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何进身亡
只见左右涌出百十名刀斧手,不消片刻功夫,便将何进剁成了肉泥。
而历史也就在此刻打了一个弯儿,张让段珪等人并没有劫持刘辨,因为刘辨事先已经训练好了禁卫军,史阿等人又在无时无刻的保护着他的安全。十常侍自知没有实力,便拿了传国玉玺,一行人径自前往陈留王府邸,会同何苗,裹挟着陈留王刘协,直奔西方,去见董卓。
袁绍曹操二人在宫外等候大半个时辰不见动静,心里也十分着急,但是没有命令私闯王宫,那可是死罪一条。直到有人传报看见十常侍急和陈留王刘协匆匆出了宫门,直奔西而去,二人才恍然大悟。急忙率兵去追赶十常侍,可是已经为时已晚,让十常侍逃脱。
不过何苗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袁绍等让知何苗和十常侍等人串通一气,实力坑兄的事实之后,便将何苗乱刀砍死,也算是道好轮回,苍饶过谁。
……
不过在砍死了何苗之后,众人可就没了主意,毕竟何进掌管下军马,何其强盛?
而此时的刘辨也被这个消息所惊醒,他马上命王越和史阿帅兵前去收服何进旧部,乱世即将开启,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永远都是对的。
刘辨惊出了一身冷汗,毕竟他才继位两个多月,而董卓进京,则要等到一个月之后。没想到十常侍之乱完全的打乱了他的计划,他本来想要在扬州扎下根来好好发展。现在留给他的时间可不多了。
他双手按压着太阳穴,让自己保持清醒。现在最重要的是在董卓进京之前,转移全身家当。他可知道董卓进京之前只有5000兵马,但那可是西凉精锐飞熊军,凭他所掌控的这些老爷兵,和董卓对抗那可是找死。
不走的话,运气好一点他将会沦为董卓的傀儡,运气不好可就像历史上一样,把他废除,然后毒死。刘辨想想这些就毛骨悚然,打死他也不能留在皇宫了。
他准备写一封诏书,一份退位诏书,在董卓进京之前,做好这一切,“宣主薄陈琳觐见。”
“吾皇万安。”陈琳听见刘辨要召见自己,也是和尚摸不着头脑。
“朕自觉德才力薄,大汉,有能者居之,卿可帮朕写一幅诏书,朕欲让位于陈留王,为大汉镇守扬州。”
陈琳心里可是慌的一批,“陛下万万不可,陛下千金之躯,虽然年幼,不能出如此戏言啊!”
“朕意已决!休要多言!”
“喏!”陈琳被逼无奈。
……
到邻二早晨,王越和史阿就来觐见刘辨。
“回禀皇上,臣昨日收敛何进残部,得兵两万。”
“爱卿速速请起,朕欲退位,为扬州王,爱卿可觉如何?”
“皇上不可啊,陛下万金之躯,又无失德之言,怎可禅位?”
“爱卿之兵,比之西凉精锐如何?我若不走,那才是我为鱼肉,人为刀俎。”
王越急忙道:“臣等愿誓死护卫皇上安全!”
刘辨朝着王越和史阿拜了三拜,对他们道:“脏知尔等皆为大汉之忠臣,但大将军何进惨遭暗算,朕恐十常侍引来董卓进京,董卓若要立威,则肯定拿朕开刀,爱卿师徒二人,当留有用之身,保护朕的周全,为以后的谋划再做打算啊。”
正所谓是“纵死侠谷香,不愧知遇恩。”刘辨以如此大礼来对待二人,知遇之恩,没齿难忘。二人听了刘辨的话,十分感动,单膝跪地,坚定不移的道:“臣等愿为陛下赴死!”
“爱卿速速平身,不必多礼。爱情二人,速速整顿兵马,将一切准备妥当,即日便往扬州进发。”
“喏。”
……
刘辨去了后宫一趟,安抚惊慌失措的何太后和唐妃,将这个晴霹雳告诉了她们。二人也无甚主见,便同意了刘辨的想法。
……
某座主宅内,一名年轻的谋士自言自语的道:“大将军何进死,董卓进京,这可不是一件好事啊,看来大汉又要遭受一次劫难了。”
荆州某地,世外桃源,一位白胡子老头对着他的两位年轻的徒弟:“眼见下就要纷争扰扰,兵戈相见,汝二人可要好好学习本领啊。”
某州牧府,州牧忧心忡忡的道:“大汉,要亡于宦官之手了。”
……
第二,陈琳就写好了这两封圣旨。
皇上有旨:朕在位三月有余,遭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今仰瞻象,俯察民心,朕之德不配位也。夫大道之行,下为公;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窃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陈留王。王其毋辞!
又诏曰:前废帝刘辨,虽私德有亏,但心存大汉,亦为汉室之宗嗣也。今特封其为扬州牧,即日起行,不得有误。
刘辨望着这两封圣旨,心里感慨万千,别让了皇位都是欣喜若狂,就算是死,也要死在皇位上,可是自己却硬生生的将这个皇位送了出去。
不过他并不后悔,当一个傀儡子,比一个有实权的地方州牧,那可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的。
“来人,传令百官,就朕要亲驾扬州,出巡视察。”
“喏。”
皇帝要出巡视察,这本来是一件大事,但是自从大将军何进死后,群臣仿佛就像没有主心骨一样,面对皇上的种种举措,竟无所适从。
左右侍从很快的就安排好了车架,刘辨也不慌不忙,因为董卓现在才在渑池,若要全速赶来的话,则需要三。并且董卓老奸巨猾,也不会贸然行事。
想了想,为了保险起见,刘辨准备再留书一封。写好之后,流遍将书信和两幅圣旨放于案桌子上,静静的等待着董卓的临幸。
他将皇宫之内所有的内弩都搬空了,并且将王越所部的两万人武装到位,不得不,王走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西园八大校尉之中,已经有4个同意王越的整编,赵融——助军左校尉,冯芳——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左校尉,淳于琼——右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