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子午春秋

第六百九十二章 公子阳生夺位(二)

大夫们虽然赶走了二卿,却没有力量、也不敢灭亡那多灾多难的高、国家族,因此他们又立高张的兄弟高发、国夏的儿子国书为族长。

陈乞继续向着夺取君主大权的目的前进,下一步就是要废安孺子、立阳生为君了。当时鲍牧的地位高于陈乞,陈乞希望获得鲍牧的支持,但心里又没有把握,于是他不动声色地对鲍牧做了试探;结果却失望地发现他并没有同样的打算,而且反对改变现状——他现在已经与陈乞平分君主大权,陈乞无论改立哪位君主,他的权力都不会再增一分了。

因此陈乞不得不抛开鲍牧开始单干,但是他的行动却将牢不可破的“陈鲍一体”关系撕开一道裂缝,缝隙越开越大,以至于他后来连鲍牧也毫不手软地干掉了。

陈乞暗地里联络阳生,请他回国继承君位。

阳生此时已经投入季康子门下,并且成了季康子的妹夫;他收到陈乞的邀请,心中却充满了不信任感。原来阳生曾派人去见过陈乞,得到的反馈却非常冷淡(陈乞非常了解阳生,知道任何消息只要被那个有名的大喇叭得到,不出一日便会搞得人尽皆知,因此不敢过早向他泄露计划)。

阳生拿不定主意,他便驾着一辆马车去见定居在曲阜南郭的、同病相怜的兄弟公子且于。他对且于说:“我曾献给季孙两匹骏马,但是感觉他不太满意,因此还想再送他两匹。”他指指驾车的骏马说:“就是这两匹。请兄弟帮我检验下它们是否会令人满意。”

且于跳上马车,阳生驾车载着他来到郊外。阳生见旷野之中人际皆无,这才向他透露了那个情况,并表达了自己的疑虑。

且于说:“景公不敏,废长立幼,把国家置于危险之中;齐国需要一位有治国经验的老公子执掌国政。机不可失,兄长应当立即回国主政。但是陈乞来招兄长绝非为公室社稷考虑,他不过是像崔、庆一样为了从中攫取更大的权力罢了,因此兄长往后的日子会非常难过。陈氏不死,齐难未已。兄长好自为之吧!”

阳生激动不已、热泪盈眶,他拉着兄弟的手央求道:“那么就请你和我一起回到临淄,共图国家大业!”

且于显得有些犹豫,他当然清楚阳生话中的含义,但是又不愿意参与到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去,于是请阳生给自己一点时间考虑。

两人返回曲阜时在城门口遇见了阳生的室老阚止。这个头脑灵光的家伙是从密使的嘴里套出事情真相的,得到信息后他立即出城迎接主人。阚止向阳生拱手道:“夫子回国请务必带上臣。”

阳生说:“事情是否能成还尚未可知,你和壬(阳生的儿子)先留在曲阜,事成之后再来召你们回国。”

第二天一早,阳生在且于的陪伴下离开曲阜回国。尽管两人一路尽可能地掩饰行踪,但是在黄昏进入城门前还是被几个赶车的齐国人发现了。

国人说:“公子们这身打扮可瞒不过城防队,两位换身衣服跟着我们走吧!”两人换上国人送给他们的粗布衣服,混在队伍里进了临淄,当晚就隐藏在陈乞府中。

此时已经到了九月中旬,陈乞买通了安孺子身边的太监头子王甲和江说,把一些曾服侍过阳生的流亡宫人召回来,重新安置在宫内。

冬十月二十四日晚,临淄城的喧嚣已经平静下来,陈乞和他的党羽们突然率领族甲蜂拥而出直奔公宫。流亡宫人做为内应,已经控制住了安孺子等人,他们打开宫门迎接叛乱者。

陈乞确认局势已尽在掌握之后便与大夫们换上朝服,簇拥着阳生进入太庙。加冕仪式刚刚开始,鲍牧突然踉踉跄跄地闯进来了,后面跟着他的贴身侍卫鲍点。鲍牧浑身散发着酒气,双眼迷离,连站都站不稳;他看到眼前的景象,惊诧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鲍点皱眉问道:“你们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们究竟接受了谁的命令?”

陈乞指着鲍牧大声回答:“当然是夫子命令!否则谁敢改立新君?”

阳生和众大夫齐刷刷把目光聚焦在鲍牧脸上。

鲍牧憋了好一阵才说出一句完整的话:“真是胡言乱语!我怎么不知道自己说过这种话?你难道忘了景公为孺子牛而磕掉门牙的事了吗?你怎么敢背叛对先君的忠诚?”

众人又把目光转到陈乞脸上,陈乞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鲍点的手已经握着剑柄了。

关键时刻阳生突然“噗通”跪了下来,对着鲍牧稽首说:“夫子啊!就请你以大义来决定我的命运吧!如果认为我可以,我即位之后不会对任何大夫生出抱怨;如果不认可,也不必对我产生怨恨,我将流亡到河西的秦国去。可则进,否则退,我怎敢不唯夫子之命是从?我只是希望废、立都不要发生流血事件。”

众大夫再次把目光转向鲍牧。

鲍牧左右转头扫视,见众人脸色不善,已经透出强烈的杀心,这才发现局面已经变得十分凶险。他知道自己刚才失言,快步走过去扶起阳生说:“谁不是先君的公子呢?公子既然这么说了,我哪敢不听从您的命令?”说罢他也加入了加冕仪式。阳生即位,是为齐悼公。

此时安孺子和母亲鬻姒已经被分别软禁起来。第二天一早,齐悼公命景公的宠妾胡姬带着安孺子到赖城去,之后便驱逐了鬻姒。齐悼公本来不打算杀人,但是失去理智的王甲偏偏叫嚣着要与他“一决高下”,结果就被按上“谋反”的罪名处死了;江说等内侍小臣比较识时务,因此只是被囚禁起来。

齐悼公的“篡位”得到了从大夫到国人的广泛支持,没费什么力气便坐稳了君主的位子。

齐悼公是个薄情寡义、疑心曹重的人,他虽然放了安孺子一马,但是仍然担心:大夫们一旦对自己产生不满(在那个君臣争权夺利达到白热化程度的年代,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不被他人怨恨),就会把自己和安孺子的地位再次调换过来。

“‘地反物为妖,人反德为乱。’”他想:“每个人都知道小儿君比成年人容易控制,陈乞却反其道而行之,废幼立长,其后必出妖祥!”且于也催促他快点行动,因此当政局稳定下来时,齐悼公便开始着手清除陈氏了。

齐悼公派大夫朱毛见陈乞说:“没有夫子鼎力支持,寡人肯定登不上今日的位置。但是君主与器物不同,不可以随便抛弃。器物多了不知道把玩哪个,君主多了就会造成混乱。对此夫子有什么打算呢?”

陈乞不禁失声痛哭,他哽咽道:“君侯还是不信任众大夫呀!齐国外有强敌,内有苛政,已经十分困苦了。困苦生出,忧患必至。少年君主不可以担当大事,众大夫这才从国外寻求成年君主。大夫们希望社稷稳固,又认为君侯心胸宽广,所以才拥戴您为君侯。否则那个孝子又犯了什么罪、以至于被剥夺君位?”

朱毛回宫复命,齐悼公又被陈乞的话感动了,他忽然对自己那狭隘的心胸生出深深的自责,继而感到羞愧难当。

朱毛说:“君侯的顾虑是对的。但是既然要留下陈子,就只能从安孺子身上想办法了!”

齐悼公于是命朱毛将安孺子迁到骀城,朱毛就在途中残忍地杀害了那个还不知权力为何物的、天真快乐的小男孩。这个齐景公最为喜爱的小儿子只比父亲多活了一年。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