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接受任务
崔烈这一问倒是给崔博吓得直哆嗦,老头中气十足,这一嗓子比起后世扩音器也不遑多让。
“子尝读《仓颉》、《孝经》”《仓颉》和《孝经》篇幅很短,不得不,挺适合幼儿蒙学,简单易懂。
崔博本身古文水平有限,读过一些古籍,但也比普通人高不到哪去,前身也没读过书,所以崔博最先读了这两本书。
“莫要拘谨,若有问题,可问来。”崔烈颔首,对崔博向学似乎很满意。
其声温暖和蔼,崔博顿时觉得自己可能应激反应太过强烈,提着的心也慢慢放了下来。
《仓颉篇》很短,只有数百句,崔博早已读完,只有数句不明其意,于是向崔烈提出了疑问:“汉兼下,海内并厕,饬端修法。端字何意?”
崔烈道:“端,政也,乃避秦王政之讳也。”
“如此,《仓颉篇》既是秦人所书,为何不是‘秦兼下’?”崔博自然知道此文乃是秦人所书,而汉兼下才是崔博的疑点。
崔烈没料到崔博能发现这个问题,愣了一下,随即哈哈一笑,捻捻胡须,道:“阿博却是聪慧,可不知你所读乃是汉本,端亦有政之意,故未改也。”
听完崔烈的的解释,崔博恍然大悟,的也是,要是再用“秦兼下”那能合适嘛!
看不出来这便宜从大父,学问倒是挺深的,本着蒙学的态度,崔博又开了口。
“子还有几处不解,叨扰大父…”此时他仿佛捡到了宝贝,犹如一个乖宝宝,大眼睛扑闪。
……
崔博请教学问,颇有收获。具体表现…嗯…能稍微理解一些古文意思。
虽然生涩,但也有点像养成游戏,学习就像经营自己一般,勉为其难的有那么一丢丢快乐福
且就当是个游戏吧!
“今日唤你来,有一事——你年幼失怙,母亦改志,今日考校,欲为你寻一启蒙教师,明日上巳节,我将宴请郡中贤达,若阿博能有中意者,可自选之…”
看不出来,这个从大父对崔博还是挺上心的,若按照崔博的记忆,他们的关系自然是隔了四代。
也可能是这个时代的宗族观念过于强大,崔博也没有多想——
“唯大父之命。”崔烈的身份是晓得的,无他,在本地崔烈就是有这个能量,寻常乡儒郡儒哪个不想着巴着崔烈大腿。
想到这儿,崔博不禁多了几分感动,若是那管往生的孟婆也如此,那该多好,上来十连抽,历代兵家理论尽在吾脑,洋枪大炮应有尽有,各种心法得心应手,倚屠龙点击就送,历代诗词文章张口就来……
可惜现实很残酷,它宛如拔X无情的渣男一般,掀起波澜,抛弃了崔博。
“那子先告退,回家温习,子云:温故知新。明日必准时以会贤达。”在崔烈家待的时间也够久了,估计这老爷子累的也够呛,中途喘了好几口气,热水也喝了几盏,于是乎崔博请辞。
“嗯…你且去,阿博不似从前调皮,乃有先祖之风,你家必因你壮大,勿负我望。”
先祖之风?崔博对他长辈还真没啥印象,因为走的实在是太早了…
回去的路上崔博就在想:崔烈其人似乎真心对我好,咱家到底有啥值得崔烈看重的呢,难道爷我生俊逸不凡,靠脸就能吃饭?想着崔博不禁摸了摸自己的脸蛋,确实挺嫩滑的,嘿。
反正不管如何,就先当老爷子是好意,走一步看一步吧,能找个好老师学习,那绝对是件好事啊,不知识积累,光是人脉关系,那也是不错的。
学五经,傍大儒!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咳咳…
别看开局一个破宅子,可是还有一个当大官儿的从爷爷,总算还是没给穿越者丢面儿。
崔博自顾自地往家里走,想它未来如何,太远了,倒不如想想明怎么应对上巳节会。
汉以经学立身,至于其他书籍、诗赋,皆是道,这点很不好,汉代是有很多优秀典籍,正是因为此才失佚。
杂学,要学!但还是需要五经为跳板,不然路都打不开!
就光汉代士人普遍研究的经典,五经再加个论语。这些子书吃透了一本,可为博士。
这几本,他前世也是有些了解的,《春秋》《尚书》《诗》崔博时候读过,《易》本晦涩难懂,当时迷恋玄学时通读过金景芳老师的《周易全解》,《礼》压根就没看过。此为汉五经,崔博是知道的,而《论语》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崔博只在学课本中背过几句。
仁恕之大义崔博理解,但是根本就没有那种…嗯…先这样后那样的感觉!
比起《春秋》《尚书》这种有故事情节的国学经典,《论语》《易》《礼》就显得有些无趣,对儿时的崔博毫无吸引力。
扬长避短,崔博已有了应对之策,虽然崔烈意思让他随便挑老师,但他也不能全当真。
若不露上个两手来应对,恐怕只有想阿附崔烈的谗谀人愿意教他,未必真有实学。
想在当今时代立身扬名,除非累世公卿,有长辈蒙阴入仕,否则难之又难,读书倒是一条路,但是那些生而为最底层的人,根本就没有接触书籍机会!
崔博明白这个道理,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假如崔博没有名气往投曹操刘备,恰逢战事,曹刘问曰:“如何对敌?”
然后崔博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曹刘眉头一皱,呵斥道:“似此荒诞酸儒,也敢言战?左右给他拖出去斫了!”
自恃知道历史走向,但这能出来吗?问仗怎么打,国家怎么治理,军队怎么提高战斗力,一问三不知,这像话嘛!
崔博不欲空谈,务求实干,前世没有自由却仍是自强不息,此时身体健全更兼自由,而且他还有更大的渴望,又怎能庸碌一生?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