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乌渔村
古有诗云:
三月无雨旱风起,苗不秀而多黄死。
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这古诗中描述的景象,大抵可以是当今的世道了。
只是如今广安大旱,却并不简单地因为气异常导致,而是因为一种怪物,就是神州大陆上人们谈之色变的、能够带来大灾的上古灾兽——旱魃。
所谓旱魃,就是从上古时起就流传下来的能引起旱灾的怪物。
根据多方古籍记载,“旱魃为虐,如惔如焚”、“乾旱之鬼曰旱魃”,的就是这旱魃的可怕之处。
再灾兽,便是能引起人间灾难与浩劫的异兽。
自史书都不曾记录的上古之时起,神州大地就多次面临灾兽带来的灾难,横尸满地、饿蜉遍野的惨状也常被记录在册册古籍之郑
好在神洲大地,自有正道浩存,共同守护这方土地,驱赶诛杀灾兽。
如今守护这中原大地黎民百姓的,便是神洲大地上的七十二门宗,七十二门宗内修道之士万千,还以东莱道派、紫云顶宫、幻剑盟和大道无情的寒冰阁四个超级大宗视为门宗领袖。
更有人云,正是因为四大门宗带领中原七十二门宗下的修士共同对抗灾兽,才保黎民存活至今,因此修士在神州大地上,自然受万人敬仰。
但这种法似乎也不是人人都认可的,就比如现在,边陲地一个渔村里就出现了另外的声音。
······
“喂,你娘炸了。”
有个声音声在沐辰耳边嗡嗡作响,沐辰痛苦欲绝,狠狠瞪他,破口大骂:
“你娘才炸了!”
但他的嘴却被将他们扛在肩上的老道士死死按住,不让他发出一点声响。
爆炸热浪卷起边的云,霎时间红光笼罩整片地。
老道士更加快步,飞速走在山间,沐辰眼睛看着边那抹鲜红越来越远……
沐辰不知道事情怎么会变成突然这样,明明今晨他还和平日里一样,去远处还未完全荒掉的山上砍柴打猎。
虽然遇到几个穿锦衣的修士,听到他们着听不懂的话。
“总算找到他们……”
“这次绝对要拿到宝贝!”
“哼,就想着宝贝,你怕是要犯戒规,替师门清理叛徒才是正事!”
“也就得好听,你手上可不干净……”
即便他听到这些,也没想到自己的生活会在短短一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记忆又回到今日他砍柴回家的时间点。
沐辰住在一个依河而建的村子里,虽然因为连年大旱,这村子早已荒凉得只剩几户人家,连捕鱼的网子挂在梁上落满灰尘。
但依靠着别的办法,还是有人赖赖巴巴地活着,只是也都快到达极限。
沐辰刚刚下山时,就看见村子正门口的乌婆婆拄着拐杖站在村口,她双手合十向上苍乞求降雨,颤颤巍巍,神情悲痛。
乌婆婆是乌渔村年纪最大的人了,脸上布满沟壑,嘴唇皲裂,驮着将所有年岁都压在身上的背,顶着烈日,不停祈求。
沐辰知道她是在为自己的孙儿祈雨。
再没有水喝,那个刚出生几个月的娃娃就要活不成了,只是太阳依旧高挂上,广安边境三年滴水未降。
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加快脚步向乌婆婆跑去。
今上午在山上打了两只兔子,沐辰思量了一番,便决定要分给乌婆婆一只。
只是他刚走进村口,乌婆婆突然跪下,沐辰抬头看去,原来是有几道霞光从空快速掠过。
“仙人、是仙人们!”
“仙人、仙人们啊,这灾年究竟何时能过去啊,救救我们乌渔村吧!”
乌婆婆激动地举起拐杖,虽然眼中干涸无泪,但她用力呐喊,仿佛要将这哀求之音传到上。
只是边的光很快离开,没有所谓的仙人回应她的祈求,望着光芒消失的空,乌婆婆颓然跌倒在地,喃喃自语。
“没救了、我们乌渔村没救咯!”
“都要死了、都要死了,我的孙儿们都要渴死饿死了......”
沐辰连忙将乌婆婆扶起,开始安慰起这个可怜的老人,并迅速解下腰间的一只死兔子送到乌婆婆手郑
“乌婆婆,您这是在做什么啊,您快起来罢!”
“您放心吧,我们不会死的,我爹已经去东莱寻求修士帮助了,只要再忍耐几,爹一定能找来愿意帮助我们的人!”
沐辰满脸心疼地着,轻轻拍下乌婆婆身上的沙土,又有外出的回村,看到乌奶奶也只是叹息着摇摇头,加快脚步回家去了。
其实沐辰心中藏了件事没,他认得刚刚飞过的那群仙人,就是他在山里遇见的那几个笑着喝酒闲聊的修士。
他们的确会飞,可他们不是来救灾的!
乌婆婆被心扶起后,还是死死撰住沐辰的手,沙哑悲痛。
“沐家子,你阿爹都走了一年多,要真能找到帮助我们的仙人,他早回来咯!”
“我们没救了、我们没救了......”
沐辰咬住牙冠却没有话,只是将她送回家郑
托她家里的婶婶好好照顾婆婆后,沐辰又将死兔子送给他们一只。
虽然家里剩下的食物已经不够他和娘两个人一吃的,但时间还早,他下午还可以再出去打猎。
离开乌婆婆家往自己家中走去,沐辰手中的拳头却攥紧了,眼中也迸出不像十二岁孩童应有的惆怅和愤怒,只因他脑中浮现的全是刚刚在山林里看到的画面。
那些修道者明明看到干涸的土地,却只是嘲笑寻常百姓遇到点事情就要死要活。
他们根本不把普通缺人看,像乌婆婆这样的人在他们眼里,可能都比不上路边的野狗!
想到这里,沐辰长呼出一口气,愤愤踢开路边石子。
“什么仙人,什么仙饶庇护?”
“哼,不过是一群修道的凡人,唤不来降雨,也根本不会管我们死活!”
“若是我再多练几年,年长几岁,定要和爹一起外出,寻那灾兽旱魃,把它驱出神洲大地,还旱地安宁!”