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闯军一诸侯(下)

可是普之下,亿万斯民,其实又有几个民能够过上稍稍安定的平凡日子呢?

陕西、四川、偏沅、安庐、闽粤……甚至于江南,占据下户口绝大多数的平常百姓,依旧是欲得一日安闲而不能。

李来亨愉悦的心情,不能不为这种想法所沉痛打击。

更何况现在已经是崇祯十五年的下半年了,倾在即,谁能挽之?

李来亨自信自己已经为闯军做了不少工作,现在的闯军实力远比历史上同一时期的闯军强大得多。可是即便如此,李自成就能够抵抗住清军的那三板斧吗?

如果李自成挡不住的话,倾要由谁挽之?

自己吗?

可是李来亨又真的做好以一己之力支撑起下的准备了吗?

其实大部分人都可以渐渐认识到,李来亨并不是那种才气逼人、恢弘豪阔的大英雄。

恰恰相反,他没有李自成的宽阔胸怀,反而常常计较一些事,心胸虽然不能特别的狭隘,可是也绝对称不上多么宽宏;他也没有李过的赤诚和正直,身上毫无一点李过那种严于律己、宽以待饶精神,更加谈不上具备李过那种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

甚至于李来亨还没有李双喜那般的勇猛善战!

李来亨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他常常因很的利益而忽视了大局,甚至于一叶障目,把自己和闯军上下的性命都搭在这种无关紧要的事上;他还常常在面临关键性的抉择时,不失时机地在最关键的一刻妥协下来,亦或是在关乎闯军大局的根本性问题上退让。

要形容李来亨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最准确的似乎就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利而忘命”这一句话。

这绝非是一个伟大英雄、一个伟大领袖所该具备的人格。

毋宁这实在是一种完全拿不出手的人格魅力。

可是即便如此,这世界上也存在许多只有李来亨才能完成的事情,这世界上也存在许多只能被李来亨拯救的人和物。

即便匹夫之流,即便是李来亨这样一个人格实在谈不上高尚的匹夫之流,当狂潮来袭的时候,他也有必须站出来的勇气。

在那个关键的时刻,只要他能够站出来,能够承载下、能够承载百姓、能够承载一个民族的期望,他就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英雄。

“还有多长的时间?我还有多长的时间?”

李来亨本能地自言自语道,陈荩听到这句话不免感到奇怪,问道:“时间不早了吧,大帅是不是要准备大军东行的事务了?”

“对……大军东行,我是该去追击袁时症会一会徐州剿总史可法的,这才是我的重担。”

李来亨沉默了几秒钟,他脸上露出一种很复杂的表情,似乎在思索些什么问题。接着,李来亨突然让张皮绠去把支度使白鸠鹤和现在担任军器院总监的张光叫来。

以前闯军的军械生产都是由鹤爷负责,不过随着闯军湖广地盘的急剧扩大,鹤爷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虽然他有支度副使张玉衡这个能干的副手帮忙,但也有些应付不过来。

本来由白鸠鹤兼任的军器院总监一职,就转交给张光负责。闯军在湖广的急速扩张,也吸纳了不少来往于江汉地区的商人,张光是福建商人,也是少见的主教徒,闯军仿制红夷炮的工作,就是由张光主持的。

他能力也算出众,特别是擅长数学,而且和武昌的一些西洋传教士关系很好。闯军从张献忠的手上接管武昌以后,张光便把居住在武昌的西洋传教士请到了军器院,和他们混在一起研究火器开发之事。

这之中,李来亨最重视的就是自生火铳的仿制。

自生火铳,也就是燧发枪。闯军第一次缴获到燧发枪,是在沈庄军事变的时候,当时麻城一些士绅手上就持有从广东高价买来的自生火铳。

李来亨自然知道燧发枪的价值和重要性,所以闯军在麻城缴获到自生火铳后,李来亨便立即让鹤爷开始展开仿制的工作。

只是燧发枪的仿制远没有李来亨想的那么简单,燧发的机械结构其实还算简单。最困难的问题在于要量产燧发枪,首先要解决量产弹簧的问题。

白鸠鹤和张光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的弹簧片,这次张光又亲手将军器院生产出来的一件弹簧交给李来亨查看。

李来亨把这支做工已经相当精细的弹簧片捏在手中,反复把玩了数遍,问道:“你们有试着把这个弹簧装到自生火铳上面没有?”

白鸠鹤把胡须捻起一根,笑道:“用这个弹簧片击发的自生火铳,不管是射击的速度还是发火率,都远在咱们的鸟铳之上。若能把自生火铳推广开来,普及到全军,闯军的实力又将有突飞猛进的增长。”

“如此来,最大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量产问题吗?”

“对,军器院的工匠已能打造出相当精细的弹簧片。可是如果要如节帅所的那样,把弹簧片拿去制作自生火铳,如此多数量的弹簧,我们还是要花非常长的时间去做。”

李来亨听到这里,叹了一口气又把弹簧片放回到桌上,他知道要将燧发枪普及起来,看来依旧不是一件短时间内就能做完的事情。

“我们和黄麻士绅公私合股干买卖,近来拿下襄阳、汉口、武昌,又新开了许多作坊。咱们闯军自己搞出来的扬武蓝配方,这染料的生产我都让湖广士绅们分了一口肥,闯军换装,一年夏冬两身的军衣是多大的买卖?可却不见他们搞作坊、搞买卖,搞出什么新东西来。”

李来亨很有些郁闷,他虽然用营庄制剥夺了湖广士绅三分之二以上的田产收入。可是只要这些士绅乖乖听话,不再在土地问题上作妖,把剩下的田息收入全部投到闯军公私合营的产业里,现在的收益也是绝对不的。

可是这些士绅还真是没有半点出息,什么资本主义萌芽,李来亨也算给足了他们面子和条件,在襄阳、汉口新办了许多规模不的工坊。

可惜完全没有见到这些士绅引进、开发出什么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来。

终究是一群土里刨食的乡巴佬咯,要等这些田舍翁自然转型成工业家,还不知道要多长时间了。

“王臣,我去郧阳的这段时间,恳德记有没有将之前好的那些果实、藤蔓、种子送来襄阳?”

“哦,这件事萧掌柜特地和我讲,是新送来的这些果实和种子十分宝贵,要我万万心保管。听他,有玉米、有甘薯,哦,还有土豆,土豆这东西确实珍贵,乃燕京特产,其名不下于辽东之松子,蓟北之黄花。”

“哈,土豆这样值钱的吗?”

李来亨哑然失笑,他倒不知道土豆早在万历年间已经传入中国,而且还成为了一种被上流社会珍重的宝贵美食。

徐渭就有五律诗《土豆》一首:“榛实软不及,菰根旨定雌。吴沙花落子,蜀国叶蹲鸱。配茗人犹未,随羞箸似知。娇颦非不赏,憔悴浣纱时。”

徐渭一生辗转南北,见闻广博,却为区区土豆作咏,将其视作上等美食,也可明这个重要的高产作物种植数量极少,于民生而言意义还很。

土豆的根茎种块是恳德记经过九江的行商,从北京采买来的。而玉米和甘薯,则是直接从岳阳向广东商人买来的。

这几种高产作物此时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其中隐藏的巨大能量还没有引起任何饶重视来。

李来亨把这些根茎种子视为了将来万一不测之时,最后的翻盘手段。

“土豆、甘薯、玉米,都适合在山地种植。即便是云贵这样的蛮荒瘴气之乡,还是夔东这样的绝壁崇山之中,都可以大加种植……”

陈荩却奇怪道:“湖广地势平坦、水网密布,种植稻麦之利,岂非远胜于这几种东西?”

李来亨并没有回答陈荩的问题,而是看向夔东大山的方向,眼神似乎穿越了许多年的时光。他心中为即将到来的倾时刻而战栗,终于回过头去,对众人道:

“我将东行,湖广就拜托给诸位了!”

(第三卷江汉猎猎完,第四卷辽海幽燕,与满洲饶决战时刻终于到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