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东渡辽水
“大兄,辽水对岸的援军已经被弘农王派出的汉军击破,辽队已是一座孤城。”辽队城中,被汉军俘虏的太史慈出现在阳仪府上,对后者陈述着如今的形势。
辽队城西、南两侧临近辽东属国,刘和麾下司马齐周联络的乌桓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东临辽水,而辽水对岸的援军已经被汉军击溃,北有刘辩、刘和率领的汉军大部队,公孙瓒在得知大破公孙康后,也已经率大军赶来,只留一小部分军士提防公孙度趁机渡河。
届时,阳仪即使不降,凭着城中的这些兵力,恐怕根本就守不了多少时候。
太史慈被刘辩封为横野校尉,受刘辩之命前来劝降阳仪,刘辩虽然知道辽队城朝夕可破,但他还是想节省一些时间,早些渡河去支援赵云、徐宁、韩康等人。
否则,待公孙度大军赶到,赵云等人必将迎来一场恶战,刚刚占领的营垒也很可能被再一次攻下,一来刘辩担心三人安危,二来他也不想再寻一处渡河地点。
无论如何,刘辩都想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辽队城之事。
太史慈知道此行的重要性,详尽地将如今形势分析给阳仪听。
阳仪玩笑道:“子义,汝今日言语,可比往日合起来还要多。”
太史慈见阳仪打趣自己,知道今日之事有了眉目,立即言道:“若大兄举城降汉,王上依旧以大兄为辽队令,镇守于此。往大兄为麾下将士及城中百姓着想,以大局为重。”
早在辽水对岸的营垒燃气大火,冒起青烟时,阳仪还在盼望着公孙康能够取得胜利,然后趁胜渡过辽水,支援辽队城。
可后来火势越来越大,辽东军旌旗尽皆倾覆,阳仪便知道辽队城已经守不住了。
只是降与不降,他思考了良久。
公孙度待他不薄,他若直接献城投降,则显得有些忘恩负义,若不降,公孙康已经被击退,辽队城已经没有了援军,等公孙瓒一来,必定城破,而他也极有可能会死在城上。
如此虽有身后名,却要丢了性命,阳仪还多少有一些不舍。
太史慈这为麾下军士与城中百姓之言,着实是为阳仪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借口。
但是,阳仪并未立即答应,而是有些愠怒地斥道:“将军待某不薄,某如何能降于弘农王?岂不成了天下人的笑柄?”
太史慈见阳仪这般模样,听语气阳仪有些愠怒,但看表情却着实有一些演戏的痕迹。
于是,太史慈笑着拱手道:“兄长为百姓免于遭难,为军士保全性命,何故执着一时之名也?”
太史慈的这一句话,着实说到了阳仪的心坎里,后者低头不住叹气,半晌将头抬起,看向太史慈,语重心长地言道:“望弘农王不要为难城中百姓与某麾下军士,某愿献城投降。”
“兄长为大局着想,真乃仁义之人。”太史慈见阳仪同意投降,向阳仪拱拱手,言语中满是赞赏。
而后,阳仪命人打开城门,亲自迎刘辩入城,刘辩率众将入城,亲口向阳仪保证,后者依旧是大汉的辽队令,只是军中有些人担心阳仪会出尔反尔,在众人渡河后改变立场。
阳仪又怎么听不明白刘辩话中之意,如今既然已经迈出了投降这一步,那便身不由己。阳仪从军中抽调了近两千军士,交与刘和统率,自己只留了一千军士守卫辽队城。
刘辩对于阳仪的表现非常满意,如此一来,他也放心将辽队城交与阳仪。
换一句话说,即使阳仪在众人走后想要搞什么小动作,剩下这些兵力也翻不起太大的风浪。
这也是刘辩之所以放心的原因。
刘辩在辽队城只待了大概半个时辰,便差麾下军士将此处的情况告知赶来的公孙瓒,然后他率军赶往渡口,往辽水东岸而去。
临走前,刘辩原本想将受伤的太史慈留在辽队城,令其在此好好养伤,但太史慈却坚持与刘辩同行,言这点伤不碍事,一定要立些功勋。
于是,刘辩在太史慈的坚持下,便带后者同行。
另一边,公孙康被赵云等人击败后,便向北投到父亲公孙度的营中,这一边公孙度看到公孙瓒大军往南而去,立即察觉到后者的用意,也只留了一小部分人在原地,然后率大军往南,直奔赵云、徐宁、韩康三人驻扎的地点,也就是公孙康原先的营垒。
公孙度陆地上行军,要比刘辩先收辽队城再渡河要快上一些。虽然刘辩已经差一部分人先行渡辽水支援赵云,但前队尚未赶到,公孙度大军便已经抵达了赵云等人面前。
幸好昨日新收的一些俘虏并未反叛,让汉军的家底稍微厚实了一些,赵云等人坚守在原地,公孙度竟然一时不能将其击破。
辽水东岸,战局惨烈,刘辩等人也只能暂时在船上作壁上观,一时无法支援。
“将士们,守住你们的位置,待王上率大军上岸,我等便将这些敌军再一次赶出去。”赵云一边指挥着将士战斗,一边看着渡河而来的船只,用眼前尚未到达的大军鼓舞着众人。
此处战事着实有些激烈,赵云、徐宁、韩康三人左右支援,生怕一时不注意,阵线会出现缺口,这样不仅众人会葬身于此,渡河而来的汉军也无处靠岸。
在三人的努力下,阵线虽然屡出危险,却还是守住了辽东军的数次进攻。
刘辩也率领大部队登岸,指挥左右加入战场,支援赵云、徐宁、韩康三人。
随着数千汉军登岸,公孙度发觉战事愈发向着对汉军有利的方向发展,辽东军从进攻一方,慢慢变成了防守一方,尤其是刚才被压着打的赵云、徐宁、韩康三人,此时在辽东军阵中表现得异常活跃,数名将校死于其手,公孙度派去的两名心腹将领,都已经被三人掀翻。
公孙度见状不妙,率军向后撤退,准备先到北面与留守在原处的公孙康会和。
然而公孙度拜托刘辩追击,又行了数里后,迎面一队人马赶来,正是公孙康一军,显得颇为狼狈。
“父亲,公孙伯珪向南行军只是一个幌子,您走后,公孙瓒亲率大军渡河,孩儿不能敌挡,只能舍了营寨,投奔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