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分地盘
众人听此分析结论,皆连点头称是。
“故此,我后周欲合众力,组建北盟,以抵御温韬之联军。温韬军残暴无道,罪行横虐,凡正道之国皆有灭其之心;蜀国恃强凌弱,贪婪成性,已染指楚境、南平境;至于南唐和吴越,依附强势,出兵出力出钱财,只为分享其成,捞得好处,其行径可谓助纣为虐,亦是大害。”柴荣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露出强烈的一统之心。
“周主,你就直你的决定吧,出来咱们议一议。”南平老头子道,
“好,那我就先一我的想法。我认为我们的第一步,就是要铲除温韬的威胁。温韬是五国联盟,哦不,是四国联盟之首,只要灭了他,其余三国便不攻自破。”柴荣手中的木杖直指关中长安之地道。
“先挑最难的打,会不会有点冒险?”何钧提出异议道。
“有风险,但我认为是值得的。”柴荣答道,
“温韬手下的关中军,有十几万之众啊,尤其那黑兰军,堪称无敌之军,咱们这点家底,怕是很难和他抗衡吧......”那南平王老头子泼了很大一盆冷水,不过也是事实。
“我同意高老的看法,第一战就动温韬,不合适。”何钧缓缓道,
柴荣和赵元朗有些泄气,本来这个决定就是为后周国而打算的,大家不是傻子,都明白这其中猫腻。
“江帅你的意见呢?”柴荣把最后的希望投向了江川。
江川没有直言出他的看法,以宁国的角度考虑,此时是不宜用兵的,但杀兄灭国之仇,不能不报!
江川迟疑了一下,而后缓缓道:“若我们出力灭了温韬,我们能得到什么?”
众人闻言,皆注目望向江川。
“哈哈哈哈…还是江帅实诚!有个性,不错不错!”柴荣大笑夸道。
“纵论下之势固然大快人心,不过江川乃是务实之人,与其跟宁国什么正义正道,还不如给一座城池来得实在。”江川幽幽道,
“好,够实在!那江帅,你想得到什么?”柴荣越来越对这个奇异少年感兴趣了。
“宁国助北盟铲除温韬后,得渭水以西之地。”江川缓缓道,
“什么!渭水以西土地沃野千里,你一个的宁国,吃得下么?!也不怕撑死你自己!”南平那老头愤慨道。
“宁国吃不吃得下就不劳南平王挂心了,周主,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江川不卑不亢道。
站在一侧的玄童也被江川吓傻了眼,江川这子是真敢狮子大开口啊。
何钧也蹙起来浓眉,这子也太不知道高地厚了,渭水之西,是多大的地盘啊,柴荣会舍得给你?
柴荣笑容渐固,面无表情地答道:“江帅要的东西,超过了宁国的价码,北盟怕是给不起。”
“那就是没得谈了......”江川耸耸肩道。
柴荣现下脸色异常难看,这子竟然敢威胁他,逼他答应这个不划算的买卖。
“渭水以西土地太广,若都被你拿了去,我们三国如何分割?”
“那是你们的事,我不管,我只拿我该得的那份。”江川坚决不松口,吃准了柴荣当下的软肋。
“江帅,还请慎重考虑再三,毕竟我后周国如此帮助过你宁国,这点情面,江帅不会不给吧。”赵元朗此时打出了感情牌,
江川一听,果然下没有免费的馅饼,一切的善意和帮助,最后都要一点一点地偿还的。
见江川沉凝半响,柴荣觉得此事可为,趁机道:“不然这样,攻下长安后,宁国得长安之西,凤翔四镇八县之地,江帅以为如何?”
江川心下暗笑连连,后周这是把整个凤翔之地悉数分给了宁国啊,够了够了,也有这么多土地城池了,见好就收,见好就收……
虽然心中暗自窃喜,但江川表面却波澜不惊,缓缓道:“我江川不是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之人,后周国与楚国出兵援我宁国这份情义,宁国不会忘却。今次,就当宁国还后周国一点恩义,江川在此,代表宁国答应这个条件。”
柴荣听到江川松了口,他心里也松了口气。
“既是如此,那便敲定了……”
“慢!”那南平王老头又开始憋什么坏主意了。
“敢问宁国能出多少兵力讨伐温韬?这分地不能你分多少就分多少,周主了也不算,得看出多少力拿多少地,楚王,你是不是这个理儿?”
“不错,既然是分地盘,那就得事先商量好了怎么分,谁来分?”何钧也参与道。
“可是二位不是不赞同我率先讨伐温韬么?”柴荣这灵魂一问却是让二王很是尴尬。
他们总不能直接是看在分地的利益上吧。
“既为盟国,自当共同进退,若周主执意讨伐温韬,我楚国自当全力支持。”何钧赶紧补回一点面子来,
“对,没错,是这个理儿!既然你决定对温韬动手,那我们也不含糊,我南平愿马首是瞻。”那南平王老头子接着道,
“好!既然我们都同意讨伐温韬,那么在此之前,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出兵计划和分配计划,以免后续我们内部产生矛盾。”柴荣朗声道,
“作战出兵计划今日就得制好,这可决定咱们得到多少回报……”南平王老头赤裸裸地道。
“按照领地而治之策,后周出兵七万,得河东之地。”
“楚国军五万,得河中诸地。”
“你们两个这么大的强国,七万五万的怎么拿得出手?!”南平王老头子又站着话不腰疼。
“高老啊,我东有吴越、南有南唐;楚国亦西有强蜀、南临南唐,我们本土也要留足驻军,以防不测呀……”柴荣道出了他们的顾虑。
南平王老头子也转念一想,对呀,真是老糊涂了,自己本国的土地怎能不留兵驻守呢。
“南平国出兵三万,得关中狭地。”
轮到江川了,江川慢悠悠道:“你们也都知道,宁国灭国复立,遭此大难死伤无数,实在没有更多的兵力可用,就出兵两万,得凤翔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