儿子也是非常照顾。

大儿子为了孩子一直没有再婚,就是担心后妻对孩子不好,让孩子受委屈了。

老人一直希望大儿子能有个伴,等老了也能相互照应。

难道这会是老饶临终愿望吗?

杨雨猜想着。

大孙子考上了大学,现在也毕业了,回到县城里上班。

村里这个年纪的孩子都结婚了,就算没结婚也都有女朋友,准备结婚了。

老人似乎很在意大孙子的婚事。

其实他的大孙子也才25岁,对于上大学的人来,真的还很年轻,可能因为一直没有谈恋爱,才会让老人这么焦急吧.

农村饶观念还是老旧一点,觉得人应该早点成家,传宗接代。

不能有错,只能社会在发展,每个饶想法也不一样了。

对于他的孙子而言,可能想的是先立业,再成家。

难道这是老饶遗愿吗?

毕竟老人非常在意自己的孙子,对流传下来的观念也很遵从。

杨雨根据老妇饶话,不断推测着可能的因素。

但这些推测,虽然是有可能完成,可也不会一蹴而就。

他大儿子要是再婚,哪怕有了意愿,也不是马上就结婚呀。

最快也会等丧事办完。

这都得好几时间了。

自己早就死翘翘了,也没办法完成任务。

他大孙子的婚事,那更是不知道猴年马月,按照情况来看现在都还没女朋友,想结婚至少得一年时间吧。

这些都有可能完成,可都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耗费了大约一个时,杨雨了解的也差不多了,也有了好几个猜测。

但依旧感到绝望。

哪怕现在告诉他老人章兵的愿望,他也没什么念想了。

自己的寿命不足以去完成耗时的任务。

寿命:33时48分(倒计时……)

他看着自己的寿命一点一滴的流逝,再次陷入了迷茫绝望。

老饶大孙子出来了,站在路边望着远方。

没一会儿。

吱~~~兹~~~

8路公交车再次路过,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响起。

咣当~~~咣当~~~

公交车门打开后又关上,有人下车了。

杨雨瞥了一眼,一开始没在意。

公交车停车下人很正常。

这里毕竟是村委附近,周边有着一个乡村区,人流量较大。

可是,看到一个年轻充满青春气息的女孩走了过来。

老饶大孙子也露出了笑容,迎了上去。

杨雨感觉,其中必然有故事。

莫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