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五章 借穴锁妖
这座古墓中竟然存在着第九座石棺!?
宁裴山怔在当场,双眼瞪如铜铃,死死的盯着水道中那处石台!
石台之上,是一副被锁链锁住的石棺,而上面的锁链正是连在活水绕棺的七座石棺之上!
水道内的石制的棺椁是按照祖制的格局分为内外两层的,外面的套棺叫椁,而内里的棺材才叫棺。
最外层的套棺像是被烟油熏过一般的,通体全黑,附着着一层黑色的油脂。
可依然能够清晰的看见套棺之上,雕刻着一幅幅铭文鸟兽的图画,阳文浮雕在棺盖与棺身上,而在椁的四周坠满了无数枚道教的镇魂铃。
这镇魂铃与宁裴山自制的噬魂铃外形是极为相似的,只是要上许多,可它的功效却与噬魂铃是不同的。
铃为风音,有摄魂镇魄之效。
宁裴山的噬魂铃只是以蛊虫蚕食掉外泄的煞气,而这些椁身上的镇魂铃却只有镇压之用!
这东西宁裴山也可以制成,可哪怕积他平生所能也打造不了如此多的物件!
光看这些铃铛便是妥妥的大手笔。可见内里的东西,怕不是寻常的妖物了!
在石棺旁边的地上有着好几条碗口粗的锁链,横七竖澳散落在一旁,甚至还有些链扣的残渣掉在一旁。似乎是曾经捆住棺椁所用,还有些在依旧挂在套棺上。
石棺是被打开着的,棺盖被推在了一旁。
而内里,铺着一层已经腐朽聊黄绸,上面有一处物件压过的痕迹,可整个棺内却是空空如也!
显然,魏文宇将内里的东西取走了!
宁裴山站在水道上边,目光凝在了下面石棺上,久久不能平静。
自己活了千年,这个古墓自己也是几进几出,可竟然还没有魏文宇对这座古墓了解的多!
看这座石棺周围的格局,与其像是一处封魔井的样式,或许更加贴近闽南那边的围楼样式!
石棺落在最下面的台子上,竟与宁裴山此时所处的位置还有个五六米的高度。
若是放满水的时候,这里是完全看不到的,也就是在上方囬型水道上的角落,一处沉潭罢了。
水潭大约一间屋子的大,周围都是用着石板贴的石壁。
每一块青砖上,都刻绘着一些符号,像是道家的符文样式,宁裴山认识一些,却并不完全都看的懂。
这座沉潭内没有修建楼梯或者其他可以下去的地方,下面被人安放了一把极为结实的工程梯。
宁裴山眼神闪了闪,从一旁的墙壁上取下一盏长明灯提在了手上,一步步缓缓迈下了梯子。
一路下去,宁裴山匆匆的看过石壁上的刻绘铭文,全是镇魂锁魄的符咒,大抵都是相同的循环。宁裴山的手指摩挲过石壁上,突兀的发现一块石板与其他石板是不同寻常的。
石板只有铜镜大,上书一段古书的文字。
宁裴山将油灯贴进看了看,上面是用篆书按阴文方式雕下的文字,字数不多短短两校
书法的格式是极为工整的,连刀工都是大家的手法。
“皇庇佑借穴锁妖,怜垂鉴永沉暗水”
短短十六个字,满满是惟愿的祝祷,而后的落款上,为提是何人所造,却有一枚印鉴!
“受命于,既寿永昌”
这是……国玺?!
宁裴山指下一颤,有些难以置信眼前看到的东西。
东唐王朝手握着真正的传国国玺才能令八方诚服,那是一枚有着一角缺失以黄金修补的玉玺。
只是元朝之后,真正的传国玉玺便遗失了,而后历代皇帝都只是按照祖制仿制而成罢了。
而这枚印记,的确按真正传国玉玺的纹玺图案刻绘的!
宁裴山猛然转过头,看着楼梯下的空棺,心中的恐惧在不断的升腾!
怪不得能用上这么多的镇魂铃,这些可是以一国之力倾力所铸!
里面到底是何物,竟然能被与一国之君的名义惶恐一般的镇压!
甚至还需要用上“惟愿皇庇佑”这样的字眼,更将其深埋于此,随时害怕它重见日!
宁裴山已走下楼梯,可却只是在棺椁的周围细细的查看起来,并未立刻靠近。
棺椁的造型与上面的八座棺椁是相同的样式,很显然是同一时期入葬的东西。可地面石板却与周围的材质是不一样的!
地面的石板极为粗糙,,并不十分平整,而中间的石台更是显得突兀,像是从旁的地方抬过来,直接放在此处而已。
地面只有些淤泥,并没有属于鱼虾生活过的踪迹,残留的河泥大多都已经被人清理了出去,潭底并没有属于寻常河道的腥臭味道。
而是一股墓地里沉腐气息,以及一股特殊的木质味道。
这味道宁裴山知道的,是柏木焦油。
大抵是从棺材里发出的,经过了千年以上的岁月,依旧经久不衰。
看来被套棺装在里面的棺木并没有渗水在里面,密封的手法是非常绝妙的!
在潭底的四周石壁上,有着几块石碑贴在墙壁上,看石材的材质,与地面上的石材才是一个时期的东西。
宁裴山眼神闪了闪,想起方才在半腰的石壁上,见到的那块石板上所书了几个字。
“借穴锁妖”
自己脚下这块地,才是真正的陵墓所在,而上方那些都只是后来修建的墓罢了!
怪不得九座石棺会出现在这里,这是一座墓中墓!
这是古时的高人借由不知何时期的地下陵墓风水,来镇压这第九座棺椁之物!
或许是地势或者旁的什么东西,这座陵墓中到底有什么优势能够对镇压有所助益,现在的宁裴山并不清楚。
可高饶确借用了簇来达到自己“锁妖”的目的!
宁裴山不由再次回头看向上方,这个角度隐隐可见上方的石台。
九座……
在北斗七星旁的确是有两颗星辰辅佐在侧的。
宋代道教书‘云笈七签’二十四卷“日月星辰部”曾提及,北斗七星还有辅星、弼星的存在,时称北斗九星;五代徐铉《步虚词》诗曰:“整服乘三素,旋纲蹑九星”。后来两颗渐渐隐失,成为“七现二隐”,故今有北斗七星之。
北斗七星和辅佐二星共指九曜,亦称“九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