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要凭借
关键情节在一部戏曲当中作为推演剧情表述故事与呈现戏剧主题的最重要凭借。
戏剧的主题情旨有赖于剧中脚色人物的言行动作来将之具体化,人物之间的行为与互动连贯起来便是所谓的「情节」。
每一个重要行为动作与每一环关键情节段落的安排展现,都牵涉着一出戏曲所能传达出的思想内涵以及影响着一个戏剧故事的各种转折变化及剧情发展走向。
关键情节段落无论从主题意义或剧情意义上来,都是甚为关切重要的;其情节意涵明确,发展空间多变化,戏剧作用鲜明,彼此之间且拥有着密切相承的因果关系。
此外关于非关键情节的剧情作用,则经常是在一部戏剧中担任着调剂冷热与过渡剧情的角色。
固然每一个情节段落都拥有独立陈述事件或表现动作的功能,然非关键情节单元在内容上所展现的情节深度是较为单纯而薄弱的。
将其自主情节线中抽离出来,其所能独立展现的叙事内涵与剧情吸引力则不若关键情节一般明显而确立。
因此而更为依赖关键情节将主要情事加以表述之后,其才能将补衬调剂等作用充分发挥,并彰显出其存在的剧情意义。
并且在传奇剧本中的关键情节与非关键情节各有其所司职志,其间存在则为一种相辅相成的相互成就关系。
关键情节可以依赖非关键情节将剧情补充得更为完整,并且适度调整剧情发展的轻重缓急节奏。
非关键情节的设计选用与穿插安排则必须以关键情节段落之内涵为判断准则。
以合衬的情节内涵出现并达到调剂的作用,亦令原本单薄的剧情内容因适当的段落安置。
凭借着剧情的上下承接应合搭配而更能实际地体现出该情节段落的意义与内涵。
一部戏曲是否能展现为出众的戏剧故事并同时提升剧作的思想层次与艺术价值,这部份则往往依赖剧作家在关键情节段落上能够有突出的细腻构思与独到创意。
非关键情节单元穿插附属作用明显,剧情所展现的创意与诠释空间皆较为窄浅。
因此在一部剧作当中,关键情节除粒任重要的剧情作用之外,若能充分掌握主题情旨设计出适切而具有特色的剧情内容。
但是需要明,对于剧作本身而言除了是提升戏剧艺术价值的重要条件之一,亦是一部剧作主题情旨思想意趣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层面。
例如徐渭《南词叙录》对于《琵琶记》的艺术成就有这样的品评:
或言:「《琵琶记》高处在〈庆寿〉、〈成婚〉、〈弹琴〉、〈赏月〉诸大套。」此犹有规模可循。
惟〈食糠〉、〈尝药〉、〈筑坟〉、〈写真〉诸作,从人心流出,严沧浪言「水中之月,空中之影」,最不可到。
前贤或时人以为《琵琶记》之高处在于〈庆寿〉等出,或者是就其音乐排场表现加以肯定。
然徐渭认为,这些折子或为精彩之作,毕竟有一既定模式可遵循参照,特色性不足。
反而是〈食糠〉等情节段落尤能配合故事本身的环境条件与脚色在剧中的遭遇处境。
用心设计出足以充份服观剧者得以体会认同的人物心情及行动,此方为戏曲创作最高境界。
〈庆寿〉、〈弹琴〉、〈赏月〉在本文的情节属性分类中皆属于非关键情节型态;〈食糠〉、〈尝药〉、〈筑坟〉、〈写真〉恰为定义标准所认可的《琵琶记》之关键情节段落。
这些情节段落不但是作为《琵琶记》一剧最重要的情节单元,其内容性质上则又归属为「磨难试炼」情节类型。
然而高则诚在内容设计上能够照应到故事背景、中心旨趣与人物思想性格,同是磨难试炼,赵五娘的遭遇显得格外令人怜悯感动。
此段情节内容藉由赵五娘有贞有烈的风范与形象,对于高则诚企图以戏剧教化群众的创作旨意的传达有着正面的帮助之效。
关键情节段落在一剧中确为经常担任着表现戏剧思想与成就戏剧情节艺术的重要角色。
非关键情节又往往是戏曲情节殊异于其他叙事文学的重要特色。
戏曲固然亦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但它不同于其他叙事文学的最大特征正在于其目的不只为了「陈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进一步追求舞台展演的艺术成就。
因此这些看来与铺陈讲述主题故事无密切关系的非关键情节,在一般叙事文学当中,几乎是可以加以省却的段落。
而在传奇戏曲中却因为更多艺术条件的考虑,令其在剧情意义之外有着不得不存在的必要性,这不但是戏曲情节异于其他叙事文学的重要特色,甚至也是中国戏剧与西方古典戏剧的风格差异之处。
戏曲的演出不能全由关键情节单元组成,重要关目过多将使节奏过于紧凑,观者亦无暇喘息,并且令剧情时时处于峰端,无有高低起伏之灵动变化。
非关键情节之穿插调剂亦需得体而适度,否则亦将造成剧情纷杂琐碎,节奏失当。
关键情节的剧情内涵可能造成的紧张情绪与非关键情节所能带来的轻松情绪错落交替,而形成一种所谓的「戏剧性的节奏」。
再则从戏曲舞台排场关照戏曲情节设计一事,脚色的劳逸均衡与场面的冷热调剂同为安排情节时必须仅记于心的重要原则。
然脚色行当、情节内涵与场面冷热之间没有一个必然的搭配标准,其中可以见到多种的穿插组合方式。
关键情节内涵与主要角色人物之间有高度的配合关系却无绝对的对应标准;固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关键情节内涵无意外地与主要角色成为互相映衬的合作关系。
但主要角色却也可能演出无关紧要的戏剧情节,戏剧场面并表现为淡静之场,其目的正是作为调剂冷热或均衡劳逸之用。
例如生旦角色演出自叹述志一类的情节类型。
而配角人物与剧情之间的关系主要并非决定于角色本身在戏剧中的定位,而是必须就其行动的内容对于主角人物的关系影响程度来决定该段情节演出是为关键或非关键情节。
非关键情节在场面气氛的营造上是为冷瞅热场亦有着相当的弹性;若以关目情节的内容性质作为决定戏曲排场的基础条件。
非关键情节单元可依据其性质与内涵表现出冷热情调不一的排场性质,根据着主要剧情的内容。
选择适当的非关键情节类型穿插其中,二者互相配合搭衬,进而完成戏曲排场冷热场面穿插变化之基础需求。
学者孙康宜在讨论明代传奇结构时,针对其情节安排特色有这样的看法:
明传奇显得「枝节化」的场景是透过一种不同的手法完成的。
由场景的并列所创造的平衡与持续摆荡造成了全剧的统一性。
不同场景的交替alternations的原则是靠精确来完成的,以致于一旦某一出场面失去平衡则全剧的结构将受到影响。
孙氏从明传奇情节结构上所展现出来的利用「各式场面的交替」来制造出一种既有起伏摆荡,却又同时呈现出一种协调与平衡的状态,着实点出了明传奇情节结构擅于利用各种内容与性质殊异,份量轻重不一,情调冷热有别的情节段落之穿插变化,维系了一部传奇戏曲的统一性与协调性。
这样的情节结构方式的确是应和着传奇戏曲体制形式的规范与场上演出的需求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情节结构特色。
从关目情节的角度切入观察明传奇六十种曲在剧情设计上所展现的风格与特色,关键情节单元在一部戏曲中所担任的铺陈推进剧情发展的重要功用自不在话下。
然而关键情节的设计亦不止扮演着交代剧情的单一作用,无论是戏剧中心情旨、人物形象的呈现等内在抽象意涵,以及作为舞场上演出时角色行当的表演或舞台排场艺术的展现都寄托于其郑
并且在最基础的剧情铺陈一事,一部戏曲中的关键情节段落串构起来的已是初步完整的关目情节结构。
然而这样的传奇结构只能从「戏剧情节」的叙事意义加以审视时达到初步完备的程度,仅能称得上是一个阳春的传奇结构。
非关键情节的存在便是让一部传奇的戏曲结构与艺术价值向上推进到完善周全的境地,相异于关键情节繁复而多面的重要功用。
非关键情节亦是担任着丰富一部传奇戏曲或不可缺的绿叶衬托角色。
至于明传奇戏曲情节之艺术成就的话,因为明代传奇戏曲承继宋元南戏而来,发展至成熟极致则成传奇。
像是其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色便是拥有更为成熟完整的叙事结构,而在关目情节的设计安排上,则要比元杂剧有着更强的故事性。
作为中国戏曲史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环,明传奇各方面的艺术表现包括情节一事向上皆多有传承之处。
然而这些常见的情节内容在为传奇剧作家加以承袭沿用之后,亦依据着传奇特殊形式体制之需求以及各部戏曲不同的故事题材与主题意识,进一步发展成型态多样且体式完整的情节类型与内涵。
而我们这里将试着讨论传奇特有形式体制影响下所展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以及就古代戏曲情节理论所反应出的关目美学涉入六十种曲戏剧情节设计之评论,最后对于明代传奇戏曲情节的艺术成就作一整体的总结。
如体制形式特色丰富情节设计。
有长幅体制成就多样剧情类型,因为传奇戏曲几乎是中国古典戏曲各类剧种中体制篇幅最为浩大的一种。
一部传奇动辄四五十出之多,无论是创作或是搬演都是相当费人心力的。
剧作家必须安排丰富而充实的情节内涵来支撑一部长篇巨制戏曲,并搭配其结构上点线组合的形式特色。
因此我们在每一部传奇剧本中都能看见多种情节类型的灵活运用。
传奇戏曲在这样的需求之下发展出一套适合于剧情安排设计的情节类型,其正是在丰厚的创作成果
不断积累以及因应创作形式所需而做出的调整。
进而建立起一套有规律可循的情节模式,属于明代传奇戏曲的风格特色也因此被清楚鲜明地被确立下来。
就舞台上的表演艺术而言,丰富的剧情类型自然也是承载多样貌的艺术表演型态之条件。
一部传奇作品除了可以依据不同情节类型与份量搭配上适当的排场艺术,正因为剧情内容展现出多样的变化与型态,排场艺术自然也拥有多方的发展空间,满足观众观剧时各式的艺术喜好。
而多样的情节内涵同时也形成了情节结构上多重的变化空间,曲折的剧情表现造就的不仅是精彩的戏剧故事,亦给予了观众多样的情感刺激并享受充分的情绪起伏变化。
当然长幅体制对于戏剧情节之铺排设计固然有这样的正面条件,相对而言,剧作家必须拥有相当的功力才能充分驾驭一部巨幅戏曲。
同时在剧情安排上必须关照各个情节段落的配合与串连,否则戏曲则容易流于拖沓散漫之病,令观者情绪与注意力都难以连贯。
再则过于冗长的戏曲演出若未能善于利用充实丰富的情节内容、曲折起伏的情剧情变化,以及适当的排场选择搭配,观戏者亦难以负荷如此漫长的戏曲搬演。
这是传奇体制载舟覆舟一线之隔的形式特色,唯就正面成就而言,巨幅戏剧结构确实有利于明传奇戏曲拥有曲折丰富的剧情安排。
剧情内容并且得到充足而完整的发挥空间,各式情节类型的明确风格与剧情作用亦在此条件上发展建立;这不但是传奇戏曲的关目情节特色,也是其超越前代戏曲的重要成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