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逐步扩大
一套出风口重量是250克,所以一吨料能够做4千套产品。这么算下来,原料成本一套产品只有5角钱,并不多。
注塑机最好是一二十四时连续生产。因为塑料需要熔化,如果停止生产,原来熔化好的塑料就会冷却重新凝固,开始生产时又要重新熔化。这样很浪费电。所以注塑工是三个人,一人8时倒班。这样一24时连续生产就不会造成电的浪费。
厂子运作起来后,开始忙了几,金光振很快就发现大家不忙了。因为注塑机生产产品很快,出一套产品不到1分钟,又是连续生产,这样一能生产2千多套产品。一个月的订单只有2万5千套。12就生产完毕,半个月时间都不用。这样产量完成后,大家就没有事做了。
对于原材料,发现一开始买的1吨料实在太少,两就用完了。他又去买了4吨料,后面就5吨、10吨地买了。
包装采用纸箱,一箱装5排,一排装5个,共装4层,共100个产品一箱,左右产品分开包装。一包装左右产品各20箱,共40箱。一般情况下,5发一次货。一次发货200箱。
7月20日,金光塑料厂收到邻一笔货款,7万5千元。金光振给大家发了工资。尽管没上满一个月,金光振按足月工资给大家发放的。金光振把自己的工资定的跟徐东来一样的,也是200元。蒋向东180元,于桂兰和金秋菊都是120元。其余饶工资,包括马月梅都是100元。
金光振又交了水电费,付了包装材料费和运输费。算了一下,除去日常开销,竟然还有3万盈余。这个盈利率还是挺高的,达到了40%。看来成本远低于原来徐福宽的2块5,实际成本只有1块8。成本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管理成本低,人员少,场地又便宜;二是产品单一,报废率低。
因为不需要交税,3万块钱便成了净利润,这样还债也够了。但金光振想了想,还债后周转资金就不够了,所以就决定再往后推,反正当初跟黄荣国是年内还清。
金光振派徐东来出差申城汽车空调厂,争取再接些产品来做。现在生产力远远没有饱和。又让蒋向东联系原来象县滑翔模具厂,出风口产品再做一副备模。由于原模是他们做的,做备模就快多了,不需要设计了。这样又快又省,一个月就做好了。费用也只有600元。
由于金光振给了徐东来很多公关费用,这次他出差回来收获不少,带回来了4张图纸。原来顾客对金光塑料厂的表现是比较满意的,因为产品单一,质量就很稳定,再加上供货及时,顾客当然愿意把产品让金光塑料厂来做。
金光振和徐东来根据拿回来的4张图纸,以及徐福宽的建议,很快报了价。由于自己是福利企业,加上厂房便胰因素,这次报价就比徐福宽的建议低了10%左右。金光振的目的是想把业务拉过来。
不知道什么原因,最后申城汽车空调厂同意了其中三款的报价。而且只有一款年订单量为30万件,另外两款是20万件一年。这也很不错了。金光振知道,人家不只是看价格,还得考虑其它因素。顾客也不会只找一家供应商,所以订单量是顾客在几个外协厂里分配的。
新定下的三款产品开始做模具,还是委托滑翔模具厂做。费用一共将近三千块钱。金光振又重新订购了一台注塑机,比原来一台稍微大些,为以后接大产品做准备。
到八月下旬,那副备模就做好了。经过试模验证,模具合格。到九月份,三款新模具也陆续好了。其中两副模具试模两次,一副模具试模了三次。试模次数多的当然交付就要晚一些,因为增加了修模时间。待三款产品的样品得到客户确认后,订单也随之来了。
新的注塑机在八月中旬就到位了。虽然增加了一台注塑机,但是人数并需要增加。一个操作工是可以同意控制两台注塑机的。只是大家不再象前段时间那么轻松了。以前注塑工不仅负责操作机器打出产品来,还负责修产品的飞边。一个操作工控制两台注塑机后,就没有时间修边了。修边的工作推到包装前面进校修边工作主要马月梅、于桂兰和金秋菊三人兼着在做。上白班的注塑工常常晚点下班,做一做修边的活。
由于九月份开始大家忙起来了,再加上前三个月效益好,金光振给每人加了50-100元不等的工资。大家干劲自然更加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