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一章 荀灌娘单骑闯重围
第七三一章荀灌娘单骑闯重围2012-6-18
南阳是一片平原地区,荀灌娘整天驰骋在广漠的原野上,射飞鸟,猎狐兔,常常是满载而归。
城里城外,只要一看到一骑骏马奔驰而过,大家就都知道这是荀灌娘。
论枪如游龙飞虎,论箭已能百步穿杨,父母爱如掌上明珠,满城军民更是交相赞誉。
此时,荀灌娘实际上也才十三岁。
就在荀灌娘十三岁这年,春耕刚过,几万贼兵在匪首杜曾的带领下,由西域流窜到宛城。
当时,宛城守军仅有千人,又在青黄不接的时侯,贮存的粮草十分有限,势难长期固守,情况非常危急。
匪首杜曾原本也是官宦子弟,为奸人构陷而全家遭难。
杜曾含冤莫白,竟至铤而走险,初意是为父报仇雪恨,后来却因召募的匪徒成分复杂,渐成骑虎难下之势,骚扰州县,肆意掳掠,所过之处,庐舍为虚。
朝廷连番围剿,于是流窜宛城,想取得这个富庶的地区,作为根据地,休养整备,再图大举。
荀崧认为城中兵力薄弱,守御尚且不足,更不可能轻言出击;然而长此困守,待至矢尽粮绝,又当如何呢?
想来想去,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派遣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突围出城,驰往临近的襄阳求救。
因为襄阳太守石览,是荀崧的旧部,这时他驻守襄阳,兵强粮足,雄视一方,只要能发兵前来,必可解救宛城之围。
荀崧把自己的计划,向文武官员宣示以后,大家虽然十分赞同,偏偏没有一人愿意担任突围求救的任务。
荀崧感叹不已,正在一筹莫展的时侯,蓦然间荀灌娘由屏风后转出,朗声道:“女儿愿往襄阳投书请援!”
荀崧大惊,立即拒绝:“满庭文武都不敢担此重任,你一个小小女孩子,如何能够突出重围,又如何能够抵挡贼兵的追杀!”
不料荀灌娘却答道:“女儿虽然幼小,却习得一身武艺,乘敌不备,出其不意,必可突围而出。与其坐以待毙,何不冒险一行。
倘能如愿,不仅可以保全城池,实际上也拯救了黎民百姓的生命财产。如果不幸为贼兵所阻,顶多也不过是一死而已。同是一死,何不死里求生,冒险一行呢!”
事实确实如此,荀崧考虑良久,又作了一番研究与安排,终于同意了女儿的请求。
于是选派了壮士十余人,组织了一支闪电突击队,借着浓浓的夜色作掩护,一涌而出,向襄阳城飞奔而去。
马快情急,穿垒而过,贼兵措手不及,眼睁睁地看着一队人马消失在黑暗的远方。
一路奔波,第三天的午后抵达襄阳。
襄阳太守石览,看到老上司的求救信,又听到荀灌娘的慷慨陈词,对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子甘冒矢石,突出千军万马包围的精神和胆识,不禁大为感动。
他当即发兵,还修书一封,星夜飞驰荆州太守周仿,请他协同出兵解救宛城之围。
大军赶到,如火如茶的战斗展开,荀灌娘挥舞银枪左冲右突,大获全胜。
荀崧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荀薤,小儿子叫荀羡。戏剧中为着加强效果,以便形成强烈的对比,不惜把荀薤、荀羡表演成天生的低能儿,插科打诨,增加笑料,殊为不妥。
一个人的一生,有一足传者,即可俯仰无愧,何况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子,竟然能力排众议,突出重围,以其勇毅与纯诚,搬来大军救援。
复以奋不顾身的胆识与豪气,连番击杀贼将,获得辉煌的胜利,宛城千千万万的军民赖以保全,整个国家也深受其利。
荀灌娘能够名垂千古,实非偶然幸致。
荀灌娘好像一颗耀眼的慧星,又像是昙花一现般,做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壮举。
正史上没有提及她尔后的一切,稗官野史中也找不到一点儿蛛丝马迹,甚奇。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荀灌娘,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慧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水母玄阴镜,可以破阴火。
高峰跟荀灌娘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荀灌娘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荀灌娘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荀灌娘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很快就获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荀灌娘,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荀灌娘淡然一笑:“谢谢。”
“不必这么客气。”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荀灌娘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荀灌娘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女,正是晋朝的谢道韫。
晋代王、谢两族,世代簪缨,朝廷倚之为柱石。
既有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又有所谓“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荡晋书”的说法。
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则又状写出人事沧桑,令人不胜感慨。
谢道韫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谢家风范,在她身上表露无遗,长大后嫁给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门当户对,传为佳话。
典故“袒腹东床”,就是王羲之的故事。
相传,太傅郗鉴在晋室东渡以后,派遣门人到丞相王导府中为女儿都璿提亲。
对王氏子弟来说,这是一个婚嬅高门的难得机会,一个个神气端肃,扭捏作态,惟独王羲之毫不在乎,依旧袒腹而卧在东窗床上。
不料郗鉴选中的,就是这个袒腹东床的少年郎,从而为后人留下“东床快婿”的佳话。
王羲之的夫人,为他生下了七子一女,一个个都成了东晋社会的名流。
王羲之以书法冠绝古今,称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传其衣钵,功力虽然略逊其父,却也颇得真谛,后世合称“二王”。
谢道韫的叔父,就是“淝水之战”的东晋政权中,使得国家坚如磐石的谢安。
晋室东渡之初,谢安与王羲之同寓居在风光明媚的会稽,游山眺水,饮酒赋诗,放情丘壑,兴寄烟霞。而谢安在谢氏诸子弟中,似乎特别欣赏侄女谢道韫的聪颖与才情。
有一天,谢安问她:“毛诗何句最佳?”
谢道韫答道:“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吉甫,就是周朝的贤臣尹吉甫。“吉甫作诵”指的是尹吉甫写的丞民之诗,赞美周宣王的卿士仲山甫,帮助周宣王成就中兴之治。该诗辞清句丽,传诵不衰。
谢安也不无同感,称赞谢道韫颇有雅人深致。
还有一次,在北风怒吼,雪花纷飞的寒冷冬天,一家人围炉闲谈,谢安问大家:“大雪纷纷而下,像是什么样子?”
谢朗应声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为之击掌赞叹,因此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她找到一个才堪匹配的好丈夫。
为侄女择婿,最理想的对象,当然是王家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