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发展

崇祯元年,腊月三十。

张嫣第一次过了一个普通饶新年。没有宫人,没有大宴,没有大朝会,也没有那么多的规矩。

她带着青果儿和郑福松包饺子守岁,放炮仗。还给那两个家伙儿一人发了一个大红包。

转眼过完年,王礼那边总算有了进展。

招募来的工匠总算培训结束,可以投入兵工厂的生产了。

为此,张嫣还给这些工匠一人发了一个开工红包。不多,只包了二两银子。是个意思罢了!

眼看这边开始了流水线式的赶工。

得知张嫣计划的萧湛、郭威和孙越三人也把那些士兵训练的更刻苦了。

如今多练练…免得上了战场,连揭竿而起的农民都打不过。最后莫名其妙便丢了性命!

等到三月份,崔念送回的消息道:“陕西起义之事越演越烈,简直已经到了不可收拾之地步。”

正好,这边王礼也加紧完成了张嫣要的一万支燧发枪。不但是燧发枪,就连红夷大炮他也铸了两门。

不过这次是镇压农民起义。有了燧发枪就足够碾压那些不正规的农民军了。一时还用不上这红夷大炮!

不过,完工后。如数交上燧发枪的王礼提出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

那就是——制造火器的铁这回一次性用了个干净。所以,以后张嫣若还要兵工厂正常运转的话?那么这铁矿藏的问题就必须解决。

而且,如果可以。最好还能够给他们配备一个炼铁、冶铁的作坊!

张嫣听了。

心想:以后很多武器、工具等等等等。可都需要各种不用硬度、性能的合金。

这样来考虑的话,那她应该筹备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冶铁的作坊。还应该是一个研究各种合金,甚至想法子看看能不能炼钢的部门。为了以后科技与生产力的进步奠定基础!

唉!这样一想,她要做的事儿还有好多啊!真是任重而道远。

到了三月底,配备上燧发枪并且能够熟练使用之后,第一支去拿起义军来练手的福宁临时兵,被萧湛带着去了陕西。

出发时,张嫣拉了萧湛悄悄交代了一番话。

“这起义军里有很多都是没了活路的农民。到时候你也别真一干打尽,全给剿了。那里面如果有愿意悔改,想要重新过回安稳日子的?就让他们来福宁……咱们这里可以收编一些嘛!你看周边的荒地还没开垦完。绣坊、工厂也还要再扩建。这人可都是劳动力,能够创造出财富的。都给一刀杀了多可惜!”

也许是从来都没有听过这种论调,一番话的萧湛那叫一个目瞪口呆。

张嫣:“你记着没有?”

萧湛回过神来,然后一脸懵的点头:“自个儿都记下了。”

当时,张嫣以为。这愿意千里迢迢来福宁的估计不会有多少。

一开始,事情也确实像她预料的那样。

陕西那边,起义军根本就不耐打。只要碰上福宁这群临时兵便一触即溃。

萧湛很听话,一直在宣导:福宁是个好地方…欢迎任何想过安稳日子的人前去定居。

可惜,他这话。愿意信的实在是不多。

所以,直到五月末。这陕西的劳苦大众才来了那么猫三两只。

一个个衣衫褴褛的站在福宁城外,张嫣把人编到了城外开荒。

承诺这垦荒垦出的土地,可以免其三年赋税。

当然,福宁以前是没有这福利待遇的。可谁让张嫣来了呢!

在问过县令和知府,每年的赋税是怎么收以后。张嫣便直接给定了这么一条规矩。

唉!怪不得这大明朝明明不穷,当官的和大户都富的流油,国库却空成那个鬼样儿!

你道它这每年的赋税是咋收的?

还是开国太祖时定的标准。一县、一州的田亩数量还是几十年前,张居正时核查的数量。每年按这个标准来进行赋税的缴纳。

这几十年里,有人考取功名。朝廷规定,有了功名可免赋税。于是乎,这税是越收越少……

他们都不想想,这每年都有人垦荒,田亩数量肯定是有变化的。怎能就这么几十年如一日的遵循旧例呢!

如今,张嫣不管这些。她压着那些当官的,出台了一条奖励垦荒的好政策。

张嫣还让刘保,负责给这些垦荒的百姓借贷种子。既种的时候,按普通粮食价格卖给他们种子。等到收获了,在还回等量的粮食即可。

这下子,瞬间让陕西那些流民看到了希望。三年没赋税?又借农具,又给种子?

这样一来,最起码头三年时间,自己这一家子是铁定能吃饱穿暖的呀!

于是乎,来到这儿的人一个个都干劲儿十足,对未来重新燃起了希望。

如今,张嫣的建设发展需要大量人手。闽南经过这连年大旱,早已地广人稀。再加上,给郑芝龙拐去琉球不少。如今,她这里着实有些人力短缺。

见陕西的流民,颇为能干。一开始的同情不忍,转换成了现在的垂涎三尺。

那广袤的陕西大地上,流民千千万呢!

这要一个个都这么能干,自己还愁啥愁啊?随便招来一些,那不就啥都有人干了。

想到就去做,张嫣在那群投奔来的流民里选了三五个人。给派了马车,给了银子。请他们回乡给福宁做宣传,看能不能再引些人来。

打发这些活广告出发后,张嫣悠哉悠哉的窝在府里,酒喝着,曲听着。

心想,等人手到位了。她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安排了。

结果出乎张嫣意料的是:“那几个饶宣传效果也有点太好了。”

她知道,估计能引来不少人。可她没想到,竟然会多到这种地步啊!

崇祯元年,六月二十八。

明明离开福宁的是五个人,如今望着福宁城外,密密麻麻的十几万人,张嫣头有些大!

怎么会一下子招来这么多人?

之前不是还都不愿意来吗?

萧湛给做了那么久的宣讲,也就来了那么几十个。怎么今朝一家伙来了十几万?

当初,拿了张嫣银子的那五人中的李阿牛,垂着脑袋有些不知所措的道:“这两三个月,大家都听那位剿纺萧将军了,福宁很好。可谁都不愿意信,只以为是骗饶。没想到,我和其他四人一回去。乡亲们听了我们的,都觉得福宁是个好地方。便都跟着来了……”

张嫣指指城外,抽着嘴角道:“这么多都是?”

李阿牛:“一开始没这么些。也就我们周边几个村落,大约几千人。后来,路上有人遇见了。朝我们打听,然后便死活要跟着一起来。最后,人越来越多。成了现在这样!”

张嫣无奈的挥手,让这李阿牛先回家了。

她自个儿跑去找了刘保。

到了刘保院子,刚好刘保送知府和福宁的县令离开。

回头见了张嫣,刘保扶额,有些无奈的问:“娘娘,您现在要怎么办?”

张嫣讪讪笑了。

“你之前在京师,不是给灾民造过房子吗?仿照那个时候,就在福宁城的西边吧!那边地方大,你带着这些难民烧砖、制水泥、盖房子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